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康震出席并讲话 黄楚平致辞 黄剑雄龚定荣舒敏出席
本报讯(记者 雷丰)荆楚逢三夏,稻渔生产忙.昨日,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会议总结近年来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工作的成效,交流各地经验,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阶段工作,推动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工作再迈上新台阶.
农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于康震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楚平出席会议并致辞.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主持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省政府副秘书长吕江文,省农业厅厅长肖伏清,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赵哲,农业部财务司副司长唐强,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郑芸瑄等出席会议.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剑雄,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协主席龚定荣,市委副书记舒敏,副市长刘冰出席会议.
于康震在讲话中指出,参观考察了潜江稻渔综合种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场,感到非常振奋,也增强了信心.听取全国各地、各部门代表的工作汇报,很受鼓舞和启发.中国农耕为本,稻渔种养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稻渔种养重点是解决"吃鱼难"的问题,现在已推进到稻渔综合种养的新阶段,稳粮增收、渔稻互促、绿色生态是新阶段的突出特色,发展成效十分显着.主要表现在坚持政策推动,稻渔综合种养政策创出特色取得突破;坚持创新驱动,稻渔综合种养高效模式初见成效;坚持示范带动,稻渔综合种养呈星火燎原之势;坚持龙头拉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化均衡水平不断提高;坚持产业联动,稻渔综合种养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舞台.
于康震强调,成绩有目共睹,但我国稻渔综合种养还处在大发展的局部阶段,各地发展不平衡,新技术、新模式覆盖率不高,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产业基础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种植、养殖、农机、农艺结合不够,产业化经营规模偏小,扶持政策时有时无等问题还亟待研究解决.要明确思路,深刻理解和把握稻渔综合种养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稳粮增收是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根本前提,生态安全是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基本要求,质量安全是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首要目标,一二三产业融合是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主要方向,产业扶贫是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重要功能,要抓住当前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有利时机,明确思路,乘势而上,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上规模、上水平、创品牌、增效益,实现新的突破.
于康震要求,要真抓实干,进一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大发展.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稻渔综合种养政策支持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力求稻渔综合种养重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培育新型主体,提高稻渔综合种养的组织化程度;强化示范带动,推动稻渔综合种养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做好宣传引导,为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黄楚平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出席会议的各位来宾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说,湖北地处全国中部、长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淡水产品生产基地,双低油菜产量全国第一、淡水水产品产量连续21年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在农业部的指导支持下,我省将稻渔综合种养作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实践中探索,走出了一条"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生态环保"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为全省农民创收近百亿元.实践证明,稻渔综合种养既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也确保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是生态绿色接地气的好模式.
黄楚平指出,潜江市改变过去的水稻单一种植模式,实现虾稻共生共作种养结合模式,把小龙虾做成了年产值180亿元的大产业.农业部将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会安排在潜江召开,既是对湖北工作的鞭策和鼓励,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先进经验,进一步创新思路,培育特色,擦亮品牌,加快稻渔综合种养提档升级,为全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贡献更多湖北智慧.
湖北省水产局,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畜医局,四川省水产局,云南省农业厅,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会前,与会人员参观考察了湖北省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中国龙虾交易中心、龙湾镇瞄新虾稻共作繁养基地、莱克集团加工车间和潜江龙虾学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