盛夏时节,水乡园林,万物葱茏。
沐浴着灿烂阳光,田成方、路成行、渠相连、绿意浓、生产旺……目之所及,大好“丰”景随处可见,一幅“农”墨重彩的“三农”画卷正在水乡徐徐铺展。
作为农业大市,湖北潜江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稳压器”,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上半年,潜江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强县工程,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现代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广袤沃野充满希望……
守好底线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增产
资料图
7月中旬,正值水稻分蘖期,熊口、高石碑、运粮湖……一架架无人机缓缓升入高空,雾状的药水顺着气流均匀散落在禾苗上,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瞄准粮油生产底线目标任务,潜江压实工作责任,积极开展春播春管、夏收夏管,全力稳定双季稻生产,强化防灾减灾,落实相关惠农政策,确保种满种足,颗粒归仓。全市小麦、油菜总体呈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态势,夏播夏栽按时完成。
一组组递增的数据背后,是一份苦干实干、顶压前行、难中求成的“三农”答卷——
今年以来,潜江全力抓好粮油生产,夏粮收获面积达43.64万亩,同比增长0.32%。其中小麦面积41.52万亩,增长0.34%,预计亩单产量208.99公斤,较上年增加3.25公斤。
与此同时,潜江加大力度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严格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大力推进“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让绿色农业成为农业大市的主基调。
一组数据见证汗水与变化:上半年,春夏播蔬菜面积16.68万亩,累计收获产量58.95万吨,同比增长10.38%;全市生猪出栏34.21万头,家禽出笼536万只,肉牛出栏0.877万只,畜牧业整体向好。深入推进执法行动,潜江市农业农村局对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领域出动执法人员1165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场所536个,立案125起;出动人员400余人次,对全市23个区镇街道农产品生产主体全面巡查,完成定性检测任务1879个,检测合格率99.9%。
科技支撑
——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走进熊口镇瞄场村4组,连片的水稻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处处生机盎然、美不胜收。
“从整田、育苗、机插秧到收割提供一体化服务,还有无人机进行‘飞防’,现在种田不要太轻松哦!”70岁的高启国站在田埂边喜笑颜开,人歇机不歇,全程机械化让村民们都当上了“甩手掌柜”,更会享受生活了!
资料图
从“靠天、靠地、靠简单劳动投入”的传统生产模式,转变为“可感知、可控制、可预测”的智能化生产模式,潜江正全力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稳步迈进,让农民搭上致富增收的科技快车。
数据显示:仅上半年,潜江就安装北斗智能终端184套,接入平台农机总数324台,累计接入平台总数达1631台。
“为了抢抓农时,我们提前组织全市农机技术员、农机维修人员和农机技术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作业指导、维修保养和安全生产指导服务,检修农机具6万余台套,培训机手4500余人次,为春耕、夏收做准备。”潜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春耕、“三夏”期间,该局组织调度大中型拖拉机5000余台、联合收割机3300余台、植保无人机400余台等主要农机具开展农机作业服务。
同时,加快推进粮食烘干能力建设,解决农民晒粮难问题。上半年,全市申报粮食烘干中心建设9家,批次烘干能力1370吨。截至目前,已竣工8家,新增批次烘干能力570吨,全市批次烘干处理能力达1.2万吨,基本能保障全市粮食烘干需求。
宜居宜业
——强县工程持续深入
资料图
湖渠相连、垂柳依依,小桥流水人家与远处精美墙绘融为一体……近日,记者走进周矶管理区红旗社区戴湖三队,一幅秀美的乡村画卷展现在眼前。
以前的戴湖三队却是另一番模样——由于戴家湖水系堵塞、杂草丛生,部分居民乱填乱占、乱扔乱排、“脏乱差”问题严重。
为了改变,近年来,周矶管理区争取整合项目资金两千多万元,对戴家湖实施小微水体改造,对堰塘进行疏挖连通、居民区实行雨污分流,对房前屋后进行美化绿化亮化,打造了文化广场,修建了环湖步道,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如今的戴家湖,河水清澈碧绿,岸边整洁有序、绿意盎然,构建出富有自然野趣的生态绿意空间。
“湖水清了,环境也美了,我们每天都在这里跳舞、休闲,幸福感满满。”村民郭思宇高兴地说。
深入实施强县工程,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潜江一直在行动。在上半年的“春季大会战”中,全市共清理河渠852条79.4万米,整治疑似黑臭水体12条,整改问题厕所492个,清理垃圾12357.4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眼下,潜江正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总投资12.5亿元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二期)已完成投资额7.8亿元,主要用于国省道改造提升。”潜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后湖管理区余家岭队、熊口镇孙桥村、渔洋镇新台村等三个示范点的建设已完成设计、财评,正组织招投标。
沃土蕴希望,处处好风光。“接下来,我们将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双集中’这一重要内容,主导产业这一发展底盘,城乡一体这一发展方向,基层治理这一工作难点,乡村建设这一系统工程,一步一个脚印,聚力攻坚,扎实推进强县工程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该负责人说。(刘琼艳 周学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