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市经信局从“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守初心担使命,以非凡之举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双线战役。上半年,积极应对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压力,科学研判,及早谋划,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工业经济总体呈现稳步恢复的良好态势。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强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
按照中央、省、市统一决策和部署,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精准施策,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战“疫”的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开展生产自救。3月13日我市疫情防控等级降为低风险区后,全市工业企业有序复工,10日内全市应复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到100%。一是以“五个到位”强化企业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成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将疫情防控工作纳入重点工作范畴,分片分区负责,督促企业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员工实名制、体温检测、健康管理、分餐分寝、佩戴口罩作业及做好环境清洁、消毒、通风等防控措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确保生产安全,加强企业群防群控宣传,强化企业员工自我防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防群控常态化防控机制,引导企业构建常态化疫情防控治理体系,筑牢群防群控工业企业防线。二是以“战时姿态”科学高效推动企业复产转产。按照特事特办、特事快办、优先办理原则,积极推动东颢制衣、奥瑟夫、艾颢制衣等一批有条件的企业转产扩能生产防护服和口罩,推动利维高2天内转产生产防护服,日产能达到1万件以上;推动永安药业2天内全面复工复产,实现了在全省6家重点防疫用药企业中最先复工复产,创造“潜江速度”。三是以“一流服务”快速打通企业员工和物流“堵点”。协调解决省内外交通运输问题,审批企业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5000余车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用能、交通运输困难等问题60余项。四是以“生命速度”协调调度防疫物资。调度全市口罩、医用防护服、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第一时间组织企业员工、调配生产原材料、购置引进生产设备,满负荷全天候地日夜兼程生产口罩2500万只、医用防护服18万件,消毒液1.7万吨,有力确保了全市百万人民和企业复工复产期间疫情防控物资需求。
(二)强化高层次谋划四大片区产业发展战略布局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做好四大战区产业战略规划,以江汉油田、金澳科技、智能制造和虾-稻产业四个“千亿板块”为依托,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支撑、新兴产业为引领、特色产业为亮点的产业构架和体系。二是稳抓产业聚集区建设,抓好微电子产业园、军民融合科技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新化工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聚集区建设。三是推动产业集群年度考核,认真指导潜江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集群、杨市办事处特色食品产业集群、总口管理区华中家具产业集群和王场镇光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集群等4个全省成长型重点产业集群年度考核材料上报,确保通过考核验收。四是争先进位县域经济排名,积极与省对接,加强指标研判,提前谋划2020年县域考核指标,争先进位。2019年,我市县域经济工作考核排名全省第8,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90位,全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第82位,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第65位,分别提高5位、6位、13位。近日,人民日报社发布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我市位列48位。
(三)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一是强化运行监测,坚持每月工业经济形势研判,1-6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全省排名第5位。累计用电量4月实现转正,1-6月同比增长2.8%,全省排名第一。二是强化银企政对接,建立金融合作平台,举办银企政联手共渡难关融资对接会,组织9家金融机构代表与一二三产业企业代表及投资公司等市场主体签订融资合作协议46家次,授信金额达194.16亿元,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振企业发展决心和信心。三是推进“企业氧舱”、“企业方舱”建设,截至目前,共推荐合泰利、富阳化工、好彩头等45家企业“入舱”,4家企业已获得贷款支持。四是持续推动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截至目前共清理未支付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4358.49万元。五是组织实施2020年第一批电力市场化交易工作,上半年组织申报企业57 家,申报总电量 18.3亿千瓦时,预计可降低用电成本3663万元。六是有序推动实施《潜江市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工作方案》,截至目前,共完成任务清单企业10家,占总清单50%,拨付专项补助资金462万。七是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大进规企业支持力度,修改完善考核细则,建立33家新进规企业培育名录库,实施“一企一策”帮扶措施,及时跟踪掌握培育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情况,实现存量企业进规升级和新进项目投产达效。
(四)强化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一是以活动促项目建设进度,筹备工业项目拉链活动,加速推进金澳科技油品升级、输油管道、货运铁路及江汉盐穴天然储气库、潜江微电子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二是全力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抢抓“后疫情”时代机遇,大力实施技改升级、做大做强,方圆钛白、凌安科技、鑫友泰等一批技改扩能项目实施;东颢制衣、奥瑟夫、艾颢制衣、利维高等一批服装企业抢抓时间节点,转产扩能生产医用防护服和口罩。三是大力开展“双招双引”一号工程,制订《市经信局2020年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四是积极对上争取,抢抓疫情期间国家、省惠企政策实施机遇,已推荐43家企业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名单,可享受12亿元的贷款额度,已推荐25个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申报贷款16.5亿元,组织6家企业申报设备投资1620万元,其中利维高已获批“三个一批”重点企业名单,获得省级设备购置全额补助。
(五)强化基础设施补短板加快融合创新发展
加快推进七大“新基建”战略谋划,结合我市实际,迅速启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充电桩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速推进全市5G网络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5G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截止6月,全市已建设5G基站135个。二是“两化”融合有序推进,出台《潜江市2020年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暨“万企上云”行动计划》,引导企业深度开展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展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和上云企业申报。三是稳步推动电信普遍服务项目建设,成功争取到湖北省第五批、第六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4G项目,共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444万元。四是暖春行动助力复工复产,积极协调市三大运营商为企业提供3-6个月的免费云上办公服务和提速服务,推动企业安全有序复工。
(六)强化党建引领弘扬服务企业“店小二”精神
一是扎实开展部门服务企业活动,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党建+企业服务”活动的通知》(潜组文〔2020〕8号),并提请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开展领导干部走访服务企业活动的通知》(潜办文〔2020〕3号),市领导亲自上阵,93个部门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定期深入企业和项目建设现场,“一企一策”贴身破解企业党建、要素保障、人才服务、项目建设等困难和问题。二是强化党建引领,强化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帮助我市中小微企业克服困难,共渡难关。三是大力弘扬服务企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做到“十必须十不准”,打造“党建+企业服务”潜江样板,把营商环境打造成潜江疫后重振、浴火重生的金字招牌。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的领导优势。深入开展“党建+企业服务”活动,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企业在基层党建、要素保障、人才服务、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将通过发放问题交办清单、召开专题会议等方式,按照属地、属事原则,将分类问题交由各地各相关部门,办理企业反映的问题,一一进行销号整改,各承办单位要及时报告整改进展情况,确保工作实效。
(二)强化措施保障,确保工业运行平稳。一是强化运行监测。全面摸排规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掌握重点企业和行业发展动态。二是强化运行分析。重点研判价格指数、退库留基数、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值税对工业增长的影响,提高工业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匹配性。三是强化绿色发展。制定2020年度工作计划,加强工作督办,确保我市“关改搬转”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四是强化循环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稳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推动园区企业产业关联度,力争达到85%以上,力争相互链接的产品突破20个以上。
(三)突出区域协调,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一是提升区域发展新格局。抓紧抓牢省政府“三个100亿工程”等政策措施,加快实施“东进南扩、产城融合,四区联动、全域振兴”高质量发展区域和产业布局,实现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竞相发展,努力形成全域振兴的高质量发展纵深格局。二是构建区域产业新体系。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信息支持和人才支持的力度,全力打造“新化工、新能源、新科技、新特色”四个千亿板块,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支撑、新兴产业为引领、特色产业为亮点的产业构架和体系。三是搭建区域产业新支撑。实施双招双引”一号工程,推动晶瑞微电子材料、天然气储气库、轨道交通、金澳科技输油管道等项目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筋骨”,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增强稳固“支撑力”。四是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园区拆迁、还建房、用地保障、园区道路网、供电供气供水设施配套及天然气管道、电力迁改、排污设施、园区特色化配套项目建设等8个方面,加大项目投入力度。五是努力完成县域经济目标考核任务,确保我市2020年县域经济排名在过去的全省第8和全国第90中争先进位。
(四)聚焦重点领域,推动制造强市建设。一是打造工业经济新引擎。围绕全省十大重点产业布局,结合潜江发展战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数字创意等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是推动四新经济新提升。着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形态逆势发展,围绕半导体材料产业,紧盯武汉京东方、长江存储等企业,在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做好产业配套。三是强化项目建设提质提速。完善重点工业项目市领导联系工作机制,编制项目建设作战图,实行全程跟踪,定期召开项目建设协调推进会,定期通报情况和考核结账,确保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增速达到预期。
(五)强化制度建设,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一是培育企业壮大发展。一是鼓励企业挂牌上市,切实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二是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通用技术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潜江制造业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与服务的新制造。三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深入落实“招才引智20条”,让各类企业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四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企业上市辅导、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争取潜江虾稻产业成功上市,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推进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六)着眼“新基建”,提高智能化发展水平。一是高效推动工业云平台建设。借鉴外地工业云平台建设经验和运营模式,搭建跨部门、多应用的工业云平台。采取政策倾斜、重点扶持的办法,加速制造业与信息化融合,推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二是夯实通信设施基础建设。持续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工作,全面完成百兆光网进村入企升级改造;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启动5G通信管道建设规划,实现信息网络提速升级。三是加快推动军民融合发展。高效推动军民融合高科技产业园建设,争创全省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