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十一五”水产业发展规划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2-38159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机构: 市水产局 发文日期: 2006年03月29日 09:13:39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失效 发布日期: 2006年03月29日 09:13:39 名  称: 潜江市“十一五”水产业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06-03-29 09:13 来源: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潜江市“十一五”水产业发展规划


为大力发展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加快渔业经济快速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潜江市“十一五”水产业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我市水产业发展概述

(一)主要成绩

“十五”期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政府和省办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水产养殖业及其加工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有效地促进了渔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水产经济持续发展。我市水资源丰富,截至2005年,全市放养水面13.9万亩,对比2000年增加0.9万亩,增长6.92%;其中精养池8.8万亩,对比2000年增加1.7万亩,增长23.94%;水产品产量达到9.2万吨,对比2000年增加1.45万吨,增长18.71%;渔业产值6.58亿元,对比2000年增加2.76亿元,增长72.3%;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5%,是全省十强渔业县市。

2、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全市已建有国有渔场12个,镇村渔场175个,并形成了田南片五镇二区8万亩商品鱼基地,在万亩水面以上的镇、处、区共7个。全市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达到5.5万亩,已初步形成五大养殖基地,即以积玉口、渔洋等地为重点的1万亩虾类养殖基地,以熊口、浩口、张金、龙湾、周矶等地为重点的18万口网箱养鳝基地,以积玉口借粮湖、后湖返湾湖、龙湾渔场为重点的2万亩河蟹、珍珠养殖基地,以田南片五镇二区为重点的5万亩优质鱼养殖基地,以龙湾、张金、浩口为重点的3万亩鱼猪鸭联养基地。

3、水产品加工突破性发展。目前,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9家,拥有固定资产1.6亿元,占地面积220亩,其中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年加工能力达到6万吨以上;华山、莱克、禾亿、宝龙、星发等5家企业获得对美、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的水产食品自营出口权,并建立了完善的HACCP质量监控体系,产品通过了美国FDA和欧盟EEC卫生注册。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和莱克水产食品公司于2003年分别被省政府授予“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华山公司“良仁牌”薰鱼获省科委重大科技成果奖、“良仁牌”小龙虾获“湖北名牌产品”称号,莱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整肢虾”获湖北省武汉博览会金奖。加工园区已初步形成了熊口华山园、浩口莱克园、后湖宝龙园三个密集型水产品加工企业群,可生产虾仁、整肢虾、虾尾、薰鱼、鱼片、田螺、青虾、南美白对虾等10多个系列、30多个品种。2005年,全市水产品加工企业共收购水产品3.7万吨,加工成品12670吨,其中,虾仁4690吨,整肢虾1250吨,鱼片2800吨;创产值4亿元;出口水产品6810吨,出口创汇3630万美元,其中自营出口1700万美元。水产品已成为潜江市出口创汇的“龙头产品”,在湖北省水产品出口创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占全省水产品出口总量的50%以上。加工企业直接吸纳剩余劳动力7600余人,发放工资3320万元。水产品养殖及其加工业为促进农民增收贡献400余元,对比2000年增加280元;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4元。

4、水产品销售形成网络。2004年我市成立了第一家水产品产销协会,网络运销户、养殖户近200户,在北京、南京、安徽、河南等省市建立了销售点。据统计,全市有各类水产品运销户480户,已成为我市水产品销售主力军。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水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名特优发展步伐不快。与周边县市相比,我市名特水产生产明显落后,一些地方仍以四大家鱼养殖为主,一村一色,一组一品的养殖特色还没有显现,区域规模优势不明显。

2、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全市加工品种主要为虾类系列和鱼片系列,大多数企业仍然以天然捕捞的龙虾加工为主,企业研发新品种能力有限,建立配套养殖基地步伐较慢,对养殖户整体带动力不强。

3、水产品质量标准不高。我市水产行业标准化,水产品质量监测体系滞后,缺乏对渔药、鱼饲料的有效管理,含禁用药物的渔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在一些地方使用,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不高。同时,渔业水域水质污染时有发生。

4、加工品种单一,企业研发能力较弱。全市9家水产品加工企业主要以龙虾为主,今年以来全市加工水产品总量2.18万吨,其中龙虾2.1万吨,占96.33%;其他水产品800吨,仅占3.67%,品种也仅有回鱼、草鱼、白鲢和田螺。虽然华山、宝龙等公司开发了回鱼片和罗氏沼虾加工,但仅处于起步阶段,加工量有限。

5、苗种繁育品质不优。生产的苗种老套单一,优质鱼苗严重短缺,同时亲鱼的老龄化、小龄化、近亲化严重,鱼苗品质逐年下降。

二、“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无公害水产品为方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建设省级水产加工园区为核心,实行产品与市场对接,企业与基地对接,建设具有潜江特色的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和水产品加工园区。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达到“12345”目标,即

水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

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精养水面达到15万亩,亩平产量达到1500斤;

形成三大水产品加工园区,以建设省级水产品加工园区为重点,形成熊口水产品加工园、浩口水产品加工园、后湖水产品加工园,企业固定资产达到6亿元,加工量达10万吨,产值10亿元,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

建立四大服务体系,即水产品质量监测体系、水产品加工研发体系、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水产品销售体系;

建成五大养殖产业带,到2010年水产品产量达到15万吨,建成鳝鳅养殖产业带、虾类养殖产业带、优质水产品产业带、水产良种繁育产业带、立体养殖产业带。

(三)具体目标

1、水产品养殖基地

到2010年,全市养殖水面达到20万亩,对比2005年增长43.9%;水产品产量达到15万吨,对比2005年增长63%,其中名特优水产品产量10万吨,占总产量的67%;渔业产值10亿元,对比2005年增长52%,力争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35%,对比2005年增长10个百分点。水产业年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元。

①鳝鳅养殖基地。以熊口镇、浩口镇、龙湾镇为重点,辐射张金、周矶、渔洋等镇,到2010年,形成20万口网箱养鳝鳅产业带,网箱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产量达到1万吨,产值4亿元。

②虾类养殖基地。着重发展龙虾、罗氏沼虾等虾类养殖,力争到2010年,形成8万亩虾类产业带,产量3.2万吨,产值4亿元。以积玉口镇、老新镇、张金镇、浩口镇、渔洋镇、总口管理区、西大垸管理区等低湖田集中地为重点,着力发展虾稻养殖模式,形成龙虾产业带,到2010年发展到6万亩,产量2.4万吨,产值2.4亿元。以熊口镇、龙湾镇为中心,着力发展罗氏沼虾养殖,到2010年发展到2万亩,产量8000吨,产值1.6亿元。

③优质水产品养殖基地。以田南片五镇二区为基地,突出发展斑点叉尾鱼回 、大口鲶、黄颡鱼、鳜鱼、乌鳢、鲫鱼等名优水产品,形成10万亩名优水产产业带,产量达到5万吨,产值5亿元。

④水产良种繁育基地。以市水产良种场、西大垸水科所、后湖水产公司为重点,积极引进当前具有养殖潜力的水产名优苗种,并根据开发能力,实行投产一批和技术攻关、吸收、储备一批,着力开发和引进斑点叉尾鱼回 、大口鲶、黄颡鱼、鲈鱼、丁鱼岁 等名优品种,到2010年建立1000亩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年孵化和培育名特优水产苗种5亿尾。

⑤鱼猪鸭联养基地。以张金镇、浩口、龙湾为中心,着力发展鱼猪鸭鹅联养,力争到2010年鱼猪鸭鹅联养发展到10万亩,年出栏牲猪8万头、鸭40万只、鹅20万只。

2、水产品加工园区

到2010年,建成以熊口、浩口、后湖等三大核心企业为龙头的水产品加工园。水产品加工园固定资产达到5亿元,对比2005年增加3.5亿元,增长233%;加工能力10万吨,对比2005年增长200%;年销售收入10亿元,对比2005年增长428%;实现利税1.5亿元,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260%、60%;带动农户10万户,安排就业人员1万人,促进全市农民人均收入每年增加50元以上。把湖北省潜江水产品加工园区建成产业带动力强、产品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品牌优势强、经济效益好的集养殖、加工、贸易、检测、研发、推广于一体的现代水产品加工园区,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优质水产品出口创汇基地。

在境内宜黄公路沿线建设熊口华山园、浩口水产园、后湖水产园三个加工密集的园区。在市场开拓上,实行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共同开发、齐头并进。国外市场以华山水产食品公司、莱克水产食品公司、禾亿水产食品公司、宝龙水产食品公司为龙头,以龙虾系列、南美白对虾、回鱼片、薰鱼片为骨干品种,年出口量达到2万吨,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国内市场以即食鱼羹、高钙膨化食品、鱼糜、鱼糕、鱼罐头、腌制鱼、卤鱼及小鱼虾加工为骨干品种,年产量达到2万吨,产值5亿元。

①熊口水产园:以华山公司为核心企业,至2010年固定资产达到1.5亿元,加工能力3万吨,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

②浩口水产园:以莱克、禾亿公司为核心,固定资产达到1.5亿元,加工能力3万吨,出口能力3000万美元。

③后湖水产园:以宝龙、星发公司为核心,固定资产达到1亿元,加工能力2万吨,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

3、服务检测体系:

①渔业环境监测、渔业养殖病害测报和水产品质量体系。三年内基本建立市级渔业水域环境技术标准和水产品种植、养殖病害测报、检测检疫中心,并在华山、禾亿、后湖冷冻厂三家骨干企业建立水产品检测室。

②水产品加工研发体系。依托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建设潜江水产品加工研发服务中心,实行产学研结合,大力开展技术创新,重点开发具有前瞻性的市场畅销的高精水产加工产品和水产品冷冻、加工、贮藏、保鲜技术。华山水产、禾亿水产、后湖冷冻厂建立自己的产品研发中心,根据品种大众化、手段现代化、食用方便化、原料多样化的原则,积极开展科技攻关,重点发展休闲类食品、软罐头食品、鱼糜制品、连锁快餐等各类食品,抢占国内外大市场。

③水产技术推广和渔政管理体系。网络全市镇、处、管理区,

建立完善的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和渔业行政执法管理体系。

④水产信息网络和销售体系。以市水产品产销协会为重点,大力培育水产民间组织,培植年销售量在100万斤的销售户100户以上。

三、重大建设项目

1、虾类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以淡水虾养殖为主,建加工企业配套养殖基地。项目总投入200万元。

2、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以龙湾繁育场、西大垸水科所、后湖渔业公司三大繁育基地为主,建年产优质鱼苗6亿尾、龙虾虾苗1亿尾的良种繁育基地。总投入500万元。

3、湖北省潜江水产品加工园区项目:以建设省级水产品加工园区为重点,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财政投资。总投资1.5亿元

华山水产食品公司扩规技改项目;

莱克水产食品公司技改项目;

星发水产食品公司技改项目;

其他水产品加工企业技改项目。

4、渔业环境监测站、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和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项目:争取国家和省财政投入。项目总投资300万元。

5、泽口渔港建设项目:争取国家投资400万元。

6、龙湾渔场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示范项目:争取省投资200万元。

7、农业科技示范场项目:争取国家投资30万元。

四、工作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在养殖规模上有新突破。我市境内湖塘密布,放养水面已近14万亩,此外还有近10万亩宜渔低湖田,发展水产业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一方面加大对水产业的投入。渔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投入,尤其是发展优质水产品及二、三产业需要足够的启动资金。因此要制定、完善和落实渔业优惠政策,多渠道、多途经地筹措资金,争取财政政策性投入,在项目上给水产以扶持,增加水产业造血功能;将渔业开发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电网、路网改造和小型农水建设计划予以扶持;增加对农民发展水产养殖的信贷额。另一方面,大力开发水产,进一步扩大水产生产规模,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所宜渔低湖田开发用于水产养殖,将所有淤积老化鱼池全部改造成精养鱼池。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大、中、小水面一起开发;坚持连片开发、规模养殖,避免小而乱,一个鱼池一个样,五花八门。

2、调整养殖结构,在名特优品种推广上有新突破。发展是主题,调整是主线。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在科学合理、充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以发展高质量或外向型的名特优水产品为努力方向,加大力度调整水产品结构,提高优质率,改善市场供给结构,使好的产品多起来,多的产品好起来,缺的产品补起来,用名特优水产品的增量来推动水产品总量的增长。

①加快发展名特水产品养殖。把黄鳝、回鱼、虾类(青虾、龙虾、罗氏沼虾、对虾)3个品种作为我市特种水产的主导品种,做成我市的精品,力争用5年时间使我市名特水产品产量由现在的5000吨提高到4万吨。

②稳步发展大宗品种和优质鱼类的生产。优质鱼以斑点叉尾鱼回 、罗非鱼、大口鲶、鳄龟、鲫鱼(彭泽鲫、湘云鲫)、黄颡鱼、丁鱼岁 等7个水产品为主,扩大放养面积和比重,力争用5年时间使我市名优水产品比重由现的不足50%提高到70%。

③优化养殖模式。革新传统的养殖方式,推行颗粒饲料、专用饵料养鱼,大面积实施80:20高产高效的养殖模式,力争在5年内全市60%的精养水面实行这一模式,养殖单产达到1500斤以上。大力发展设施养殖,重点抓好池塘套网箱养名特鱼模式的推广,提高名特水产品的单位产出,形成大规模、大批量。大力发展立体养殖,重点抓好鱼—猪—鸭—鹅养殖模式,力争立体养殖普及率达80%以上。

3、健全质量安全体系,在无公害水产品生产上有新突破。一是注重水体质量,防止水源污染。凡是污染超标的水体不发放养殖水面使用证。二是全面推行渔业行业标准。以水产养殖和水产品加工标准为重点,建立一套既符合本地实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产品标准体系,加快水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对渔药、饲料市场的管理,在养殖生产中杜绝使用含有抗生素、激素的饲料,在鱼病防治时严禁使用可能留下残毒的药物。三是加快水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在种苗生产、养殖、加工、流通等领域逐步推行各环节的质量认证制度,切实抓好“从鱼苗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四是着力建设一批无公害水产品和绿色水产品生产基地。力争到2010年,我市绿色水产品和无公害水产品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水产名牌达到5个以上。

4、加快建设水产品加工园区,在水产品精深加工上有新突破。按照用办工业的思路来发展农业的要求,把建设省级水产品加工园区作为推进我市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以统筹考虑和安排,以加工带动产业化,以加工带动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

①建设核心企业。一是千方百计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紧紧依托潜江乃至江汉平原资源优势,把握水产品市场脉搏,下大力气搞好企业扩规改造和上档工作,努力提高企业知名度。到2010年,力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市级以上重点水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个,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4个,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个。龙头企业固定资产5亿元。二是严格企业管理,按照建设现代出口企业的要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全面推进企业的管理。三是严把产品质量关。从原料的采购、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全过程,加强质量监控,以优质产品去开拓市场。

②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是积极鼓励企业想方设法筹措发展资金;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招商引资;三是市、镇财政拿出配套资金,支持园区建设;四是组织专班,积极向上争取国债、技改贴息以及农业项目资金,集中投入,确保建设需要。

③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各地各部门要把三个核心企业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予以倾斜;二是加大税收扶持力度,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加大科技与信息服务力度,把推进科技进步与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发展壮大核心企业、水产技术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农业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四是强化单位和部门服务,建立市领导挂重点园区和核心企业制度,对核心企业实行封闭管理制度,以促进市直各部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园区和核心企业井然有序地发展。

5、加强繁育基地建设,在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上有新突破。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苗种繁育基地,建立与我市水产业发展相配套的名特优苗种供应基地。全市要建立西大垸、后湖、龙湾3个年产2亿尾鱼苗的良种供应基地,积极而稳妥地引进、驯化、培育、开发和利用一批名优新品种,力争到2010年,全市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

6、努力开拓市场,在水产品外销上有新突破。一是加快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二是努力发展和完善信息网络。搭建市场信息平台,发展网上贸易,靠网络信息这一“千里眼和顺风耳”来掌握市场供求状况、价格变动规律,降低销售成本和市场风险,促进水产品流通和调节生产有序进行。三是以中介组织为依托,提高渔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培养农民经纪人,积极引导农民和多种运销联合体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四是改善软环境,开辟水产品“绿色通道”。

7、完善服务网络,在水产科技推广上有新突破。稳定现有科技体系结构和队伍,有计划地搞好水产技术人员和行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使水产队伍拓展新思路,补充新知识,增强新能力,完善新自我。认真围绕市委、市政府科技入户工程,做好渔业新科技的推广普及。认真办好《潜江水产》科技简报,把它作为我市宣传、推广优质品种养殖、鱼病防治、池塘管理等渔业科技的主要阵地,定期、免费向广大渔民发放。坚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帮助渔民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