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0-168699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潜江市发改委 发文日期: 2020年12月16日 17:11:33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0年12月16日 17:11:33 名  称: 市发改委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0-12-16 17:11 来源:潜江市发改委


一、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们在市委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发改部门职能,围绕打好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疫后重振“三场硬仗”,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积极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潜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大局为重,全力抓疫情防控。一是做好物资供应保障。承担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属物资保障专班工作,建立物资保障“日报告”制度,对全市商超、放心粮油店、配送中心及粮食加工企业的销售、库存情况开展日监测统计,加强粮油市场预测研判。同时做好粮油保供稳市,报市指挥部批准巨金米业、虾乡食品、心辉米业、同光面粉先行复工复产,增强增储保供。二是做好社区疫情防控。按照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第一时间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南世纪锦城小区封闭管理工作组,工作组下设四个专班,做到人员到位、责任上肩。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健康排查、物资配送、卫生环境整治、防控政策宣传等措施,维护疫情防控成果。三是做好隔离场所建设牵头推进隔离救治场所建设,在卫健部门支持下,按照救治场所床位达到“确诊+疑似病例数”的1.5倍、隔离房间数达到“确诊+疑似病例数”的5倍要求,加强统筹协调、争取资金支持,通过新建、整体划转、征用、临时改建等多种方式,建设紧急救治场所5个,累计新增救治床位538张,做到“应收尽收”。征用酒店39家,新建集中隔离留观板房2处,利用市委党校、江汉油田职工技能培训中心等场所,建设集中隔离留观点43个,隔离房间数1743间,落实密切接触者属地管理责任,做到“应隔尽隔”。

(二)增强机遇意识,全力抓对上争取。抢抓中央省及疫后出台的系列政策,加强政策、项目、资金、改革等政策红利对上争取。“十三五”期间共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项目186个,项目资金14.28亿元。一是城市转型成效突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通报表彰,“十三五”期间争取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已到位资金11.04亿元。我市微电子新材料、生态虾稻一二三产业融合绿色发展等两个产业(园区)作为湖北省“十四五”资源型地区接续替代产业培育重点上报到国家发改委。积极争取以荆州国家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依托,申报2021年中西部和东北重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专项中央预算内项目,上报湖北省小龙虾质量检验中心建设项目、北片石化精炼聚集区(江汉盐化工业园)基础设施整体提升项目、南片智能制造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4个项目。二是示范试点走在前列。抢抓“两新一重”投资机遇,牵头编制《潜江市新基建实施方案》,谋划重大项目64个,总投资194.17亿元;争取成为全国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示范县(市),全国共120个示范县(市),其中湖北省10个,初步形成示范方案初稿,建立示范项目库,入库项目102个,总投资630.7亿元。成功获得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授牌。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已通过省发改委终期预验收,正在等待正式批复。组织编制《潜江市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方案》并上报省发改委。三是项目争资好于周边。深度对接国省政策,积极申报符合国省投向项目。编制完成《潜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完善乡村振兴项目库,与国开行签订三年120亿元综合授信,目前累计争取到位资50亿元。抢抓疫情时期特殊政策,争取专项债、抗疫特别国债等项目共78个,其中10个专项债项目全部纳入省支持范畴,到位资金1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到位资金5.04亿元,直管市第一。积极对接国家政策银行,推动重点项目融资,推荐2020年补短板稳投资支持复工复产重点项目145个,总投资513.8亿元,其中国开行项目90个,农发行项目55个。

(三)着眼实体经济,全力抓复工复产。围绕疫后重振,严格落实上级政策,积极谋划市级政策,全面加强服务保障,以复工复产为抓手,千方百计稳定实体经济。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落实省政府促进经济发展“30”条,提请市政府出台《潜江市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37条政策措施。对接中央和省委一揽子政策,提请市委市政府印发《潜江市贯彻落实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重点工作清单》,加快政策落地,提振市场信心。二是统筹复工复产。组建复工复产专班,协调农业农村、经信、商务等部门,推动工业、农业、商贸服务等企业和重大项目复工复产。自315日起,每日报送我市“四上及建筑业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抢抓中央专项再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申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91家,成功获批61家,其中5家全国性企业,截至目前,9家金融机构为24家企业累计发放专项再贷款54537万元。落实“欠费不停供”政策,将企业用水、用电、用天然气价格下调10%,发放临时性价格补贴3553.09万元,惠及贫困户、低保户等五类人群24.9万人。全市83家在营保供企业气价减免1020.69万元,162家在营保供企业水价减免108.8万元。三是扩大有效投资。今年以来,坚持以项目投资为抓手,千方百计做大项目增量,我市“三库”平台入库项目382个,总投资2771.18亿元。坚持高位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复工,开展集中开工活动3次,开工项目54个、总投资235.8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9个、总投资213.03亿元。金澳科技、安井食品、忠华集团转移搬迁、卓尔文旅集团、中国虾谷、国电投风电场等建设情况良好。

(四)突出营商环境,全力抓改革开放。是健全优化环境政策体系。印发《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实施方案》、《2020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和工作方案》,围绕政务、投资、市场、融资、用能、监管、法治等“七大环境”,细化出台34100条落实措施。发布《潜江市弘扬“店小二”精神 落实“十必须十不准”公开承诺》,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再优化、再升级。目前,全市基本构建一个总体方案、一项任务清单、一份公开承诺、若干单项任务工作方案的“1+1+1+N”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二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行“一网通办”,发布“四办”清单2037个事项,认领政务服务事项46763项,同一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标准化办理。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综合运用“多规合一”“区域评估”“标准地出让”成果,将审批事项由改革前的125项精简整合为47项,压缩率为38%三是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编制《潜江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及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实施方案》、《潜江市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行动方案》,围绕产业发展、城乡建设、交通设施、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谋划重点支撑项目176项,总投资1063.83亿元,累计申请纳入省融资库项目41个,其中今年新增项目32个,总投资517.03亿元。积极对接三峡基地发展公司来潜投资长江大保护项目,目前已初步达成合作协议。

(五)聚焦群众关切,全力抓民生保障。聚焦疫情对群众生活带来的影响,持续抓好扶贫稳贫、保供稳价、粮食安全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一是全力抓好扶贫稳贫。入梅以来,防汛救灾形势严峻,我们及时摸底33个扶贫光伏电站受损情况,及时向省发改委汇报,争取省发改委切块下达水毁项目资金300万元,分解下达至11个区镇处14个项目,推动区镇处水毁工程重建。二是保供稳价应对“双疫情”。抓好生活必需品价格监测,实时监测物价变动,今年以来共累计发布价格监测报告140余份。3月初对猪肉、蔬菜等19种主要生活物资实行目标价管控,二季度主要生活物资价格环比一季度大幅回落,其中猪肉下降20%以上,蔬菜均价下降33%三是千方百计确保粮食安全。加强市级粮食应急储备保障,制定《潜江市粮食应急储备保障中心建设方案》,构建三级联动的应急保障体系,以潜江市粮油储备公司为龙头,保障原料储备;整合我市5家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市场资源,提供应急加工及应急储运保障;以潜江荆楚粮油配送中心为依托,布局35家“放心粮油”店为载体的市场供应网络。夯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持续抓好粮食仓储、物流、加工、供应等环节,压实粮食应急保障责任,确保粮食安全。四是抓好对口援疆。我市“十三五”对口援疆规划共安排援疆资金783万元,将于近期拨付完毕。我市累计选派援疆专业技术人才19名,包括教师14名,医生5名。目前,我市仍有7教师驻博乐,奋斗在援疆工作一线。推动中伦南疆果业、沃农肥业、白鹭春农牧科技等企业与八十八团签约和达成合作意向4个,强化产业援疆。

(六)加强长远谋划,全力抓“十四五”规划。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成立“十四五”规划编制协调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开展“十四五”前期调研,明确重大课题10项,确定“十四五”专项规划66项。提请市政府召开“十四五”工作推进会两次、基本思路汇报会两次。二是加强思路谋划。会同编制团队武汉大学开展“十四五”基本思路和规划《纲要》谋划编制,“十四五”基本思路已经市政府专题会研究,同步形成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预计12月中旬形成送审稿。三是做实项目储备。目前“十四五”谋划项目870个,项目总投资6548.6亿元,力争“十四五”项目总规模超过1万亿。申报争取纳入国家规划项目3个、总投资445.7亿元,积极争取天门至潜江至张家界高铁纳入国家新时代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争取汉江流域河渠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江汉盐穴天然储气库工程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争取纳入省规划项目30个、总投资1247亿元,深度谋划了军民融合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华中智慧物联产业园、汉宜高速武汉至潜江段拓宽项目、汉仙潜快速通道、潜江市火力发电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

(七)强化党建引领,全力抓队伍建设。突出党建和业务“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以委党组会、主任办公会、支部主题党日等党建活动为平台及时传达党的十九大、经济工作等中央、省、市重要会议精神、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研判形势、安排工作。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青年干部成长工程”,举办全市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委内举办“科长讲坛”、高质量发展课题研究成果评比等活动。通过公开招聘、组织遴选、人才引进等渠道,引进博士1人、研究生7人,本科学历56人,专科学历26人。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全委35岁以下年轻干部42人,占在职人数的45%8030人、9020人,80后、90后科长占全委科室长比重的89%,成为发改队伍的中坚力量。

二、2021年工作重点

明年是“十四五”规划启动之年,也是我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开局之年,从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所处阶段特征看,明年也是我市转型发展道路上情况最复杂、困难最多、压力最大的一年。综合分析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体制性障碍和周期性因素,明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三个更”和“三个不能变”。一是外部环境影响更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更大,需要破解的问题更多。二是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不能变,加快高质量发展不能变,加强民生补短板不能变。

(一)初步思路。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东进南扩、产城融合、四区联动、全域振兴”发展战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开启我市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征程。

(二)重点工作。

1.抓好“十四五”规划贯彻落实。根据市人代会意见修改完善“十四五”规划《纲要》,同时与国家和省规划、周边县市规划进行衔接,再次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请市政府正式发布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我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目标定位和重点工作。做好总规和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有效衔接,建立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体系。加强“十四五”规划项目论证,补充完善形成项目库,力争“十四五”期间谋划实施一批补短板强弱项提功能的重大工程。

2.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建设。提请市委市政府印发“四类清单”,为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和季度项目集中开工做足准备。按照“能开则开、能早则早、能多则多、能快则快”,加大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力度,借助全市集中开工、项目拉练、现场办公、进展晾晒等方式,加快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百日攻坚”和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建设,全力推动项目早落地、早见效、早达产。切实加大服务力度,对未开工项目积极落实项目开工条件,做好要素保障,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争取形成更多投资实物工作量,加快推进江汉天然气盐穴储气库、晶瑞微电子材料、中心医院、金澳科技输油管道等项目建设。

3.加快促进消费稳定。贯彻落实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精准把握消费与服务业发展变化新趋势,立足畅通市内小循环、融入国内省内大循环。狠抓“提振消费30条”落实落地,积极培育消费市场,不断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加快商贸流通网络、农产品冷链物流、5G基站等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加快零售业创新转型,积极引导旅游业与商贸、体育、交通、通讯、住宿、餐饮等行业合作,扩大夜间消费,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普及应用,加快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动直播带货、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4.加快抓好政策落实。抓好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7条、落实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措施清单“84条”等政策落实,尽快将政策优势转化形成为发展优势,全力稳定实体经济。用足用好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抗疫特别国债、城投债等多渠道资金,带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民生项目、产业项目等开工建设。采取补贴支持、“减免缓退”等综合手段,着力降低企业负担。落实好服务业、电商产业发展等专项补助资金,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物流等行业发展。

5.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实施《潜江市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尽快补强长期积累和疫情中暴露出来的环境卫生、市政公用、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领域的短板弱项。突出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以潜江国家高新区、油田广华城区、光纤小镇、龙虾小镇和虾谷小镇为重点,加快智能制造产业孵化园、智慧化工园区、固废生态循环产业项目、虾稻田园综合体项目等产业配套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市政交通管网设施,加快潜江园林至返湾湖战备公路、汉江大桥、351省道东延线工程-广泽大道东延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乡供水供气一体化、市区排水改造项目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环境卫生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如医疗教育、垃圾处理、县城智慧化改造等。

6.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抓好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30条措施落地见效,发扬“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扎实落实“十必须十不准”公开承诺。完善实施企业开办“210”标准、获得用水“321”服务、获得用气“310”服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效、不动产登记提质等可量化的重点方案,推动各项工作措施尽快落地。全面推行并联审批、容缺预审、告知承诺制以及“四多合一”、区域性统一评价、标准地出让等改革措施,全面提高政务服务效率。针对当前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存在的堵点和难点,着力破解数据壁垒、数据烟囱、信息孤岛等问题。

7.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抓好扶贫成果巩固,加大光伏扶贫等产业扶贫力度,增强贫困村和贫困户“造血”功能,切实防止返贫。持续推进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政策,全面完成粮食收储任务。继续做好敏感时期和重大节假日期间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和形势研判,落实好物价补贴联动机制,加大保供稳价。开展好天然气配气费价格成本监审、农村自来水供水价格、城市和乡镇污水处理费等项目的成本监审。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落地,不断提升社保、养老、医疗等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