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百姓家中“访民情”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0-51454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潜江市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13年12月19日 00:00:00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3年12月19日 00:00:00 名  称: 民情日记:百姓家中“访民情”

发布日期:2013-12-19 00:00

 

百姓家中“访民情”

——“三万”活动进村入户有感

4月29日,晚春的大地一片葱绿。上午九时,车出城区沿广泽大道北转再一路至“三万”活动局驻点包村点——王场园林村,但见农田水网房林屋舍掩映其间,田野上,三三两两点缀着忙碌的身影:有的在整秧田,有的在播棉花营养钵,有的在用小型农机翻田,乡村处处春意盎然,孕育着一片丰收的希望。

在村委会办公地,机关全体工作人员每两人一组分头由各组组长带队,带着一份爱心、一份真情,手提大米、桶装油到“结对帮扶”的特困户家中走访。

我和严浩同志在二组组长的引领下来到我们帮扶的聂益武家。未上台阶,眼前呈现的是与近邻极不相衬的两间低矮平房,房前的禾场地也坑坑不平,两头四根竹竿撑的绳索上挂着四件老色土气的破旧衣服,房子坐北朝南,唯一的一间大门敞开着,进得门,一个年约50出头的中年男子和一个中年女子从正房后院搭的间厨房里出来迎接我们,我们说明来意,送上米油,两人搓手哈背不住地说着感谢的话,女人端凳,男人递烟,我们坐下打开话匣拉起了家常。

交谈中得知:坐在我对面拉家常的中年男子就是房东户主聂益武,年岁52,旁边摘菜的女主人是其妻子施绪娇,男主人是上门女婿。他们育有二女,均已出嫁。现住在一起的还有女主人的父亲施其勉,年岁已达82岁。说话间,一个瘦弱但看上去精神穿着装扮倒像只60多岁的老人不声不响地向着我们面带笑容坐在了男主人的条凳上,我迎着一家人的目光虽面带笑容却有些不自在,因为我感到老人有些像傻乎乎的。听男主人讲:家里耕种了3.6亩的责任田(水田1.3亩,旱田2.3亩),现党的农村政策好,种田不交税还有这哪的补贴,水田保口粮,旱田种棉花、杂粮,收入近8000元,按理说日子过得去。现工作组及您们看我家这现状处境,就是老人年岁已高,又聋又哑,每年光看病得花费四五千元,我呢虽是家里的当家人,但血糖高,前两年又得大病一场,就是医生说的心绞病吧,不能干重活、农活,您们来我刚从田里回,搞了一个多小时的农活,气喘吁吁受不了只好回家歇着;老伴比我小几岁,也是一身病痛,全家每年光看病吃药得花大几千元,现搞农村合作医疗,还可以报销些费用……您看,这旁边的化肥都是在村里代销店赊的,再就是这段人家的棉花营养钵都已移栽,我家因为两口子一身病断断续续到田地干点,还没法移栽完……我边听边记边思索,也寻问他们对当今党的农村政策有何想法、建议,老人只是盯着我傻乎乎地笑,两口子不加思索地说:哎!现在相比过去政策没得说,我们只是希望身体好,能把家里的田种好,一年到头有个落成;另外,就他们家实际困难,村里能将他们家评上低保户,享受有关优惠照顾政策,别的都没啥要求……交谈中,我忍不住插话关切地寻问:两个女儿农忙时节不常过来帮帮忙,女主人抢口答话:哎,大女儿嫁到周矶生了两个小孩,家里还有两个老人,负担也重,一年到头回娘家不到一、二次;小女儿俩口子外出浙江打工,春节才回趟潜江,哪顾得上娘家人哟!………

我们边了解寻问聂家的其他些事项,边站起身环顾走动前后院落,家里也的确没啥像样的家当,唯一上眼的就是一台17英寸的小彩电吧,接的户外接收锅,厨房里灶台倒贴了白磁砖,擦洗的干干净净,显示女主人的勤劳整洁。

我们聊了大约四十分钟,临走,我向女主人塞上一百元钱略表心意,并嘱付“聂”家人好好注意保养身体;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农忙时节,实在身体吃不消,可请乡邻亲朋帮上个忙,并引用他们的话语:祝愿他们家人身体都好!今年有个好收成!我决意适当的时候再抽空过来看看“帮扶结对”的“聂”家人。

返程途中,我寻思着:现如今,党的农村政策好,农民朋友们过日子有奔头,生活比过去过得好!但农村医保、低保以及村庄环境整治、医疗卫生知识普及宣传等还需基层组织、党和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相关配套“惠民惠农”政策,只有这样,咱老百姓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他们才不会有更多的依赖和牵挂。

临上车,我嘱托并拜托欢送我们的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一定要把全村“结对帮扶”登记造册的户主们的实际困难和情况摸准摸透,尽可能向上反映或村组能力范围内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让他们充分感受各级组织的关怀、温情照顾,过日子有个奔头。

(刘松林)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