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相关要求,现就我市推进开放发展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优化环境,着力释放外贸潜力
2017年全市完成出口28437.6万美元,同比增长17.7%。2018年一季度外贸出口6889万美元,同比增长40.6%。
1、完善外贸奖励政策。为适应近几年外贸的迅猛发展需要,进一步支持外贸企业发展,挖掘我市外贸出口潜力,提请市政府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外贸持续稳定发展的意见》(潜政发〔2016〕47号),每年安排300万元用于外贸产业的发展,并将外贸出口退税转由市级财政负担,进一步释放地方外贸工作积极性。2017年,我局为地方政府和企业争取并兑付市外经贸发展专项奖励资金118.7万元。
2、壮大培育外贸主体。2017年新增外贸备案登记企业23家,新增有出口实绩企业6家。加强对莱克水产、华山水产、永安药业、利维高服饰等重点出口企业的政策扶持和业务引导,指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调整经营策略,扩大外贸出口。
3、加强外贸平台建设。一是大力推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湖北省生物医药出口基地”和“湖北省化工出口基地”建设,培育优势出口集聚群。二是精心组织国内外重要展会参展活动,充分推介我市出口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开拓国际市场步伐。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美国波士顿水产品展参展、广交会、东盟博览会、香港美食博览会等展会。三是积极争取在潜江泽口港区综合码头设立海关监管场所;推动保税物流中心建设,目前已向省厅和武汉海关驻仙桃办事处上报了相关请示,市政府已批复前期工作经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工作正在积极筹备中;积极创建小龙虾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区,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积极组织莱克、华山、柳伍、昌贵等重点企业开展GAP认证工作,组织技术专家组、认证机构对企业进行培训;积极创建湖北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草拟了《潜江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拟通过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健全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监控评估预警体系、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和多元化国际市场体系,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顺利通过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考核认定。
4、强化外贸服务能力。一是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为切实服务企业,减轻企业负担,营造宽松通关环境,方便企业就近办理原产地证,我局多次与仙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省贸促会汇报沟通,委托我局办理原产地证,目前已办理原产地证一百多份。二是加大项目资金扶持,为莱克、华山等企业申请2017年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56万多元,争取到2017年省级促进外贸及引资专项资金71.2万元。
(二)招大引强,着力扩大利用外资
2017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103万美元,2018年一季度实际利用外资100万美元。
1、审批效能逐步提高。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全面实施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备案管理改革,进一步简化企业办事程序,为外商投资营造更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二是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丰富利用外资形式。
2、外资考核力度加大。提请市政府出台《潜江市2018年利用外资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将利用外资纳入年度目标工作考核体系,进一步增强基层对利用外资工作的重视程度。
3、积极推进项目建设。落实决战工业3000亿战略部署,做到大抓招商不懈怠、大抓投资不放松、大抓项目不动摇。今年2月28日上午在全市19个区镇处举行一季度全市工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当天共集中开工27个项目,涵盖纺织服装、绿色食品、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产业领域,总投资83.1亿元。其中:长飞信越(湖北)光棒有限公司二期600吨预制棒项目,总投资63497万元,将引进信越最先进的OVD制棒技术,有效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湖北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水产品加工项目,总投资38000万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3万吨水产品的加工能力,产值可达10亿元。5月18日下午,第二届中国(潜江)国际龙虾·虾稻产业博览会暨第九届湖北(潜江)龙虾节招商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上,江汉盐穴天然气战略储气库项目及年产150万吨制盐项目、长飞公司年产2000吨光纤预制棒项目等51个项目签约,协议引资总额达211亿元。
(三)拓宽通道,着力发展对外合作
1、对外投资多元发展。对外投资地域由亚非扩展到欧美,对外投资行业由单一矿产开发向多产业链延伸,我市医药、服装及农业等优势产业成功走出去。2017年,永安药业在加拿大投资400万美元成立了艾诺维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膳食补充剂进出口及销售;成立我市首家有资质的外派劳务企业——潜江市凌虎劳务有限公司。
2、对外劳务有序发展。加强外派劳务服务平台为建设,深入与市就业指导中心、市技工学校、江汉油田的合作,健全覆盖全市区镇处的外派劳务资源组织网络。2017年全市累计对外劳务培训600余人,劳务服务网储备人才达到2019人,成为我市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
二、存在的问题
1、外贸出口方面。出口整体水平不高,企业开拓新兴市场能力不强,我市劳动密集型、资源型生产出口企业比重较大,外经贸企业尤其是新开口企业较少。
2、利用外资方面。长期以来,引进外资项目较少一直是困扰我市实际利用外资工作的客观现实。虽然近年来外资项目建设有了突破进展,但是总量仍显欠缺,外资项目的不足对我市利用外资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3、境外投资方面。一是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对境外投资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二是人才缺乏,要开拓海外市场,必须有一支懂外语、精管理、熟悉国际运行规则的团队,我们的企业大多都缺少这样的人才。
4、对外承包工程方面。一是自身综合能力有待提高,熟悉国际经济、法律、习俗的项目执行人才匮乏,外语水平高且专业技术强的高端人才更是稀缺,项目管理能力不足。二是金融支持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融资面窄,融资额度受限,融资成本高。
三、政策建议
1、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推进科技兴贸,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出口品牌建设,增强国际竞争力。以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加强江汉流域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加工贸易区、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建设,进一步扩大加工贸易规模,并进一步探索发展服务贸易的方式。
2、加大企业支持力度。在加工贸易出口、保税仓库建设、信用等级认证、营造通关环境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专业指导,进一步完善监管服务,最大限度地提供通关便利。
3、加大外资引进力度。鼓励外资投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行业,提升资源要素聚集层次,推进利用外资多元化。加大招商力度,开展产业招商、园区招商、商会招商、以商招商,推动现有投资者增资引资,形成二次招商效应。吸收境外投资中搭载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先进管理经验,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技术创新、人才引进、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同步推进。
4、积极发展境外直接投资。以贸易为先导、市场为依托、输出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管理和设备为重点,鼓励发展境外投资。鼓励有条件的内贸企业到境外发展连锁业务。加快推动对外经济合作与内外贸的一体化,培育优势企业发展成为集境内外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跨国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设立海外生产基地、营销中心、研发设计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