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农业发〔2014〕1号
各镇处农技中心,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2014年全市农业工作要点》经局党委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4年2月17日
2014年全市农业工作要点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打造升级版、建设先行区"的起步之年.2014年农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总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升级版、建设先行区"的战略部署,坚持以大产业、大基地、大品牌、大服务为工作重心,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创新为驱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主要发展目标是: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持续稳定增长,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粮食生产任务,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重大动植物疫情.
一、稳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稳定发展粮棉油生产.巩固提高粮棉油生产基础地位,稳定板块基地,整镇推进粮棉油高产创建,突出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扩大水稻早晚连作面积和玉米生产面积,大力推广水稻集中育秧,稳步提高机械插秧比重,重点培植大、中型工厂化育秧基地,做到布局区域化,建设标准化,逐步减少散户联合育秧比重.全年规划粮食面积113万亩,总产55万吨,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粮食增产刚性任务;棉花面积35万亩,总产4万吨;油料面积56万亩,总产12万吨.
2、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持续推进生猪、肉牛、家禽等产业发展,示范推广畜禽、水产养殖机械,着力转变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与可持续发展健康养殖有机结合.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推广畜禽标准化生产,合理布局畜禽养殖优势产业区.加大千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的建设力度,高标准建设家禽和肉牛养殖基地,确保全年生猪出栏115万头,家禽出笼1860万只;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加快板块基地的改造升级,推进规模化连片开发,全年新增 "虾稻共作"面积5万亩,小龙虾产量达到3.7万吨.继续抓好精养鱼池改造升级工程和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工作,提高标准化养殖覆盖率.重点培植"繁育推一体化"现代苗种企业,全力支持莱克水产实施湖北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项目,提升全市苗种生产能力,提高水产良种自给率和覆盖率.全市水产养殖面积45万亩,总产12.5万吨以上.
3、切实抓好"菜篮子"生产.大力推动设施蔬菜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水生蔬菜.以量足、质优、价宜为发展方向,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重点建设瓜菜种苗工厂、蔬菜配送体系,基本解决结构性、季节性、灾害性供给不足的问题.推动"菜篮子"工程建设步入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农民稳定增收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全年规划蔬菜面积26万亩,总产78万吨.
二、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4、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完善生产全程控制和质量安全追溯、农业投入品质量检测制度,控药、控肥、控添加剂.指导"三品一标"企业落实生产技术操作规范和标准,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重点抓好"虾乡稻"10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动态管理.
5、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全面加强区镇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监管能力建设,全力推行农产品生产记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三个全覆盖", 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强化经销者对购买者的使用指导,建立高毒农药从生产、销售到使用的全程追溯体系.进一步加大蔬菜用药专柜试点工作力度,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扩大监测品种和范围,提高检测频次.全面推行产地准出制度,加强贮运环节监管.建立问题约谈和通报制度,不断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6、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建立覆盖全市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攻克影响、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形成不同农业功能区、不同作物的高产高效模式.加强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小麦机械条播和一喷三防、水稻集中育秧机械插播等实用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
7、提高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加快发展水稻工厂化育秧、蔬菜设施化生产.全年建设大型育秧工厂4个、中型育秧工厂5个,全市机插秧面积达到30万亩.以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为重点,推进农机农艺结合,推广机耕、机整、机播、施肥、覆土一体化作业的播种方式,示范收割、脱粒、除杂和秸秆粉碎还田一次性完成的机收技术,提高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烘干、加工、包装、贮存等配套设施,发展冷链物流体系.
8、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大对农民信息员和科技示范户的培养力度;办好农业部农业统计监测试点;充分利用现有农业咨询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打造市、镇、村、户的农业信息快速入户机制,着力解决农业科技、信息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企业和市场的对接,推动"农超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协助抓好中国供销(潜江)农商大市场建设.
9、加大农业人才培养力度.结合阳光工程,加大对农民创业培训、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农民合作社领头人.
10、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一类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率100%,平均抗体合格率80%以上;大力推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加强重大植物病虫害预警预报,坚持统防统治,确保病虫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11、积极应对农业自然灾害.进一步密切与气象部门的协调配合,把握自然灾害变化规律,强化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推广抗逆品种和避灾、减灾技术,指导农民科学抗灾救灾.及时组织抗灾复产,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四、推动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12、创新农业科技进步机制.坚持产业和市场需求导向,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利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成为应用研究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主体.
1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扩大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大力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14、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镇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条件能力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为农业生产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公益性服务,积极构建以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其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农技服务体系.
五、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15、狠抓生产基地建设.立足我市优势产业,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重点支持莱克公司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基地、华山公司3万亩虾稻共作基地、 "虾乡稻"10万亩标准化稻米基地、银海棉业5万亩优质棉基地、尝香思、九缘食品3万亩优质大豆种植基地、绿亿园万亩蔬菜和玉米基地、海天牧业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康宏禽业1000万只家禽养殖基地、南泥湾公司等企业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建设.
16、开展精品名牌创建.支持品牌做大做响,提高产品知名度.组织企业和合作社参加各类产品推介会、交易会和展销会,开展农企对接、农超对接和农校对接,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支持尝香思、巨源油业等企业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国家驰名商标,鼓励企业争创国家驰名商标、湖北省着名商标、湖北名牌产品.开展"虾乡稻"地理商标、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的相关准备工作.
17、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采取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实现农民增收、企业盈利、产业发展.
18、提升服务企业能力.继续推行"一个班子成员,带一个工作专班,服务一个重点企业,联系一个重点项目,打造一个知名品牌"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企业的信心,提高企业辐射带动能力.
六、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
19、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资源节约型技术,打造粮油转化、秸秆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种养业结合等农业再循环利用产业链,开展循环农业示范镇、示范村试点工作.
20、加强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继续开展以"两清"、"两减"、"两治"为内容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加强畜禽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减少污物排放,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推广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方式,减少水体污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和防治,扩大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试点范围,开展农膜和残膜回收试点.新建沼气工程,盘活已建沼气存量,充分发挥农村沼气效益.深入开展借粮湖农业清洁生产综合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协助园林办事处工农村开展部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活动,确保创建成功.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七、加强农业项目建设
21、狠抓项目争取.抓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生态能源、粮棉油高产创建、秸秆综合利用、畜禽标准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场等项目争取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和绿亿园2000万只肉鸡(鸭)深加工等项目的对接服务工作,突破畜牧业加工的"短腿".
22、狠抓项目建设.高标准抓好以粮棉油高产创建、粮丰工程、蔬菜标准园、农产品可追溯平台、测土配方施肥和土壤有机质提升、阳光工程培训、沼气工程建设、植保区域站建设、畜禽标准化养殖、水产健康养殖等项目建设工作,确保按计划建设到位.
23、狠抓项目管理.认真实施项目绩效考核,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项目招标投标制、项目监理制、项目合同制.项目资金管理严格做到专帐专户,专款专用.资金拨付严格按程序办理,实行项目建设、管理、资金同步推进.
八、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24、深入扎实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推动农业系统政风行风建设.严肃查处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农资市场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技术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台农业局工作人员"十个严禁",全面规范干部行为;建立联系服务农民群众长效机制,加强调查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实施办法,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大力精简文件、会议、活动,加强干部学习,牢固树立农业系统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25、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确保项目建设安全、资金使用安全、单位和干部安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充分应用审计、谈话、诫勉等措施,监督干部奉公守法、廉洁自律.重点加强内审工作力度,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26、深入实施绩效管理.围绕中心工作,坚持量化指标、划分权重,科学确定绩效管理任务和考核指标.把督办检查贯穿到工作落实的全过程,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发现薄弱环节,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按进度推进、高质量落实.
27、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实行领导值班、领导包案、责任追究等制度,继续开展"四访促和谐"活动.加强信访信息报送与预警,切实做好信访排查工作,努力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28、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抓好各类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强化渔船检验,完善渔船档案,杜绝任何形式的渔船载客行为. 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监管,进一步开展"警监结合",巩固提高机车的年检率、上牌率和驾驶员的持证率,大力开展农机专项整治,杜绝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一般农机安全事故率控制在1.5‰以内.
潜江市农业局办公室 2014年2月17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