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2021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2-38378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潜江市科技局 发文日期: 2021年07月01日 17:00:00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1年07月01日 17:00:00 名  称: 市科技局2021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1-07-01 17:00 来源:潜江市科技局

今年上半年,市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围绕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着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队伍,为潜江在新发展阶段取得更大成效、展现更大作为提供科技助力。

一、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构建科技创新湿地生态

一是加强科技工作领导。为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领导,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将潜江市科技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由市委主要领导和市政府主要领导共同任组长的潜江市推进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进一步增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力量,推动形成全市上下齐抓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二是强化科技政策引领。为调动全市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促进我市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首次认定奖励标准到20万元,设立100万元市级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奖励资金,并增加科技特派员人数和工作经费,切实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三是营造浓厚科技创新氛围。积极筹备潜江市科技创新大会,会议方案分别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和市科技工作领导小组会上讨论通过,并制作完成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企业(者)视频。

二、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深化科技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建设,成立4个科技服务企业小组,发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的精神,全过程服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目前,已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入库企业达33家,全市共拥有高新技术主体数量102家,2021年第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29.22亿元、同比增长86.7%,增加值位居直管市第一。

二是推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深入挖掘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今年上半年,组织新硅科技、巨金米业、飞菱光纤、金澳科技、长飞光纤、江汉钻具、鑫友泰、鹏乐农业、康宏生态、满园果、东汽公司等11家企业填报湖北省科研项目需求征集信息,并成功在科惠网发布企业技术需求信息30条。通过积极对接技术技术供需,目前企校合作正共同推进实施碳化硅晶体开发、双性耐磨焊料研发及其牙轮工程片的产业化应用、牛磺酸高效膜分离技术、虾清洗液中的蛋白富集技术等技术研究开发,为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支持企业实施科技项目。为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创新发展,积极推荐申报各类科技研发项目。组织潜网生态小龙虾、永安药业、加益加、鹏乐农业、江汉盐化工、尝香思、江汉钻具、新硅科技等8家企业的9个项目申报湖北省2021年度揭榜制科技项目需求,其中有江汉钻具、永安药业、新硅科技、江汉盐化工4家的科技项目列入全省100个揭榜制科技项目;推荐鹏乐农业申报湖北省2021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四是引导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组织交投莱克、满园果、心辉粮油、宏光畜牧4家企业参加“联百校 转千果”科惠行动乡村振兴专场活动,且促成心辉粮油与省农科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在稻米种植和加工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预计合作成果1-2年可产业化。还推动4家企业转化高校院所4项科技成果,促进上半年全市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4.5亿元。

三、深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技产业支撑能力

一是支持培育优势科技研发平台。瞄准国家和省重大需求战略结合点,对接我省打造“光芯屏端网”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产业集群,对标世界先进水平,大力支持电子半导体材料分析检测中心建设,为全省电子半导体材料产品生产、分装、研发等提供分析高质量的检测服务。多次与省级主管部门就电子半导体材料分析检测中心建设进行沟通交流,争取到相关处室的大力关心和支持。

二是加快发展特色科技研发平台。围绕我市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需求,积极谋划与武汉工程大学共建潜江·武汉工程大学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着力为潜江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目前,潜江·武汉工程大学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协议已于5月19日由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6月28日市委主要领导赴武汉工程大学就市校合作拜会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共商合作事宜,双方共同商议于7月18日签订市校合作协议。此外,我市还积极推动企业建设新型科技研发机构,今年已推动14家企业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并积极申报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三是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组织专班对3家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开展调研工作,摸底在孵企业情况,现场解决在孵企业遇到的困难,推动现有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完善服务功能,并推荐楠鼎众创空间在孵企业——潜江墨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申报第十届中国(湖北赛区)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潜江翼之虾星创天地、潜江凤林苑星创天地、虾谷·智慧农业星创天地、潜江楠鼎小龙虾产业星创天地4家省级星创天地开展绩效评价,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提高。

四、升化科技人才建设,扩大科技创新影响力

一是支持企业加快科技人才引进。推动柳伍水产、昌贵水产、康宏禽业、永绍科技、江汉钻具、虾乡食品6家企业与高校院所科技人才签订合作协议,并获得2020年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湖北专项立项。

二是彰显我市科技人才创新实力报送我市科技特派员彭宣国的微视频参加科技部2021年度“大美科技特派员”微视评奖活动,推选潜江市中心医院万美萍副院长为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且推荐新硅科技董事长罗全安成功申报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推进计划,开创了我市申报国家级人才推进计划的先河。

三是做好科技人才创新成果展示。组织永绍科技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的光电产业废酸资源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与长江大学合作的页岩气气藏工程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等6个项目分别申报省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推荐新硅科技申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

五、细化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发展

一是促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提升。上半年,与教育局共同制定2021年潜江市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方案,并先后到10所区镇街道小学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通过动手操作与亲身体验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和神奇,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热爱科学、参与科普的兴趣和热情,营造了浓厚的科学氛围。

二是促进农村居民科学素质提升。组织全市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上半年全市科技特派员到服务的企业、基地和乡村开展畜禽粪污综合治理技术推广、小龙虾病虫害防控和田间水质调控指导、蔬菜大棚种植技术指导等科技术培训10余次,技术讲座10场,累计培训农民近2000余人,发放各类技术资料2万余份。

三是促进城市居民科学素质提升。举办“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为主题的2021年科技活动周。活动周期间,邀请省科协、省演艺集团、长江人民艺术剧院到我市举办大型人文科普音乐话剧《浮出水面》巡演。该剧的演出不仅向观众介绍了海底生物的特征和自然环境,并科普了一系列防疫、急救、逃生小知识,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居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力量不足。目前,我市传统产业层次偏低,符合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企业数量偏少,规模以上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量在同类县市相比,数量偏少,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连续多年增长乏力。

二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我市企业整体在研发投入、研发人员配备、研发机构建立等方面相对比较滞后,相比周边的枝江、宜都、大冶等地差距较大。同时,我市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有效的创新供给不足,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不够。科技企业型小微企业队伍要壮大,需要一大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但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各方面的制约,我市培养吸纳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能力还比较薄弱,存在科技人才留不住、引不来的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推进落实武汉城市圈科技同兴与武汉市科技局加强联系沟通,在武汉市编制科创新规划和制定对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实施方案中,将我市一同纳入规划编制范围,争取武汉市科技资源与我市共享。

二是加快创新型县市建设加大建设重点任务协调督办力度,督促责任部门抓紧工程实施进度,推进各项工作任务按期完成。确保全面完成建设目标任务,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加强高新技术产业主体培育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技术创新活跃、产业特色鲜明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列入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育,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梯队,力争全年培育22家企业申报高企认定,全市高企总量突破60家。

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大力推进潜江市电子半导体材料分析检测中心、潜江•武汉工程大学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科技研发平台加快建设,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五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光通信、电子半导体材料、牛磺酸、工程钻具、石英玻璃纤维、四氯化硅、高强度球墨铸件、虾稻等领域,组织企业与高校联合攻克一批核心键技术,着力实施碳化硅晶体开发、双性耐磨焊料研发及其牙轮工程片的产业化应用、牛磺酸高效膜分离技术研究、虾清洗液中的蛋白富集技术等研究开发项目。聚焦虾稻共作、畜禽养殖、果蔬种植、潜江大豆、潜半夏等农业特色产业,组织企业开展减抗替抗产品研发,轻简化、省力化的栽培管理技术研发

六是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机制。引导现有科技创新创业服务载体提档升级,进一步完善政策服务、创业投资、公共技术、市场营销等服务功能,积极争创国家级众创空间。

是推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市内各类创新主体,以全职全时引才、柔性引才等方式,引进省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引进方式,尝试在武汉等人才聚集地区建设企业异地研发中心。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