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4%,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排名第二。
“经济发展快,要靠项目带。”市委书记吴祖云说。今年以来,我市紧紧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把重大项目作为全市发展的“头版头条”,“双马”奔腾“招”项目、创新机制“谋”项目、撸起袖子“干”项目,正逐步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上半年,我市项目建设告别“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走进了产业聚集精准、高精尖项目增多、招大引强突破的新时期。
在新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格瑞拓环保科技产业基地、伊格特新材料产业园、华邦化学氯碱综合利用等14个项目签约;在智能制造产业,杰鹏智能游艇产业园、柏顺智能食品检测仪器、鼎开电气等7个项目入驻;在补齐城市短板、丰富文旅产业,锦江都城五星级酒店、力邦慢生活广场、德之风华滋国际教育总部基地等9个项目聚集……
“我们要主动从大势中抓机遇、谋发展,努力把机遇转化为项目实体和发展动能。”吴祖云掷地有声。
年初,刚开完省两会,吴祖云就带领招商团队,1周时间,辗转武汉、北京、上海3城,与潜江商会及企业家会面,亲自出马谈项目,马不停蹄跑项目。他说:“招商引资是‘一号工程’,必须做到亲自出马、马不停蹄。”
“双马”奔腾,上半年带回资金132.15亿元,占全年计划的50.83%。签约项目73个,协议引资475.3亿元。
今年,根据全省“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我市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东进南扩、产城融合,四区联动、全域振兴”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明确了加快建设江汉平原振兴发展高质量示范区的总体目标。
示范区如何打造?全域振兴如何实行?项目建设是基础,招商引资是关键。
“要以更大的力度、更硬的措施,大招商、招大商,让招商引资成为推动潜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吴祖云说。
从第二产业唱“独角戏”,向一二三产业“大合唱”转变,体现了我市“全域、全线、全员招商”的理念。
“下半年,将采取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度对接大批企业家,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市招商服务中心主任张睿说。
如何谋?我市的答卷是,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产业发展思路,做足“靶向发力、精准招商、速度落地”功夫。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创新性项目猛刷“存在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铸就了我市经济发展的精彩,将项目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今年龙虾节期间,我市与长江产业基金、苏州晶瑞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晶瑞潜江微电子材料项目投资框架协议,共同发起设立30亿元的长江微电子材料产业基金。晶瑞股份方面表示,并购项目将落地我市,并积极引入JSR、三菱化学、日本丸红等产业相关国内外龙头企业,以上3项总投资规模不低于35亿元。
这是我市围绕长江经济带半导体产业,发挥产业优势,创新优化机制,引进的一批高精尖项目,同比增长20%。同时入驻的还有新硅光电子半导体材料产业园、菲利华电子信息炉芯管项目等。
上半年,我市举办3期项目集中开工、2期项目拉练活动,开工项目60个,总投资133.7亿元。10亿元以上新开工重大项目9个,总投资148.08亿元,目前已开工5个,开工率56%。
长飞光纤四期、安井食品、聚一虾、东园深蓝等项目完成投资6.36亿元;长飞信越二期竣工投产;江汉盐穴储气库项目一期、市民之家、熊口镇龙虾特色小镇等26个项目开工建设;潜江至广华轨道交通、潜江中学新校区、东荆新区市政路网等23个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用好潜江“特色牌”,打出发展“组合拳”,一个个项目在火热的潜江大地上滚动开工、滚动建设、滚动投产、滚动见效,千帆竞发势如虹,GDP增速连续六个季度挺进8%以上。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今年开工的项目,就是明年的GDP;今年投产的项目,就是明年的税收。这是全市上下的共识,也是信心和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在能源新城涌动。
每3天就有1个项目开工的背后,是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潜江经济。
分析上半年开工项目和投资额,60个项目中,工业项目40个、非工业项目20个,而投资额分别为69.19亿元、64.51亿元。年中数据中,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37.8%,提高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1%,快于工业增速5.9个百分点;新化工增长28.3%;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9%,全省第五。可见,我市已打破重“二”轻“一”少“三”的旧格局,在一二三产齐头并进中,探索出更适合潜江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的提升,上半年,潜江经济不仅集中展示了深厚的“硬功夫”,也在传递着潜江速度、潜江标准、潜江服务等“软实力”。
下半年,对标高质量发展指标和全年计划目标,从我市经济面临的困难挑战来看,“稳”,仍是最大的挑战;“难”,仍是最大的现实。
难在稳增长。规上服务业、限上商贸等“零增长”,新增长点支撑不足;纺织服装、光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等产业产值下滑幅度较大,影响工业经济增长。
难在项目投资。在谈项目转化率仅为10.87%,建设库转化率仅为10.76%,集中开工项目未进入实质性建设的近50%,直接影响投资后劲。
难在实体经济。企业普遍反映技术工人缺乏,物料成本价格上涨且供不应求,我市实体经济融资难、用工难、用料难问题仍然严重……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同时百舸争流慢进也是退。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黄金25条”、双招双引“黄金20条”均已出台,要持续跑出高质量发展的“潜江速度”,需要全市广大干部拿出只争朝夕的劲头,在项目建设上担当干事、奋力拼搏,用汗水创造奇迹,继续谱写潜江经济“强气场、实内涵、高颜值”的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