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120号提案的答复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5-25684 主题分类: 教育 发布机构: 潜江市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25年07月09日 16:05:00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09日 16:05:00 名  称: 关于对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12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09 16:05 来源:潜江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于业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把童年还给孩子的建议收悉,对提案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表示赞同,现答复如下:

中央“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双减要求,细化工作措施,优化服务保障,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今年,市教育局严格落实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办学管理指引的通知要求,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管理指引》,印发了《市教育局关于落实中小学校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少于2小时的通知》《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把童年还给孩子

一、着力强化教育减负行动

强化作息时间管理。督促各学校严格落实作息时间要求,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或推迟离校,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初中一般不早于8:00,午餐午休时间不得少于90分钟,不得利用午托时间进行集中授课、考试等教学活动。同时,加强家校协作,要求各学校指导家长做好学生按时就寝工作,督促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

落实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督促学校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程,不得调减挤占体育课小学阶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时。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后服务等时间统筹增加体育活动课时,保证每天一节体育课时。初中阶段在保证每周开足开齐3节体育课的基础上,探索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后服务等时间适当增加体育活动课时。认真落实30分钟大课间活动持续改进活动形式优化活动内容,提高活动质量,满足中小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吸引力。督促各义务段学校将课间休息时间由10分钟延长15分钟,要求学校开展课间“微运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放松身心劳逸结合。

强化学生作业管理严控作业总量时长,完善作业公示制度,督促指导各校修订完善作业公示制度,开辟作业公示栏,及时公示每天作业内容和预计完成时长。加强学生作业统筹管理,全面压减总量和时长,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3-6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小学生每晚9:00后和初中生每晚10:00后未完成作业的,实行作业“熔断”机制,未完成的部分,科任老师要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及时处理。优化作业内容设计。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实际科学布置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不得布置超纲作业和过度拔高作业难度,不得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加强作业研究指导。各学校将作业设计作为教学常规管理和校本研训的重点,定期组织开展校内作业设计大赛。市教研室定期组织作业培训,开展作业设计大赛,遴选优秀作业设计展示交流,加强对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指导。

(四)加强课后服务管理。各学校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落实“5+2”服务要求,即每周不少于5天,每天不少于2小时。学校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原则上作业不带回家。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活动,各学校组织开展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特别鼓励多开展体育类社团活动,不断丰富学生课后服务活动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市教育局严禁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讲授新课或集体补课。

二、着力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一)保障心理健康课程落实依据《潜江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南》,严格落实心理健康课程间周一节次的要求。配置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定期开展课程常规检查和备课指导,确保心理健康课程落细落实。组建工作专班,随机抽取学校开展暗访工作,通过查阅课表、抽查课程、检查教案,随机听课等方式保障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授课数量与质量。定期开展下校指导,市教育局依托名师工作室,每月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下校送课,为学校提供借鉴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指导。

(二)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召开心理健康专项工作会议,督促学校规范开展心理普查工作,聘请专业心理健康筛查机构开展专题培训,指导教师科学开展访谈定级与转介工作。每学期组织全市初中、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自评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形成系统的分析报告,建立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各学校对筛查发现的一级关注学生建立台账,根据情况进行团辅和个辅今年春季学期共计28785名中学生参与测评,重点关注学生个辅及谈心谈话工作完成全覆盖。

(三)抓好谈心谈话活动。提升谈心谈话水平,定期开展教师的心理健康谈心谈话培训,提升教师谈心谈话能力水平。建立谈心谈话制度。把握三个重点”(重点年级、重点学生、重点时段),通过全方位、多层次谈话,了解学生心理动态,走进学生心灵。建立定期交流反馈制度。各校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安排部署,每学期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总结交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分享成功经验和做法。建立成长档案。班主任教师根据重点学生台账建立“一生一档”,根据筛查和谈心情况定期更新档案,并制定切实可行帮扶措施。

(四)强化心理健康宣教活动4月27日,聘请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教育厅副厅长张金元,为我市作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报告,邀请各成员单位、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家长代表近千人参会,获得参会人员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组织开展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争取到民政局、市妇联专业教育资源,联合各地各校举办了18场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讲座。学校依据自身实际设计了心理健康游园会、心理健康集市、心理健康相关的书签和绘画展出57场次,开展心理健康剧表演4场。

三、着力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

办好家长学校目前,全市中小学都设立了家长学校,家长学校覆盖率100%,均实行一校挂两牌(校牌和家长学校牌)制度,成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围绕当前留守儿童、家庭监管缺失等热点难点问题举办家长课堂,并通过家长会、校园公众号定期推送家庭教育内容,帮助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二做好家庭教育指导依托家长学校举办家长课堂,引入“人民德育”家庭教育线上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免费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课程,每月定期向家长推送4节次课程,已累计推送时长114小时更新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在中、高考等特殊时间节点举办家长会,面向家长举办专题教育讲座,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理念,陪同孩子度过敏感时期。三是密切家校联络沟通认真落实“两访”制度(即学生家访和家长校访)。常态化组织开展“教学开放周”“家长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听课评课、到校陪餐、参与管理,通过“家长开放日”和“家长我来讲”等方式密切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目前各地家长学校依托校园开放日开展家长访校活动234次,班主任及学校中层领导干部深入学生家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4万余次

四、着力强化育人路径拓展

(一)用好研学实践资源。一体挖掘、整合、规划我市优质研学实践教育资源,打造红色拖船埠研学教育实践基地,绘制拖船埠研学资源图谱和研学线路,形成了“缅怀革命先烈”“向英雄敬礼”“踏寻先辈足迹”等多个研学实践主题活动。开展“红领巾看家乡”“小龙虾探秘之旅”“美丽乡村之旅”“虾乡水资源之旅”“荆楚文化之旅”校外系列实践活动,开辟6条寻访路线,常态化组织开展寻访活动,引导全市少先队员在实地寻访和亲身感悟中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二)用好校外教育资源。依据地域实际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了我市“21+N”的实践基地格局。同时,各地各校依托青少年活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展馆、曹禺纪念馆、龙湾章华台遗址、世博园湖北馆、新华书店校外基地等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走进自然,热爱生活。

(三)用好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协调社区、各协会、校外专业机构,努力争取教育资源,以学校社团活动为阵地,通过增设节气歌曲创编特色课程、皮影戏绘画与演艺特色课程、手工剪纸与书法特色课程、学生陶艺特色课程、演讲与口才等特色课程,为学生们创设丰富的课余活动。

    202579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