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疫情对规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分析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0-105590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潜江市统计局 发文日期: 2020年05月13日 09:18:55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0年05月13日 09:18:55 名  称: 潜江:疫情对规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分析

发布日期:2020-05-13 09:18

    为及时了解疫情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经营情况的影响,根据湖北省统计局统一部署,4月26至4月28日,潜江局对全市规模以下目录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现将全市规下工业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一季度全市共有规下工业抽样调查样本单位46家,已上报快速调查表的有效样本42家,占比为91.3%,截止4月27日,实际复工复产企业23家;受疫情影响和季节性因素影响暂时不开工企业3家,经核实2019年停产和不存在企业20家。主要调查成果如下:

  (1)企业复产达效情况逐步恢复。42家企业中,有19家企业不到正常水平的30%,占比有45%;23企业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少,复工复产情况转好,达30%以上;其中15家企业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达到正常水平的80%-100%,占比为36%;另外8家企业,生产情况恢复到正常水平的30%-80%。

  (2)企业员工到岗率逐步提升。根据调查情况汇总,一些企业员工受困于疫情严重地区,因手续繁杂、或考虑其他因素不打算回企业,有19家企业员工到岗率不到30%,和企业的复产情况一致;其中有17家企业的员工到岗率超过80%,合计23家企业到岗率超过50%。

  (3)企业用工问题凸显,四成以上企业已裁员或计划裁员。根据企业反馈的调查表可知,26家不打算裁员,计划保持现有用工规模,占比为62%;由于疫情原因,部分企业计划减少生产,缩小企业规模不同程度的裁员。13家企业已裁员30%以上;另外3家企业小规模裁员或计划裁员。

  (4)超三成企业预计二季度营业收入基本持平或增长。经调查,42家有效样本企业中有29家企业预计比上年同期下降10%以内,9家企业和上年同期持平,另外4家预计比上年同期增长10%左右。

  (5)大部分企业订单量受疫情影响略有下降。根据汇总的调查表,分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国内订单,42家企业中有25家企业预计二季度接到订单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0%-30%,9家企业与上年同期持平,3家企业跟上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二是国外订单,42家企业中24家企业无国外订单,其他18家有国外订单企业中,9家企业接到订单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呈下降趋势,降幅达10%-50%(其中8家企业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0-50%),3家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另外6家企业接订单量与上年同期相比稍有增长。

  二、存在问题

  (一)要素保障不足。一是企业资金缺口较大。二是企业用工困难。我市传统劳动密集产业对产业工人的需求量较大,产业工人的引进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三是生产成本上升。疫情期间受上下游产业链复工复产的影响,生产制造环节所需的部分原材料开始出现涨价现象,企业原材料采购和交通运输成本随之上升。四是企业货款回收较难,流动资金周转困难。

  (二)产能释放不足。一是由于各行各业复工复产进度不一致,产业链上下游没有同步复工,原材料供应不充足,生产的成品难以销售等因素,导致企业满负荷生产条件不够;二是订单流失严重,疫情期间受省外市场排斥客户流失,订单量急剧减少;

  三、工作建议

  潜江市为打赢精准复工复产攻坚战,精准施策、高效服务,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共渡难关政策措施》等文件,在贯彻落实中央、省相关惠企政策的基础上,增加稳岗支持、强化服务支持等方面政策措施,以更大的力度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共渡难关,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努力提高企业复工率、员工到岗率和产能达产率。下阶段要把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和提升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工业生产质量。

  (一)全力支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复效。一是因时因势调整着力点。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复工复产工作着力点由提高复工率向提高复岗率、达产率、产能利用率转变,由推动单个企业向产业链协同复工达产转变。二是以更大力度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全面摸排,分类整理,形成清单,及时交办,动态跟踪,实施“一企一策”,切实化解产业链转移、订单丢失、市场开拓受阻、物流成本增加等问题。三是切实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全力争取国家、省给予特殊金融支持,扩大工业企业受惠面,让企业复工后“活下来”“发展好”。切实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有效缓解疫情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增强企业活力,确保企业更快得到“滴灌输血”资金。

  (二)全程服务,指导企业统计工作。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对企业采取电话、网络等媒介形式,对企业提供无接触业务培训,在线解决企业在统计工作中的问题。大力配合企业做到应统尽统,促进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质量不断提升。

  (三)加强跟踪,提升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一是鼓励小微工业企业创业创新。鼓励和支持小微工业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提升发展。积极推动小微工业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对接配套,通过实施精准服务,培育一批优质配套企业;二是支持小微工业企业开拓市场。积极为小微工业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市场、产业合作等信息,支持小微工业企业参加政府统一组织的境内外重点展会。帮助引导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推进电子商务在工业企业中的普及应用。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