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日报 记者 赵天祥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位于潜江经济开发区·竹根滩镇朱湖村的方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地头堆满了刚收获的新鲜玉米棒子.村民们有的在摘玉米,有的在分拣,有的在装车,一派繁忙景象.
该合作社负责人朱方云随手捡起一个玉米棒子,掰了几粒玉米让记者尝鲜."好甜,像吃了一小块水果糖."记者不禁感叹.
朱方云说,合作社从2016年开始种植甜玉米.第一年试种了20亩效益不错,第二年增加到100亩,今年发展到200亩,还带动周边农民种了几十亩.
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98人,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正在给玉米装袋的张月支就是其中一位.
张月支的儿子有轻微智障,公公前几年患重病,治疗花了很多钱,张月支和两个孩子艰难度日."去年听了合作社的建议,我家流转3亩田种玉米,赚了几千块钱.平时我在合作社的种植基地打工,每天还能挣100多元,今年我一个人的收入就有1万多元.甜玉米真是让咱甜在心头,明年打算把剩下的田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张月支脸上漾出一丝丝笑意.
看到很多贫困户都在收甜玉米,市农机局驻村干部刘其平也赶来帮忙."这样的丰收场面,我看着就高兴."刘其平说,甜玉米丰收了,也不愁销路,让贫困户们受益得实惠,荷包越来越鼓.
张忠祥是武汉白沙洲一家鲜食农产品企业的采购商.他说,武汉和南方市场对甜玉米的需求量很大,考察了好几个地方后,发现方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甜玉米质量好,于是决定每天来这里采购1车,每车2万斤.
"今年合作社与武汉的一些企业签订了甜玉米订单,厂商直接到田里来收购,价格也比较合理."朱方云告诉记者,明年他们要找更多的客商,为村民们和合作社赚取更大的利润.
"甜玉米卖完后,接下来要收获包菜."朱方云说,尝到甜头的农民主动找上门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现在包菜的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200多亩.
朱方云介绍,基地依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免费提供营养钵,统一购买农药、测土施肥,统一种植、管理、收购的模式,让一二三产融合形成利益共同体.
"今后,我们将根据市场变化为全村农民提供蔬菜种子,采收后直接发到农贸市场,我们负责打开销售市场."朱方云对正在采收甜玉米的农民说,"你们只管放心种地就行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