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提升长江保护标志性战役成果,我局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全力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工作目标,全面构建“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市场化运作、一体化管理”的垃圾无害化处置新格局,切实在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领域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现将2023第三季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生态循环产业园项目建设。
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1)强化垃圾前端收集模式。为保障城区生活垃圾得到及时收集,根据居住和商业人流密集情况,城区设置了2000余个垃圾桶箱和17座垃圾中转站。同时,随着城区人口的逐年增长,垃圾量也在逐年增多,对东风东路、东方路等垃圾量较多的区域,实行高频次的摇铃收运,有效保障城区垃圾应收尽收。
(2)搭建垃圾中端运输体系。为保障城区生活垃圾得到及时转运,配置77台各类垃圾收集转运车辆。其中,挂桶垃圾收集车25台,勾臂箱收集车18台,垃圾转运车14台,厨余垃圾专用收集车5台,餐厨垃圾收运车4台,大件垃圾专用收集车4台,果皮垃圾收运车3台、移动压缩车2台,有害垃圾专用收集车2台,对城区各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密闭运输专项作业,并按照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收运,建立各自收运路线,所有垃圾收运车辆每日均按照既定路线将收集的垃圾,由专业车辆转运车辆运至垃圾终端处置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3)完善垃圾末端处理设施。我市现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置中心、有害垃圾暂存点和大件垃圾暂存点等垃圾终端处置设施各一处,有害垃圾会定期运送至专业处理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餐厨垃圾、大件垃圾会经过专业设备处理后,实现资源化再利用;其他生活垃圾则会统一运输至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实现发电资源化利用。
(4)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潜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设计焚烧处理总能力为900吨/日,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焚烧处理能力为600吨/日,于2019年1月开工建设,2020年12月投入使用。2022年,我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场生活垃圾213459.33吨,焚烧生活垃圾213459.33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日均焚烧处置生活垃圾584.82吨。
2023年9月,潜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全市生活垃圾163812.03吨,按照目前600吨/日焚烧处置能力计算,能够实现全市城镇生活垃圾全量化无害化处理。
2.生态循环产业园项目建设
(1)项目建设情况。潜江市生态循环产业园是我市重点民生工程项目,由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市城管执法局组织实施,君集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内设有危废安全填埋、焚烧飞灰填埋、应急暂存库、污泥及餐厨垃圾处置中心、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处置中心等项目。是集收集、处理、资源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园。
(2)手续办理情况。飞灰填埋场项目已于8月月底完成主体建设工作,正在进行收尾工作;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已完成桩基施工工作;污泥处理项目于9月已开工建设,正在进行桩基施工工作。项目整体预计于2023年12月底建成投产。飞灰填埋项目和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立项、土地、工规、环评、施工许可等建设手续已办理完成。
(二)垃圾填埋场封场治理情况。
杨市垃圾处理场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为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需要整改的问题,目前杨市垃圾处理场经过两年多的堆体沉降,已具备封场治理条件。按照“科学、严格、精细、务实”等要求,全面加强安全生产运行和内部管理,提高垃圾填埋场规范化管理力度,积极开展科研和资源利用工作,努力推进和谐文明场区建设。一是加强场区内外环境监测,确保场区内外环境安全,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修护,实时环境自检和定期委托环境监测,保障了场区内外环境安全;二是创新工作模式,有效解决工作难题,采用BOT协议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市场化公司提供一套生化+膜+蒸发工艺的渗滤液装置,有效解决渗滤液回灌问题,实现零排放,渗滤液处理后水质可达到国家规定的较好的排放标准。同时,严格实行环保在线监测,加强排放水质监测,定期提高水质监测报告,确保环保达标。2023年截至9月30日,处理渗滤液87297吨,达标排放出水77690吨,回收率达到89%,进水量87297,出水量77690。
(三)农村垃圾统筹治理情况。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每村均配置电动垃圾收集车和保洁员,全市共配备村级保洁人员1600余人,配备600余辆电动垃圾收运车和劳动工具,选址建设村级垃圾集并点600余个,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二是建立垃圾精准收运机制,按照“精准分类、精准收集、精准管理”的要求,实施“上门、摇铃、分类、投放”四部曲,可腐垃圾采取自然沤肥方式进堆积池减量化处理,不可腐和危害垃圾由保洁员上门分类收集,可回收垃圾对接废品回收站回收利用,有毒有害垃圾专业处置,其余垃圾收运至压缩站;三是村镇生活垃圾转运全覆盖,对23个区镇街道、403个村的垃圾集并点、区镇街道中转站的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全覆盖转运,截至目前共收运垃圾7.8万吨、日均转运垃圾284余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组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四是规范垃圾压缩站运行,对运行的21座乡镇压缩站,明确收运时间、规范操作流程、制定责任目标,将生活垃圾、渗滤液及时收运至焚烧发电厂、杨市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五是强化督办检查,按照“周巡查、月通报、季考核、年总评”的要求,每月对各区镇街道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进行暗检,每季度实行排名通报、奖惩兑现,目前已完成三个季度检查考核。针对暗检问题下达督办整改要求限时整改,共下发督办整改通知240余份。
二、存在问题
一是城区垃圾压缩转运站分布有待完善。目前我市城区17座垃圾压缩中转站主要分布在老城区,且部分居民集中区域和餐饮门店集中区域周边,还存在垃圾压缩站配置不足或压缩处置能力不高的问题,
二是城区垃圾收集转运车辆老化和不足。由于目前我市垃圾转运车辆使用年限过久,许多零部件老化严重,常常“带病作业”,个别车辆甚至已达报废年限,较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区垃圾收运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垃圾处理场生态修复项目尚未明确技术工艺。目前杨市垃圾处理场经过两年多的堆体沉降,已具备封场治理条件,按照环保相关要求,该项目计划于今年启动实施,力争在2025年底前完成。该项目已纳入2023年投委会审查批准实施,同时项目启动实施前还需对封场治理工艺进行论证,明确封场治理的技术工艺。
三、相关建议
一是建议市政府按照城市发展实际,加大对垃圾收集转运车辆更新换代的资金保障,及时更新采购功能先进、齐全的专业化车辆,保障垃圾收集转运与时俱进,促进城区垃圾收集转运线路不断完善,着力构建涵盖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大件垃圾和有害垃圾分类收集转运的高效运转网络,不断提升城区环卫精细化作业水平。
二是建议市政府结合城区垃圾产生和压缩站分布实际,对生活垃圾压缩中转能力薄弱的区域,新建功能完备的垃圾压缩中转站,着力改善城区垃圾压缩站布局,提升压缩处置能力,保障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及时。
三是建议加快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生态循环产业园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处理和垃圾焚烧发电厂2期等设施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我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
四是建议市政府批准聘请第三方专家团队,对封场治理项目的工艺技术进行论证明确,同时帮助完善封场治理项目的可研、初设、环评以及其他前期手续的办理工作;将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先行开展封场治理工作,加快消除填埋场各类安全环保隐患,完成环保整改销号;生态修复景观打造作为二期项目,建议可纳入市自规局森林公园景观提升治理项目,一并予以实施。
潜江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2023年10月13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