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袁桥社区童伴之家热闹非凡,一场以“童手制漆扇,传承非遗美”为主题的手工活动在此开展。童伴妈妈与志愿者们携手,带领儿童走进漆扇的世界,在欢声笑语中触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温度,让古老工艺在稚嫩的指尖焕发新的生机。
活动伊始,童伴妈妈以生动的故事拉开序幕,为孩子们讲解漆扇的悠久历史。从古代文人雅士手中的雅致信物,到民间匠人代代相传的工艺瑰宝,漆扇的演变轨迹在孩子们眼前徐徐展开。
为让儿童们真实感受到漆扇的魅力,童伴妈妈早已备好各色颜料、扇子等制作工具。“大家选喜欢的颜色,滴一两滴在水里,看它们像云朵一样散开。”随着指导声,孩子们兴奋地拿起滴管,将颜料滴入水盆。有的孩子选了三原色,看着它们在水中慢慢晕染出渐变色;有的偏爱粉色和紫色,让水面浮起一片温柔的“晚霞”。
接下来是最神奇的一步——把空白扇面轻轻覆在水面上。“像盖被子一样慢慢放,别着急。”志愿者示范着,孩子们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操作。当扇面被轻轻提起,水面上的色彩已悄然印在扇面上,有的像山间云雾,有的像花瓣飘落,还有的晕出了星星点点的光斑。“我的扇子上有彩虹!”7岁的乐乐举着作品欢呼,颜料在他的扇面上恰巧形成了一道弧形纹路。对于想再添点创意的孩子,童伴妈妈还准备了画笔,有的在底色上画了只简笔小鸟,有的添了几朵小太阳花,5岁的琪琪则用指腹蘸着白色颜料,点出了一片“星星海”。没有复杂的工序,没有严格的规则,孩子们的想象力在扇面上自由生长。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攥着扇子不愿放下。“原来画画可以不用笔直接画在水上!”“古代人好聪明,能想到这么美的方法。”简单的体验,却让孩子们记住了“漆扇”这个词,也记住了亲手创造美的快乐。
“让非遗走进童年,不一定要复刻复杂工艺,先让孩子们爱上这份美更重要。”童伴妈妈笑着说道。这场简化了工序的手工活动,如同一座桥梁,让古老的漆扇文化跨越时空,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播下了传承的种子,让孩子们在轻松的体验中感受非遗之美,也让古老的漆扇工艺,在童真里长出了新的嫩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