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潜江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分析
2018年,我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六稳”要求,突出稳字当头,保持发展定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集中发力,推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健康可持续发展。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0.3个百分点,在全省17个市州中位居第 6位(并列)。
一、全年投资特点鲜明,亮点突出
(一)项目情况体现“两增”:项目个数日益增加,投资力度逐渐增大。
与去年相比,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的支撑力进一步提升,项目个数和计划投资均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计划总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投资力度超过去年的一半以上。
2017年、2018年50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情况对比(项目个数:个 计划总投资:亿元)
(二)工业投资呈现“两提”:工业投资平稳提升,技改力量投入提高。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6%,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60.6%;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75.9%,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个百分点。制造业发展气势如虹,完成投资占工业投资的94.2%,增速达20.4%,其中,优势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持续发展,以15.8%的占比居制造业投资的第一位,增速达31.8%。
工业项目技改投资方面,企业的科技创新力量不断增加,工业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3.3%,占工业投资额的42.6%;对全市工业投资增长贡献率达65.2%,拉动工业投资增长9.5个百分点。工业技改力量主要集中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技改总量的15.1%;服装制造业技改力量提升最快,较去年增长490.2%。
(三)重点项目持续“两稳”:重点项目稳步推进,重点产业稳定发展。
今年我市继续提高对重点产业项目的关注,督察专班每月赴现场督察项目建设进度,多措并举推进项目发展。全市3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00.44亿元,2018年计划总投资13.0亿元;3个省级督办重大产业类项目计划总投资35.70亿元,2018年计划总投资9.0亿元。6个项目涉及光电子产业、食品加工、油品加工、建筑材料生产及生态环保建设5个重大产业,建设进度均超过全年计划投资。
其中,湖北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项目进展最快,本年完成投资占本年计划投资的274.8%,在发展重点工业产业的同时,体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坚持“生态论”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
(四)房地产开发市场表现“两优”:引进优质项目品牌,激发优越发展市场。
今年我市房地产开发市场可圈可点,“碧桂园”、“恒大”等公司品牌项目的入驻激发了市民购买欲,同时,中国潜江生态龙虾城三期、潜江清华园等大型房地产项目带动我市房地产开发市场项目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面积稳步发展。
1-12月,潜江市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1.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9.1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二位;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0.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四位。全年新增房地产开发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为56.4亿元,目前项目都处在加紧建设和火热销售阶段。结转项目继续为2019年房地产开发市场的发展提供动力。
(五)三次产业突破“两转”:一、三产业扭转发展趋势。
2017年我市三次产业发展形势不均,二产业发展迅速,一、三产业均呈下降趋势,今年以来,我市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原则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来看,三次产业均呈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第一产业提升迅速,今年2月一产业投资增速同比下降21.6%,5月随着特色水产品养殖专业的带动,当月增速上升为78.7%,全年增速20.9%,较去年提高74.4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5%。二是第二产业为主要支撑,全年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4.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产比重60.7%,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6.2%,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个百分点。三是第三产业稳定发展,今年三产业投资以29.9%的增速开局,12月增速回落至6.0%,较去年提高16.6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7.7%。
二、下阶段工作项目优先,重点推进
2019年,我市继续把握时代新脉搏,科学谋划新发展,以“东进南扩、产城融合,四区联动、全域振兴”为主要内容,勾勒出了潜江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发挥全市优势产业,推进重点项目,以优化投资产业结构促进项目高质量发展。
(一)以推进项目建设为根本
一是抓项目推进谋发展。2019年预计全市推进投资项目360个,总投资149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10 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8个,总投资633.7亿元。拟定省级重点项目、省委省政府督办的重大产业项目、新开工10亿元及以上项目共8个,总投资111.07亿元,2019年年度投资计划23亿元。
二是抓基础设施建设促民生。一方面重点关注水乡园林投资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的2018年乡村振兴项目--生态虾稻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65.3亿元。主要包括高标准农田整治及相关基础设施配套、虾稻一二三产业融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三大类项目。另一方面重点关注东荆新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的项目建设,及时与相关部门做好对接,开工项目尽早入库。
(二)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为目标
一是进一步发展一、三产业。2018年三次产业占比为:1.6:60.7:37.7,与去年相比一产业占比下降0.7个百分点,二产业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三产业占比基本持平。一、三产业占比小幅下降为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压力。要继续按照我市“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原则因地制宜,运用“虾稻产业”、“马拉松”产业大力发展 一、三产业。
二是大力激发民间投资。2018年我市民间投资增长3.7%,占投资总额的77.2%,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26.9%,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0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作为投资市场的主力军,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定的发展意义深远,下阶段一方面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化、审批程序精简化、涉企收费规范化、商事登记便捷化等工作方式,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便捷。另一方面利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等高质量平台为园区发展带来新机遇,激发民间投资意愿发展PPP项目,为民间投资注入新活力。
(三)以提高数据质量为保障
一是持之以恒做好日常投资统计工作。查遗补漏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实事求是做好新增项目现场核查;即报即审加强数据评估;全面客观做好分析预计。
二是认真负责做好投资领域四经普工作。四经普首次将固定资产投资纳入经济普查,借“四经普”之机摸清家底,一是进一步核实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准确性,修改错误,查缺补漏;二是比对按法人统计和按项目统计的投资数据、财务支出与形象进度数据的差异。便于下一步制定符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发展切实有效的措施,为进一步推进投资统计改革,促进投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