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交通运输事业的壮阔征程中,安全生产无疑是高悬的警钟,更是护航高质量发展的坚固壁垒。潜江市交通运输局始终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秉持“人民交通为人民”的崇高宗旨,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作为贯穿工作始终的主线,在发展与安全的天平上精准施力,精心布局,全面统筹,致力于打造交通运输领域安全与发展并驾齐驱的崭新局面。
一、紧扣治本攻坚核心,夯实安全生产根基
在安全生产这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中,我们始终秉持“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将治本攻坚视作把控全局的关键所在,牢牢牵住安全生产的“牛鼻子”。通过压实责任、健全机制、强化培训等一系列扎实有力的举措,从根源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多年来,局党组书记、局长带头以身作则,亲自挂帅,多次开展暗访暗查与调研督导,累计达30多次。在督导过程中,深入一线,直击痛点,实地解决24项重点难点隐患问题。
在机制建设层面,积极探索创新,建立起“双预防”工作机制,督促引导企业构建起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将风险辨识评估融入日常工作,形成常态化工作模式。截至目前,全市交通运输企业已100%完成安全责任承诺书的签订,筑牢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同时,为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素养与管理能力,累计举办20场安全生产素质能力提升大讲堂,培训覆盖从业人员多达3780人次,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针对水上交通、危险品运输等高危领域,创新采用“体检式”隐患排查模式。在汉江兴隆水域开展船舶安全专项检查时,对过闸船舶进行细致入微的“六查六看”,建立起“一船一档”的隐患清单,全面排查并整改缺陷,确保船舶适航率达到100%。同时,大力深化“科技+执法”模式,充分借助“两客一危一货”动态监管平台,实现案件查处准确率提升至98%,违规行为识别响应时间大幅缩短至15分钟,让违法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二、依托风险排查抓手,坚守安全发展底线
精准聚焦“人、车、路、企”全要素,全面开展拉网式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构建起隐患发现、整改、销号的完整闭环管理体系。在“治本攻坚”行动期间,累计开展各类安全检查662次,排查出1184处隐患,100%完成整改。同时,精心组织47次应急演练,吸引2744人次踊跃参与,有效提升了应急处突能力,为应对各类突发安全事件做好充分准备。
在道路运输领域,重点突出对“两客一危”车辆的监管,运用动态监控平台进行实时预警,对驾驶员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严肃处理。自2023年以来,批评教育违规驾驶员2542人次,实施经济处罚190人次,37人次停班学习,甚至辞退4名严重违规人员,以此强化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在公路治超方面,持续发力,累计检查车辆86948辆,查处超限车辆292辆(其中包括42辆“百吨王”),卸载货物14849.78吨,移交公安交警部门罚款19.99万元,扣1341分,有力维护了公路通行安全。
在水上交通安全方面,积极开展内河水运专项治理行动,组建一支由8人组成的专业检查组,对15艘重点船舶以及兴隆水域过闸船舶进行全覆盖检查,共整改3起动力系统问题,排查整改问题隐患133处,有效净化水上交通环境。同时,加强对渡口渡船的监管,开展10次船员实操培训,培训覆盖2100余人次,确保水上船舶安全面达到98%以上,保障水上交通运输的安全与稳定。
三、突破专项治理难点,破解行业安全顽疾
针对交通运输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9个专项治理工程,坚持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推动行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发展。在超限超载治理工作中,累计查处非法改装车辆174辆,联合惩戒16家违法超限运输企业,有效遏制超限超载违法行为。在旅游包车专项整治行动中,查处11台违法违规车辆,重点打击不按规定运营、线路两端均不在车籍所在地等违规行为,规范旅游包车市场秩序。在“‘三无’船舶”专项行动中,全面清理汉江、东荆河等水域的违规摩托艇、快艇,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3起,维护水域安全。在公路韧性提升行动中,处理公路灾害41处,清理67处非公路广告标牌,拆除18处跨公路龙门架,公路路域环境全面提升。
在工程建设领域,深入开展“平安工地”创建活动,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排查,整改1061项隐患,完成683.8公里“问题管网”的整改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安全提升工程,累计投资10.56亿元,改造升级460公里农村公路。其中,县道盐兴线凭借其卓越的建设成果,获评全省“最具人气农村路”,潜江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综合评价连续两年在全省名列前茅。
此外,大力深化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推行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制度,建立驾驶员不良记录名单数据库,将考核结果与薪资、晋升紧密挂钩,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倒逼服务质量不断提升。2024年,全市道路运输电子证照生成量达到23498张,占比98.12%,行政执法“四化”水平持续稳步提升。
四、引领安全措施方向,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为构建“安全+服务”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从制度设计、服务优化、应急保障等多个维度细化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服务保障措施。在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体系,将安全生产纳入系统考核内容,推动“三个必须”要求在基层落地生根,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压实。
在服务保障方面,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精心打造返湾湖湿地景观走廊、熊口小龙虾经济带等特色道路250余公里,为农村经济发展铺就康庄大道,带动虾稻产业年综合产值成功突破750亿元。公交服务实现“村村通”,投放576辆纯电动公交车,开通72条城乡公交线路,并推出定制公交APP,群众满意度高达95%,极大提升了城乡居民的出行便利性与幸福感。
在应急管理方面,组建20余支应急保障队伍,配备公路铲冰除雪设备、水上救援艇等专业装备,为应对极端天气和突发安全事件提供有力保障。自2023年以来,累计出动应急人员7200余人次,成功处置146处公路灾害和7次水上应急救援,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畅通。
五、驱动科技兴安引擎,赋能行业转型升级
紧跟时代步伐,将数字化、智能化作为提升安全监管效能的核心关键,全力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在公路领域,建成普通公路信息化平台,设立111处视频监控点和5处可变情报板,实现对市域内主要节点的24小时实时监测,显著提升了路网管理的“可视、可测、可控、可服务”能力,相关成功案例入选“2024交通强国优秀案例”。
在智慧执法方面,大胆创新,采用“水陆空”立体巡查模式(无人机+巡逻艇+地面执法),使巡查效率提升3倍。同时,对执法装备进行数字化升级,配备移动执法终端、高清摄像头等先进设备,实现违规行为现场取证、实时上传、快速处置,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与公正性。在危化品运输监管中,引入北斗定位系统,实时监控车辆轨迹、载重、速度等关键数据,近年来,成功杜绝重大危险品运输事故的发生。
在农村公路管理方面,创新采用“1+2+N”模式,整合路政、养护、安防等多种资源,运用无人机巡检和GIS地图技术,使病害发现率提升60%,养护成本降低20%。同时,推广“EPC+养护”模式,成功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为农村公路长效管养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潜江方案。
六、筑牢文化铸安支撑,凝聚安全发展共识
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宣传模式,全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文化体系。线上,依托“潜江智慧交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阵地,发布安全知识、事故警示等内容500余条,累计播放量超过100万次,广泛传播安全理念。线下,深入开展安全宣传“七进”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6万余份,组织企业参观治超站、开展应急演练等互动体验活动20余次,增强群众的安全意识与参与感。
在行业内部,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杆企业”评选活动,培育出租车“五有五化”、农村公路“1+2+N”等执法为民服务品牌,选树“最美交通人”“安全标兵”等先进典型,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浓厚安全文化氛围。近年来,潜江市交通运输局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多次荣获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47省道竹根滩段也成功获评全国“公路+农业”融合发展十佳案例。
安全生产,是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须臾不可放松。潜江市交通运输局将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持之以恒地深化治本攻坚、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和科技兴安工作,确保“三十条”措施落地生根,为潜江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贡献坚实的交通力量。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共治格局,以安全为基石,筑牢发展的根基,在新时代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奋力谱写属于潜江交通的崭新篇章!(潜江市交通运输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