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潜江市环境监测站按照《湖北省环境监测方案》,对我市3条河流6个监测断面进行了监测。
2019年5月,河流总体水质状况为良好,6个监测断面水质符合Ⅰ-Ⅲ类的占100%;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无超标河流。
表1 2019年5月地表水河流监测断面状况
序号 | 河流名称 | 监测 断面 | 断面属性 | 规划 类别 | 水质 | 水质评价 | 主要污染指标 | ||
本月 | 上月 | 去年同期 | |||||||
1 | 汉江 | 高石碑 | 国控 | Ⅱ | Ⅱ | Ⅱ | Ⅱ | 优 | — |
2 | 汉江 | 泽口 | 省控 | Ⅱ | Ⅱ | Ⅱ | Ⅱ | 优 | — |
3 | 总干渠 | 运粮湖同心队 | 国控 | Ⅲ | Ⅲ | Ⅲ | Ⅲ | 良好 | — |
4 | 总干渠 | 丫角桥 | 省控 | Ⅲ | Ⅱ | Ⅱ | Ⅲ | 优 | — |
5 | 东荆河 | 潜江大桥 | 国控 | Ⅱ | Ⅱ | Ⅱ | Ⅱ | 优 | — |
6 | 东荆河 | 谢湾闸 | 省控 | Ⅱ | Ⅱ | Ⅱ | Ⅱ | 优 | — |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号)的规定,地表水水质类别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
1、河流水质评价
(1) 断面水质评价
评价断面水质时,其水质类别与定性评价分级的对应关系见
表1。
表1 断面水质评价
水质类别 | 水质状况 |
Ⅰ~Ⅱ类水质 | 优 |
Ⅲ类水质 | 良好 |
Ⅳ类水质 | 轻度污染 |
Ⅴ类水质 | 中度污染 |
劣Ⅴ类水质 | 重度污染 |
(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当河流、流域(水系)的断面总数<5 时,计算河流、流域(水系)所有断面各评价指标浓度算术平均值,然后按照“1(1)断面水质评价”方法评价,并按表1指出每个断面的水质类别和水质状况。 当河流、流域(水系)的断面总数≥5时,采用断面水质类别比例法,计算出各水质类别断面数占评价断面总数的百分比,以表2所示的方法对其评价。如果所有断面水质均为Ⅲ类,整体水质为“良好”。
表2 河流水质评价
水质类别 | 水质状况 |
Ⅰ~Ⅲ类水质比例≥90% | 优 |
75%≤Ⅰ~Ⅲ类水质比例<90% | 良好 |
Ⅰ~Ⅲ类水质比例<75%,且劣Ⅴ类比例<20% | 轻度污染 |
Ⅰ~Ⅲ类水质比例<75%,且20%≤劣Ⅴ类比例<40% | 中度污染 |
Ⅰ~Ⅲ类水质比例≤60% ,且劣Ⅴ类比例≥40% | 重度污染 |
2、不同时段地表水环境变化的判断
对断面(点位)、河流、流域(水系)的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以断面(点位)的水质类别或河流、流域(水系)水质类别比例的变化为依据,对照表1 或表2 的规定,按下述方法评价。
按水质状况等级变化评价
a当水质状况等级不变时,则评价为无明显变化;
b当水质状况等级发生一级变化时,则评价为有所变化(好转或变差、下降);
c当水质状况等级发生两级以上(含两级)变化时,则评价为明显变化(好转或变差、下降、恶化)。
按组合类别比例法评价
设△G为后时段与前时段Ⅰ~Ⅲ类水质百分点之差:
△G=G2-G1,△D 为后时段与前时段劣Ⅴ类水质百分点之差:
△D=D2-D1;
a当△G-△D >0 时,水质变好;当△G-△D<0时,水质变差;
b当│△G-△D│≤10时,则评价为无明显变化;
c当10<│△G-△D│≤20时,则评价有所变化(好转或变差、下降);
d当│△G-△D│>20时,则评价为明显变化(好转或变差、下降、恶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