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袋子”到“龙虾村”的振兴之路

发布日期:2025-07-24 09:55 来源:新华网

在湖北省潜江市龙湾镇寻湖村,提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这个曾经因地势低洼被称为“水袋子”的贫困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龙虾产业示范村”。十年间,在政策支持、村民奋斗和驻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寻湖村实现了从产业薄弱到兴旺、从基础设施落后到宜居宜业的华丽转身。

脚步丈量民情,实干凝聚信任

十年前,寻湖村还是另一番景象:道路泥泞、房屋破旧,村民收入单一,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维持生计。2015年,潜江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工作队来到寻湖村,年轻的驻村干部梁春明带着使命扎根于此。面对村民的质疑,他没有退缩,而是用脚步丈量村情,用实干回应期待。

“那时候每天至少走几万步,笔记本记满了好几本。”翻开泛黄的驻村日志,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的需求:周超发家的危房需要改造,李宜龙家的稻田易涝,村东头的灌溉渠亟待疏浚……三个月的时间里,他走遍全村,绘制出一张详实的“民情地图”,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村东头的周超发至今记得,驻村干部第一次到他家时的情景。“当时房子破得不成样子,全靠几根柱子撑着。”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申请了危房改造,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类似的故事在寻湖村并不少见,驻村干部的务实作风逐渐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夯实基础,产业突围

基础设施薄弱曾是制约寻湖村发展的最大瓶颈。“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是当年村道的真实写照。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共同努力,争取资金、规划路线,组织村民召开“板凳会”商讨方案。最终,7条总长16000米的“知音路”建成通车,彻底解决了出行难题。

产业振兴是脱贫的关键。寻湖村地势低洼,易涝易旱,驻村工作队与村民一起想办法、谋出路。他们推动修建了“知音闸”,有效解决了800亩虾稻田的排涝问题;组织清淤疏浚生产河道,保障春耕生产顺利开展。如今,寻湖村的小龙虾产业蓬勃发展,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昔日的“水袋子”变成了“聚宝盆”。

(寻湖村全景图)

文明润村,绘就幸福底色

物质生活改善了,精神文化生活也要跟上。驻村工作队积极链接资源,组织诗词楹联学会进村开展文化活动,举办普法宣传、村庄清洁、义务植树等系列活动,激发村民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

“一条乡道过城街,万户相连传厚德……”在村文化活动中心,村民李家知朗诵着自己创作的诗歌,描绘着寻湖村的新生活。10组村民张忠强是“清洁家园行动”的积极参与者,他说:“现在村里环境好了,大家的心情也更舒畅了。”

(寻湖村刷黑路面)

坚守初心,接续奋斗

十年间,寻湖村的蝶变离不开每一位奋斗者的付出。驻村工作队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用实干书写乡村振兴的答卷。如今,刷黑的村道干净整洁,虾稻田里一片繁忙,文化活动中心欢声笑语……寻湖村的振兴故事仍在继续。

“作为一名党员,能参与寻湖村的建设,见证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再苦再累都值得。”驻村干部梁春明说。这不仅是个人心声,更是无数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党员干部的共同信念。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黄丹、扈仪)

来源:新华网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