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强监管,促转型,广宣传,全力推进塑料污染治理见实效

发布日期:2025-02-11 15:41 来源:潜江市生态环境局

潜江市在监管强度(执法覆盖)、技术创新(降解材料应用)、循环效率(农膜处置率)、社会参与(回收网络密度)等关键指标上建立可量化治理模式,治理成效呈现多维突破,为塑料污染综合治理提供体系化解决方案。

一、强化日常监管,规范塑料制品市场。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加强塑料购物袋使用管理,在建成区的重点领域禁止、限制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餐具等部分塑料制品的销售和使用。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开展对禁止生产销售塑料制品执法检查,对已纳入淘汰类产品目录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含塑料微珠日化产品等开展执法工作,严厉打击违规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塑料制品的违法行为。2024年抽查各类塑料制品39批次,检查酒店、景区42次。大力推广使用免胶带纸箱、绿色包装袋及可降解填充物,引导用户规范包装,禁止使用重金属含量、溶剂残留等超标的劣质包装袋,回收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2024年全市邮政网点回收复用瓦楞纸箱70606个,采购可降解包装袋30万个,可降解塑料胶带数量3.26万卷,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90%以上,规范包装操作比例90%以上,主要电商平台特快一联面单使用率及主要电商平台快包一联面单使用率达到92%。

二、积极探索绿色转型,构建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一是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源头减量,推广替代产品,鼓励发展可降解材料产业,严格项目产业准入。加强绿色制造名单企业跟踪指导和动态管理,建立绿色制造水平关键指标定期报送机制,组织绿色制造名单企业填报绿色制造动态管理表,并对动态管理表中明确的各项关键指标进行审核。对长飞光纤等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完成动态管理,组织企业开展绿色工厂申报工作,2024年中伦纺织获批市级、省级绿色工厂荣誉,可赛化工、和远特气等企业被纳入绿色工厂培育库。二是构建塑料回收与利用体系。依托供销社基层组织体系,努力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推进再生资源网络体系项目建设,以开放办社形式强化与基层网点的合作,打造覆盖全市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对农药化肥包装袋(瓶)废弃物和废旧农膜进行分拣整理及运输,将可回收的塑料制品进行循环再利用,减轻了农村地区环境的负担,截至目前,全市共计66个回收站点,回收资源总量达2384吨,服务覆盖全市12个乡镇。有序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回收与处置,狠抓宣传培训,建立以“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补充”为主要模式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处理体系,实现回收、储存、运输、处置全过程监管,2024年累计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和加厚高强度地膜8.48万亩,农膜总用量1079.8吨,回收926.47吨,地膜用量410.8吨,地膜处置341.47吨,地膜处置率达83.12%,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30吨。

三、坚实示范引领,健全全民参与机制。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列入全市节约型机关创建、“无废机关”建设工作要点,要求全市各级公共机构带头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减少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同时,依托市供销社的基层社、三农服务中心、旅游企业、市场管理方(主办方)的电子显示屏、宣传栏、门户网站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自觉减少使用或不用塑料袋,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