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024号提案的答复
陆孝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政府搭台,进一步加强园区企业间交流合作,完善本土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和创新,提升园区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园区产业链协同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所提的建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也是我市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过程中的重点努力方向,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近年来,我市在推动化工行业转型升级、产业链延伸,提升整体竞争力上重点推进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一方面,深度挖掘本地化工优势资源,做好综合开发大文章。加快推进石油化工“减油增化增特”,金澳科技油品升级深加工改造项目已正式投产,投资的中能新型化工高端材料园一期顺酐项目今年已开始试生产,金澳科技正在加快向“油头化身精细尾”转型。统筹推进煤盐化工“综合利用转型”,积极推动盐化工20万吨烧碱、可赛化工10万吨烧碱等项目扩建,持续释放氯碱产能、加快造腔速度,为光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氢气、氯气、盐腔腔体资源。加快推进金山化工盐穴综合开发一体化、中石化盐穴战略储气库、中能建数科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等项目落地建设,实现盐卤开采与煤盐结合、储能储气一体化发展,推动“江汉油城”向“能源新城”蜕变。另一方面,主动配套武汉芯片产业,建设电子化学品新高地。目前,园区以长飞光纤、菲利华为龙头的光电子信息产业正加快“聚链成势”,全力构建“光棒-光纤-光缆-光器件-光终端”完整产业链;以晶瑞、鼎龙、北旭、中巨芯、达诺尔、阿科力、孚诺林、桐力光电等为代表的高端新材料产业正加快“集群集聚”,推动半导体、光刻胶、高纯试剂、电子特气等加速发展,延伸布局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产品,为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
(二)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切实加强产业集聚和产业生态培育,大力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不断加大力度培育创建产业集群。截止去年底,高新区已集聚规上工业企业162家(全市356家)、高新技术企业98家(全市197家)、专精特新企业43家(全市68家)、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19家(全市30家)、本地上市企业2家。2022年创建获批省级光电子创新型产业集群,并已连续两年通过年度绩效评价;2024、2025连续两年以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创建获批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位列第一等次、2025年位列第二等次;2025年,以高端湿电子化学品产业创建获批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打造培育壮大产业链群重要平台支撑,构筑起产业发展新优势。
(三)强化企业创新驱动。鼓励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和高校力量,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目前金澳科技、永安药业、新硅科技等企业已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长飞光纤、新亿宏、晶瑞、鼎龙、北旭、孚诺林、达诺尔、中巨芯等企业设立了技术中心,鑫飞、华烯、锡太、君德等企业建立了校企联合创新中心,园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园区企业主攻光刻胶、清洗液、抛光液、刻蚀液等“卡脖子”材料国产替代,电子级双氧水、硫酸、异丙醇等产品实现向国内头部集成电路厂商供货,占据30%市场份额,让高端芯片生产用上国产“纯净水”。引导化工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去年以来整合各类项目资金6000多万元,支持方圆钛白、可赛化工、诺亚新材料等24家企业技改升级、低碳发展,新硅科技生产的四氯化硅纯度达到“11N”,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领先全球。
(四)完善基础配套保障。严格对标国家级化工示范园区标准,聘请中国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五环工程公司等权威机构编制园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构建高效循环经济体系,以江汉盐化工总厂氯氢汽碱等基础产品为核心,强化上下游产品链协同发展,实现原料园区直供、能源互供、资源循环利用,形成首尾相连、闭路循环的经济链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先后投资30多亿元,建成化工园区19.49公里输送管廊“硬连通”,实现41家企业间蒸汽、氯气、氮气、氢气、硫酸、盐酸、烧碱等生产原料互通及生产尾水排放,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和远气体氢气管道建设项目,连通泽口—王场生产要素供应通道,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保障供应安全,园区承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五)加力推动产业协同。积极推动园区光电子材料及湿电子化学品企业拓展市场,在产业链供应上加强与武汉地区头部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目前,园区企业已有鼎龙、晶瑞、中巨芯、达诺尔、北旭等作为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为武汉长江存储、武汉新芯、武汉楚芯、京东方等企业供应抛光垫、电子级双氧水、电子级硫酸、电子级氨水、电子级异丙醇、面板光刻胶等产品,永绍科技为长江存储、武汉新芯、武汉楚芯等企业进行尾端的废酸、有机溶剂处理。潜江高新区将积极对接东湖高新区,争取园区更多的光电子材料企业及产品纳入武汉企业供应链体系。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坚持培优做强,夯实高质量发展底盘。加快推进金山化工盐穴综合开发、盐卤资源综合利用、金华润合成氨转型升级、金澳科技炼化一体化等项目落地建设,支持永安药业、中巨芯等上市公司扩产增效,提升园区龙头企业竞争力。加快推动江汉盐化工精细化工项目、可赛化工烧碱续建项目投产达效,保障园区氢气、氯气等原料持续供应。依托省级合格化工园区平台,发挥产业优势和特点,实施精准招商,引进高质量项目,建立“个转企、企进规、规做强”成长培育机制,不断壮大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新物种等优质企业群体。
(二)聚焦科创赋能,激活高质量发展引擎。聚焦光电材料、湿电子化学品、电子特气等前沿领域实施创新攻坚,加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做强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等关键支撑,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以技术突破牵引产业链升级,构建覆盖“研发—中试—产业化”的创新闭环,引导化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打造国产半导体配套材料创新高地。
(三)强化齐抓共管,严守高质量发展底线。有序推进开发区目录审核修订、化工园区扩区调区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项目落地。持续开展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从产业技术水平、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污染物排放、安全风险、经济效益等方面设定园区准入指标,优先选择产业关联度高、工艺先进、绿色安全的项目落户,促进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推动产业链在园区内形成区域循环、协同发展良好局面。
再次感谢您的宝贵建议,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勤勉履职,担当作为,奋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2025年7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