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2-38173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机构: 市水产局 发文日期: 2010年06月25日 09:19:02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失效 发布日期: 2010年06月25日 09:19:02 名  称: 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10-06-25 09:19 来源: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潜江是“虾稻连作”模式(又称小龙虾野生寄养模式)的发源地和小龙虾人工繁殖的首创地,从2004年首创虾稻连作种养模式以来,潜江市在长期养殖小龙虾实践中,不断创新养殖模式,已由原来单一的虾稻连作模式发展到池塘养虾和油-虾-鱼、虾-鳅-稻、鱼-虾-蟹等多样化养殖模式。小龙虾野生寄养遍地开花,遍布全市各地,潜江市也一跃成为全国小龙虾的主产区和最大的加工出口基地,并初步建立了从科研-育种-繁殖-养殖到加工出口-精深加工-销售-餐饮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使潜江市成为“中国小龙虾之乡”和“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2009年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达15.2万亩,产量2.5万吨,产值3.7亿元。截止到2009年底,全市小龙虾加工企业达到11家,其中潜江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莱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市小龙虾加工能力16万吨,加工出口创汇8200万美元(含转口),占全省的65%。基本呈现“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的格局。

为了加快小龙虾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造高附加值的小龙虾产业链,加快小龙虾产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小龙虾产业在潜江市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潜江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按照全国《渔业发展中长期渔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年~2020年)》、《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潜江市十二·五规划(2011年~2015年)》等相关规划,在认真总结潜江市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小龙虾产业发展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编制提出《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2015年)》。

一、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现状

(一)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成绩

1、资源优势明显,产业规模居全国之首

潜江是“虾稻连作”模式(又称小龙虾野生寄养模式)的发源地,2009年潜江市小龙虾野生寄养面积达15.2万亩,产量达到2.5万吨,年产值3.7亿元,出口加工创汇8200万美元,其养殖规模、加工能力、出口创汇均居全国之首。同时,制定了全省地方标准《克氏原螯虾 中稻田养殖技术规程》和潜江市地方标准《克氏原螯虾池塘养殖技术规程》,并以市小龙虾养殖协会为依托打造质量控制体系,全面实施标准化养殖。全市15.2万亩养殖基地全部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在国内的多次抽检和国外出口检测中,全部合格。

2、生产加工技术领先,可持续发展态势良好

潜江在小龙虾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积极合作,破解了小龙虾繁育、生产、加工方面的技术瓶颈,建了全国首个规模最大的小龙虾集约化育苗基地,创建全国首个省级小龙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甲壳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定了全省首个小龙虾稻田和池塘养殖技术标准,并以市小龙虾养殖协会为依托打造质量控制体系,全面实施标准化养殖。

3、产业化经营机制完善,促进农民增收显著

潜江市坚持实行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了小龙虾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繁育养殖、加工出口、国内市场营销”的完整产业链条。2009年全市从事小龙虾相关产业的人数达到了6万余人。其中:小龙虾养殖2.7万人;小龙虾加工企业用工人数近万人;小龙虾餐饮、运输、中介等三产业2.3万人。全市小龙虾产业总产值达到了15.5亿元,为农民贡献人均纯收入达到1244元,占到整个农民人平纯收入的23.9%。潜江小龙虾产业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4、品牌效应显著明显,市场竞争力强

潜江市通过市场推介、媒体宣传、举办潜江龙虾节等多种形式,积极打造潜江小龙虾品牌。“潜江龙虾”获全省水产业农民十大满意品牌;良仁、楚玉获得湖北名牌产品称号;“小李子”、“利荣”、“潜憨直”油焖大虾成为国内知名的小龙虾餐饮品牌。经过近几年的经营,已初步形成品牌效应,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5、政府扶持力度大,小龙虾产业发展迅猛

潜江市一直高度重视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始终将其列为重点发展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加大政策扶持。每年提供财政贴息500万元,为加工企业提供贷款2亿多元。同时,对小龙虾养殖实施补贴政策,每亩发放以奖代补资金40元。2002年潜江小龙虾出口70万美元,2009年达到8200万美元。2009年我国小龙虾加工出口2.3万吨,其中湖北省出口1.27万吨, 居全国首位,潜江出口占全省的65%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小龙虾出口基地。该市已初步形成了熊口华山园、浩口莱克园、后湖宝龙园三个密集型水产品加工企业群,园区加工企业11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6万吨以上。其中5家企业获得对欧美等国外市场的水产食品自营出口权,产品通过了HACCP国际质量监控体系认证和美国FDA、欧盟EEC卫生注册。

(二)资源优势

1、地理及自然环境条件

潜江自古就是“鱼米之乡”,享有当代“水乡园林”的美誉。潜江位于东经 112°29′至113°01′,北纬30°04′至30°39′,居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全市国土面积300万亩,平原占98.7%,岗地占1.3%,可谓一马平川。土壤母质属湖泊沉积物和现代河流冲积物,养分含量丰富,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在中等水平以上;副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气温的变化与太阳辐射基本同步,降水量的变化也具有共同的规律。全年平均日照1945—1988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084千卡/cm2。平均气温16.1℃,无霜期240—256天,≥3℃的有效积温为5679.9—5725.4℃,≥10℃的有效积温为5089.7—5126.9℃,平均降水量974—1119mm;水资源丰富。全市有汉江、东荆河等河流和中、小型河渠约5000条,千亩以上的湖泊13个,大小塘堰8856口,总水面61.9万亩,可养殖水面40万亩。该区域鱼类资源丰富,适合各种水生动物生长。特别适合小龙虾的生长繁殖,克氏原螯虾落户潜江后,现在“家族”兴旺,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潜江龙虾。

2、技术优势

近几年,潜江市水产部门围绕小龙虾养殖实用技术的研究下足功夫,取得了一些成果。2005年,与湖北省水科所合作完成的《克氏原螯虾与中稻轮作技术》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依托湖北省水科所完成的《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殖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获省重大科技成果证书,这几项成果的技术转化和生产应用,为我市小龙虾养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潜江市水产部门先后参与或主持制定了二个地方标准。即与省水科所共同起草了湖北省地方标准《克氏原螯虾 中稻田养殖技术规程》和独立完成的潜江市地方标准《克氏原螯虾池塘养殖技术规程》。这两个标准的实施,规范了全市乃至全省小龙虾的养殖行为,推动了小龙虾的健康养殖,保障了小龙虾养殖的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在小龙虾加工方面,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是湖北省首批开发甲壳素生产的企业,其自主开发的“淡水小龙虾生产控制与保鲜技术”和“甲壳素深加工—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加工技术”2007年被湖北省科技厅认定为重大科技成果。莱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成果“克氏原螯虾加工技术及综合利用”、“ 克氏原螯虾无公害池塘养殖规程”、“ 克氏原螯虾苗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被评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此外,潜江在小龙虾产业领域从2003年起就与湖北省水科所、武汉大学、华中农大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友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并组建了一支15人的小龙虾产业技术攻关团队。

3、产业化经营的优势

作为一个水产养殖新品种,小龙虾是全市产业化经营程度最高的一个品种,产业化链条延展最长,涵盖面最广,市场功能最完善,包含了养殖、加工、销售网络、技术服务体系,疫病监测,质量监控,产、学、研相结合等各个方面。产业化程度越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越强,有利于产业的稳定发展。

4、项目支撑优势

近几年,中央和省市财政加大了小龙虾产业的扶持力度,现已累计投入2.8亿元,建成了面积达25000亩的小龙虾标准化高效健康养殖基地。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500万元,建成核心养殖示范区16000亩,辐射面积10万亩。通过项目建设,推动了潜江市小龙虾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和小龙虾产业升级,锻炼了一支水产科技队伍,培育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和科技致富带头人。

5、加工园区优势

潜江市被纳为湖北省水产品加工园区建设项目,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11家,年加工能力16万吨,其中5家具有自主出口经营权。2009年出口创汇8200多万美元,占我省出口份额的65%,连续三年排在我省首位。加工出口企业竞争有序,市场分工明确,其中,莱克水产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09年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整肢虾出口量占据国际市场90%的份额,水产加工出口创汇额连年位居湖北省第一名。华山公司成为潜江市第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其投资上马的虾壳深加工项目,为潜江市在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企业规模和竞争力等企业发展战略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6、品质优势

由于潜江独特的气候条件形成了潜江水草资源丰富(菹草、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水花生、水浮莲等一百多种水草)、天然饵料(水生昆虫、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充足的自然条件,是潜江龙虾生长繁殖的理想之地。孕育了潜江龙虾优良的品质:色泽亮丽、壳红腹白、腮丝洁白,无异味,外形肥大,腹部清洁透明,出肉率高;两只前螯粗大,外壳呈深红色,有光泽。种虾怀卵量大,孵化率以及幼虾成活率高,使潜江龙虾享誉国内外。

7、饮食文化优势

小龙虾国内消费市场的火爆最主要的动力之一便是食品加工工艺的突破,潜江的 ‘五七油焖大虾’响彻荆楚大地,小龙虾招牌餐馆遍布潜江大街小巷,食客如云,年消费量2000吨以上。“小李子”、“利荣”、“潜憨直”招牌已进入全国各地,消费火爆,与江苏“盱眙十三香”形成掎角之势。潜江籍陈莉荣女士将大排档消费为主的油焖大虾进军北京中高档酒店,经过工艺改进,创造了适合北京市民口味的油焖大虾,仅靠小龙虾这一招牌菜,酒店年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

(三)存在问题

1、品种退化及种质资源问题

小龙虾在潜江已经繁衍生息近50年,适应了自然繁衍,自然淘汰,适者生存的物种进化规律,保存了优良的品质。但目前出现品种退化现象,一是由于天然资源的过度利用,野生小龙虾存量锐减,导致小龙虾种群自然修复能力低下,如果不迅速进行种质资源保护,势必造成资源枯竭和种质质量的严重退化。二是随着人工养殖的发展,有些地方出现的近亲繁殖和对品种选育的忽视,导致小龙虾种质退化,生长缓慢,疾病频发。三是小龙虾人工繁殖尚未完全解决。发展小龙虾养殖,不解决苗种人工繁育问题,根本无法稳定地保证养殖需求,也无法解决种质退化问题。

2、加工产品单一,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工能力较弱

尽管潜江小龙虾加工出口量不断增长,但主要的加工产品是虾仁、整肢虾,少量的加工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加工产品比较单一,高附加值产品加工量少,加工能力薄弱,出口创汇利润低。加工企业开发甲壳素及其衍生产品涉及污水处理技术,化工污水造成环保问题存在。各企业在小龙虾深加工开发上,缺少相应的政策扶持,致使企业对环保设备投入力不从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甲壳素及其衍生产品开发。

3、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合力不够

潜江虽然已实行了“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供、销、加一条龙服务体系,有效地规避了养殖风险,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因此不愿意承担太大的风险,往往在签订购销合同时数量比较保守,价格也偏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的养殖热情。

4、小龙虾繁殖需继续攻关

要大力发展小龙虾养殖,必须攻克小龙虾的人工繁殖关。由于小龙虾是采取人工诱导繁殖,产出虾苗时间不集中,还达不到大规模集中批量生产的要求,无论是在规模建设上还是在技术攻关上都还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

5、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当前,国际市场对进口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设置的技术壁垒更加严格。目前,小龙虾虽然是水产品出口贸易中唯一未遭受“残留事件”影响的品种,但并不是意味小龙虾产品质量安全可以完全放心,而是潜在风险较大。如果稍有不慎出现质量安全事故,将对小龙虾产业及加工出口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6、养殖模式单一

潜江人工养殖小龙虾主要推广的是虾稻连作模式,全市仅有20余万亩低湖冷浸稻田,目前已发展虾稻连作面积15万亩,发展空间有限。池塘养殖刚起步,养殖产量、比较效益低于虾稻连作模式,养殖技术还不十分成熟,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探索小龙虾与水生经济作物(如莲藕)的种养结合模式,虾蟹混养,虾鱼混养等模式缺乏深入研究。

7、病害防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小龙虾生命力强,养殖环境要求低,给人们造成养殖不易感染病害的错觉。2008年小龙虾的白斑病造成大面积死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据有关资料报道,从小龙虾体上分离的病害微生物达100多种,某些病害传染率、死亡率极高,如黑鳃病、病毒病等。其实小龙虾的养殖要求较高,我市2006年就发现小龙虾的原生虫寄生病,由于防治措施得当,未造成大的损失。小龙虾的病害防治没有引起广大养殖户应有的重视。

8、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有待提高,服务功能有待加强

潜江虽然有各种中介组织(如龙虾养殖协会、龙特水产合作社等)十余家,但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水平不强,加之各自为战,不能有效地开展高水平的技术指导和中介服务。

9、小龙虾产业误区问题

当前小龙虾领域存在很多误区,如繁殖习性方面的“一年多次产卵或二次产卵”的错误观点、养殖模式和养殖条件方面的“浅水养虾和臭水沟可以养虾”的错误说法、捕捞和销售方面的“囤虾以待高价销售”的错误理念等。存在误区的原因一是我国对小龙虾的基础研究比较欠缺,二是部分研究和技术推广人员不愿意下功夫做实验,而热衷于传抄,以讹传讹。这些误区影响着产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我们必须要花很大的力气去纠正这些错误的观点和观念。

二、小龙虾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一)小龙虾国内市场前景

由于小龙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近几年来,深受国内市场的欢迎。小龙虾已成为我国一种新的大众食品,不仅成为家庭菜肴,也成为餐饮业最主要的热门菜之一。以小龙虾为特色菜肴的餐馆、排档遍布全国城镇大街、小巷,尤其在武汉、南京、上海、常州、无锡、苏州、淮安、合肥及北京等大中城市。其中以麻辣为特色的吃法更是风靡全国,如湖北潜江的油焖大虾,湖北襄阳的宜城大虾,江苏的盱眙十三香虾,北京的油炸大虾,武汉的麻辣虾球等。

以前小龙虾只能在集贸市场买到,如今,小龙虾已经进入水产批发市场,开始批量供应国内市场。小龙虾消费异常火爆,尤其在武汉、南京、上海、常州、无锡、苏州、淮安,合肥等国内大中城市,一年消费量多在万吨以上,在这些大中城市中,一个晚上全市饭店、大排档的小龙虾销量在1.5万千克左右,如果按每千克30只计算,单个城市一个晚上就要吃掉45万只虾。

据统计,武汉市有近4000户专营小龙虾的餐饮店,就业人数约8万人。在旺季的时候,每户每天销售量最高可达1吨,大多数小户的销售量也在100-200公斤,武汉市每天可以销售400-500吨,全年销售量可达54000吨。南京市小龙虾的日消费量就达80—90吨,这个数量是2—3家小龙虾加工企业需原料虾的总和。在这些城市中,每年的仲夏时节,每晚从天黑开始,一直到下半夜,以小龙虾为原料做成的虾球,口味全虾、麻辣大虾、手抓大虾等。使得各层次消费者趋之若鹜,酒店,大排档摊点更是食客如云,煞是壮观。

(二)小龙虾国外市场前景

欧美国家是小龙虾的主要消费国,年消费量6-8万吨,自给能力不足1/3。欧盟和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量达2万吨。瑞典更是小龙虾的狂热消费国。瑞典每年进口小龙虾就达5-10吨。西欧市场一年消费虾6-8万吨,而西欧自给能力仅占总消费量的20%。在法国菜中,经常有以小龙虾作原料的菜肴。瑞典更是小龙虾的狂热消费国,每年瑞典举行为期三周的龙虾节,全国上下不仅吃龙虾,而且人们在餐具、衣服上绘制小龙虾的图案,情景十分隆重。仅在瑞典市场,每年进口的小龙虾就达5-10万吨。

自1988年湖北省最先向瑞典出口小龙虾加工产品后,小龙虾就一直是水产业关注的对象。到2005年,经国家商检局注册的加工出口企业全国有48家,其中:湖北11家,潜江占据了5家。每年的生产加工季节,这些加工厂都要展开激烈的虾源争夺战,不仅加工厂与加工厂争夺虾源,加工厂也与国内市场争夺虾源,使得加工厂每天只能半开工生产,一年只能加工4个月时间,严重地影响了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小龙虾出口创汇。

(三)应用领域市场

每只小龙虾的可食比率为20%,目前潜江小龙虾除加工虾仁、虾球、整肢虾外,还有80%以上(主要为虾头和虾壳)可作为工业原料进行开发利用。在虾壳和虾头里,富含地球上第二大再生资源甲壳素,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化工、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而甲壳素可以分解出“人体第六生命要素”——壳聚糖。壳聚糖在农业上可以促进种子发育,提高植物抗菌力,做地膜材料;在医药方面可用于制造降解缝合材料、人造皮肤、止血剂、抗凝血剂、伤口愈合促进剂;在日用化工上可用于制造洗发香波、头发调理剂、固发剂、牙膏添加剂等。对废弃的虾头、虾壳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其衍生的高附加值产品有近100项,转化增值的直接效益将超过千亿元。目前日本、美国等国家此类产品已经批量进入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更为难得的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从环保的角度分析,由于塑料很难自然降解,已造成全球性“白色污染”,甲壳素作为理想的制膜材料,有望成为塑料的替代品。

三、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出发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突出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广健康养殖,努力提高单产水平,主攻苗种选育和繁殖,以打造潜江“世界甲壳素之都”、巩固“中国小龙虾之乡” 和“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为目标,突破发展小龙虾精深加工,实行产供销相连接的运行机制,大力推进小龙虾产业化进程,实现小龙虾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产业集聚和提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出发,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瞄准现实和潜在需求,进一步优化潜江小龙虾产业布局,建立产业分工合理、产业体系完备、环境友好的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新格局,促进小龙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小龙虾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小龙虾产业的效益水平。建立健全小龙虾养殖户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切实保护小龙虾养殖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小龙虾养殖户增收;加快完善小龙虾病害防治及减灾防灾体系建设,保障小龙虾养殖户财产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坚持质量安全第一,保障有效供给。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全面推进小龙虾健康养殖,健全小龙虾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小龙虾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大力提高小龙虾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坚持自主创新,提升发展质量。坚持实施科教兴渔战略,以科技创新改造传统小龙虾产业,提升小龙虾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以科技成果集成和转化推动小龙虾产业建设,提升小龙虾产业综合素质。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转移机制和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大小龙虾产业成果转化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促进小龙虾产业技术、经营、管理全面升级,实现小龙虾产业发展的新跨越。

(三)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小龙虾产业增效增收、质量保障、提高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切实转变小龙虾产业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小龙虾资源养殖和保护水平,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小龙虾产业,做大做强小龙虾加工业,健全小龙虾产业流通体系,积极推进现代小龙虾产业建设,促进全市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扩展小龙虾养殖区域

以“虾稻连作新技术”、 “油-虾-鱼养殖模式”、 “虾-蟹-鳜鱼混养技术”作为生态养殖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将小龙虾养殖引入传统农业种植区、水产养殖区。

2、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

树立“一只虾,就是一个大产业”的观念,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根据全市渔业的自然条件和特色,以小龙虾为载体,给予重点支持,形成产业区,完善基地的基础与配套设施建设。形成空间布局合理、环境保护良好、产加销功能齐全、产业特色明显的渔业经济运行新格局。

3、充分重视小龙虾品种选育体系建设

渔业科技的核心问题是品种问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优良品种可增产20~30%。因此,必须加快小龙虾的苗种繁育体系建设,夯实小龙虾产业提升的基础。

4、建立健全小龙虾产业科技队伍

建立一支具有创新意识的小龙虾产业科技和推广队伍,更重要的是要在小龙虾生产第一线建立起一大批懂科学、会养虾的科技养殖户。

5、拓展小龙虾产业发展空间

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小龙虾加工业,开拓小龙虾产业发展空间;大力扶持和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小龙虾养殖户组织化程度。

6、加强小龙虾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健全小龙虾质量监控体系

加强对小龙虾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从生产源头上采取有效措施,对养殖基地投入品、渔业水域环境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确保质量安全。同时,加快小龙虾无公害产品的认证步伐,力争每年新增小龙虾养殖面积得到无公害产地认证、小龙虾产品得到无公害产品认证。

7、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加强小龙虾市场流通及信息化建设

按照“配套、有效、及时”的要求,从抓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加强组织机构和重点服务设施建设,形成龙头企业与各相关部门及乡、村服务组织相结合,上下配套的社会服务网络,做到产前提供信息,产后统一收购、加工、贮运等,提高虾农适应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按照“放开,搞活,扶持,引导”的方针,因势利导地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鼓励虾农和客商以各种形式进入流通领域,形成贯通城乡的专业性批发市场,拓宽市场空间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8、促进小龙虾产业冷链物流发展,建立“从田间到餐桌”、“从餐桌到生产车间”的一整套流通体系

小龙虾加工产品、虾壳回收等需要通过低温流通才能保持原有的质量、新鲜程度、色泽、风味及营养,这就需要建立冷链物流流通体系。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回收等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及提高废弃物回收利用率的一项系统工程,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有些国家的生鲜易腐农产品冷链流通量已经占到销售总量的50%,并且仍在继续增长。在冷链物流发展上:一是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如通过注入启动资金扶持以及对公司补贴和相关政策扶持,促进小龙虾产业冷链物流发展,扶持企业建立冷链物流运输企业。二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执法检查监督,规范小龙虾冷链物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重视物流产业的规划与建设,并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

(四)工作目标

1、定量方面

以循环经济为核心,以产业集群为载体,打造中国最大的小龙虾加工和甲壳素深加工研发、生产与销售基地,用5年时间形成220亿元产值的产业集群,促进小龙虾产业二次腾飞。全面提升潜江“中国小龙虾之乡”和“中国淡水产品加工出口第一市”的内涵。

通过五年的发展,到2015年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25万亩,其中虾稻连作面积20万亩,池塘养虾5万亩。池塘套养平均单产达200公斤/亩,虾稻连作平均单产达150公斤/亩。年产小龙虾4万吨,小龙虾苗种繁育能力达到20亿尾,小龙虾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小龙虾养殖业每年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250元以上。加工转化小龙虾20万吨,出口加工成品5万吨,出口创汇10亿美元,小龙虾加工、甲壳素及其衍生产品精深加工产值实现200亿元,带动相关餐饮、仓储物流等产业产值20亿元以上。

2、定性方面

小龙虾优质野生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小龙虾养殖病害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小龙虾无公害标准化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小龙虾生物学、营养学研究以及繁育取得重大进展;小龙虾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甲壳素及其衍生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

根据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的优势,结合小龙虾深加工产品--甲壳素衍生物的开发特点,着重选择重点领域进行突破。结合潜江纺织工业发达的特点,把甲壳素纤维作为特种纺织品开发的主要方向。结合潜江医药工业相对发达的特点,利用甲壳素的独特性能,在医药新药开发以及医用敷料方面实行重点开发。既拉动甲壳素产业的发展,也为潜江优势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带动和培育一批出口创汇品牌。

四、规划布局

潜江市小龙虾产业主要围绕“科研示范--良种选育--批量繁殖--健康养殖--加工出口--冷链物流--餐饮服务—废弃物回收’’等产业链中的几大关键环节进行规划布局。布局的原则是加强政府引导,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突出小龙虾的科研、示范带动效应,重点解决种苗供应、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废弃物回收和标准化健康养殖基地建设等瓶颈环节。

(一)小龙虾科研与示范

根据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的五大优势:即 “虾稻连作”发源地的养殖优势、率先实行人工繁养的繁育优势,出口创汇全省龙头的加工及加工技术优势,全国产销量最大的品牌优势。以及建设“全国小龙虾繁育养殖、科技示范、加工研发三大中心”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巩固潜江“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的小龙虾产业地位。在潜江市园林办事处煤建河建立“中国小龙虾产业技术培训中心”和浩口莱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中国小龙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熊口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中国甲壳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良种选育及保护

一是建设小龙虾遗传育种中心,以目前在小龙虾育种方面具备领先技术的潜江市莱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以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潜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等科研机构为技术支撑,重点攻关小龙虾良种选育和培育、推广应用、遗传育种研究等,解决苗种退化问题。二是建设小龙虾种质保护区,地点选在积玉口镇借粮湖、总口管理区张家湖以及后湖管理区返湾湖。

(三)小龙虾苗种繁育

到2015年,潜江市的小龙虾年繁育能力要达到20亿尾的规模。一是继续扩建莱克水产公司小龙虾苗种繁育基地规模。二是在全市小龙虾主产区建十个人工批量繁育基地。地点选择在积玉口、龙湾、张金、渔洋、浩口、老新、熊口、总口、后湖、西大垸等小龙虾养殖主产区。

(四)健康养殖示范基地

在积玉口镇、张金镇、老新镇、渔洋镇、总口管理区、后湖管理区、西大垸管理区等地建设20万亩虾稻连作基地。每个镇区形成1个5000亩的核心示范区,重点建设积玉口镇三角垸、龙湾镇柴铺、渔洋镇苏湖万亩小龙虾虾稻连作高效健康养殖示范区。在积玉口、龙湾渔场、渔洋、龙湾、张金等地建设5万亩小龙虾池塘高效健康养殖示范区,重点建设积玉口镇杜家佬3000亩、龙湾渔场4000亩、渔洋镇苏湖渔场3000亩的万亩小龙虾池塘高效健康养殖示范区。

(五)加工产业

1、发展重点

在境内宜黄高速公路沿线建设熊口水产园、浩口水产园、后湖水产园三个加工密集的园区。到2015年,潜江市小龙虾加工产值达到200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出口创汇10亿美元。其中:甲壳素深加工产品150亿元(甲壳素80亿元,盐酸盐片剂、胶囊30亿元,盐酸盐复合制剂40亿元)。初级加工产值达到50亿元。即:年产成品虾仁3万吨(每吨6.8万元),产值达到20.4亿元;年产整支虾3万吨(每吨5.6万元),产值达到16.8亿元;年产鮰鱼片2.5万吨(每吨2.8万元),产值达到7亿元;年产罗非鱼片2.1万吨(每吨2.8万元),产值达到5.8亿元。三大小龙虾加工园区安排就业人员5万人以上。

2、发展布局

按照建设“两型社会”的总体要求,科学规划产业发展。一是依托龙头发挥优势。以华山、莱克、禾亿、昌贵等水产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华山生物科技园为依托,结合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布局,建设特色鲜明、产业配套、实力雄厚的工业基地。二是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第一步用2年时间投资5.5亿元建设华山生物科技园,把华山水产公司培育成核心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甲壳素深加工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和带动中小企业配套的新格局。第二步用5年时间形成产业集群。三是支持利荣集团、尝相思食品公司、西大院佳佳水产加工厂拓展小龙虾加工项目。

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以华山水产食品公司为核心企业,以小龙虾、鮰鱼等水产品加工为主导,积极开发小龙虾高附加值产品,结合甲壳素衍生物的开发特点,把甲壳素纤维作为特种纺织品开发的主要方向;利用甲壳素的独特性能,在医药新药开发以及医用敷料方面实行重点开发,拉动甲壳素产业的发展。扶持昌贵水产食品公司上档扩规、做大做强。以莱克水产食品公司、禾亿水产食品公司为重点,以龙虾、鮰鱼、罗非鱼、田螺等淡水产品加工为主导,积极拓展小龙虾繁育及其他产业。以宝龙水产食品公司、星发水产品公司为重点,积极开发淡水鱼、虾类加工,形成淡水鱼、小龙虾加工中心。

二是建立服务检测体系。建立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水产品质量检测站,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站,并在华山、莱克、宝龙、星发等企业建立水产品质量检测室。依托华山、莱克、宝龙公司建立潜江水产品加工研发中心,根据品种大众化、技术现代化、食用方便化、原料多样化的原则,积极开展科技攻关,重点发展休闲类食品、软罐头食品、鱼靡制品、连锁快餐等各类食品、抢占国内外市场。

三是壮大产业集群。重点提升传统水产加工业,大力发展新兴水产食品工业,坚持边规划、边建设、边投产的原则。产品定向以水产食品加工为主,逐步拓展开发甲壳素深加工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加工,水产保健食品生产,生物制剂生产等,以及生态观光、水产休闲产业、物流产业等功能,形成“配套原料基地、加工研发、物流仓储”产业链。

(六)餐饮服务

“潜江油焖大虾”味道醇和厚重、鲜香浓郁、麻辣柔和,以鲜、香、嫩、爽为特点,其味通老少,宜南北,食不上火,具有美容养颜,开胃健脾,明目益智等功效。潜江要积极支持“利荣”、“小李子”、“何凤仙”、“五七油焖大虾”“潜憨直”等餐饮品牌将油焖大虾以连锁餐饮店方式向外推广,在全国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汉等建立10个以上以现代农业化原料生产基地为基础的独立完整连锁经营体系,以科学规范的管理搭建起商业直销连锁体系和一体化的营销网络体系,实现“潜江油焖大虾”品牌扩张战略,使潜江油焖大虾品牌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七)市场物流

1、小龙虾交易市场

全市建10个小龙虾交易市场,其中潜江中心城区建2个,重点建设批发市场及冷链仓储。

2、小龙虾专业合作社

在全市小龙虾主产区各扶持新建一个小龙虾专业合作社。地点选择在积玉口、龙湾、张金、渔洋、浩口、老新、熊口、总口、后湖、西大垸等小龙虾养殖主产区。

3、虾壳回收体系

在武汉、南京、上海等小龙虾主要消费城市设立20个小龙虾虾壳回收站,全面回收小龙虾虾壳。将虾壳变废为宝,运用于我市夹克素资源缔造新型生物产业群。虾壳回收并不困难,难的是储藏和运输。餐桌上的虾壳如果在6个小时内不进行清理和冷藏,在夏日高温环境下很容易变质,给后期甲克素的提取带来困难,回收站的建立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五、重点项目

(一) “中国小龙虾产业技术培训中心”、“中国小龙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小龙虾良种选育中心”、“中国甲壳素研究中心”四大中心

1、中国小龙虾产业技术培训中心

在园林办事处煤建河建立“中国小龙虾产业技术培训中心”, 以推广小龙虾健康养殖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重点,全面提高广大虾农对小龙虾先进科技的吸纳能力。

工程实施后,每年可为全国各地培训小龙虾养殖技术人员1万人次。

2、中国小龙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莱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中国小龙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优先开展小龙虾繁育养殖、小龙虾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保障和环境可持续利用等四项重大科技攻关。

工程实施后,将极大地提高潜江小龙虾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3、小龙虾良种选育中心

在莱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建立“小龙虾良种选育中心”, 优先开展小龙虾优良品种培育、小龙虾种质资源保护等科技攻关。

工程实施后,将有效解决苗种退化问题。

4、中国甲壳素研究中心

在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中国甲壳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围绕小龙虾深加工产品--甲壳素衍生物进行精深加工、废弃虾壳回收利用的循环经济科技攻关。

工程实施后,将延长小龙虾产业链,实现潜江小龙虾产业的第二次腾飞。

(二)小龙虾工厂化人工诱导繁殖基地

在莱克水产食品公司小龙虾苗种繁育基地,项目采用“控制光照、控制温度、控制水位、改善水质、加强投喂”的“五位一体”人工诱导技术,促使小龙虾性腺同步发育,诱导小龙虾同步产卵,规模化繁殖。技术已成熟,但由于小龙虾绝对怀卵量少,批量繁殖需较高投入,特别是工厂化批量繁殖投入较大。项目建成后,基地可年提供10亿尾小龙虾虾苗,可以有效缓解目前我省小龙虾苗种供应不足的矛盾。

(三)小龙虾池塘标准化高效健康养殖示范基地

在积玉口镇、张金镇、渔洋镇、后湖管理区、西大垸管理区各建一个3000亩的池塘标准化高效健康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建成后,每亩池塘小龙虾单产达到250公斤,鳜鱼、河蟹等名优水产品单产达到50~100公斤。

(四)小龙虾稻田标准化高效健康养殖示范基地

在积玉口镇三角垸、龙湾镇柴铺、渔洋镇苏湖各建一个万亩的稻田标准化高效健康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建成后,每亩稻田小龙虾单产达到200公斤。

(五)小龙虾深加工产业化示范  

在华山、莱克、宝龙等水产食品公司实施小龙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项目,按照产、学、研共建模式,引进武汉大学、中科院水生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所、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支撑,企业提供产业化中试平台,研究推广高附加值产品的清洁加工技术,加工虾青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虾蛋白等。

(六)小龙虾深加工环保设施改造项目

全市重点支持华山、莱克、宝龙、禾亿、昌贵等5家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实施小龙虾加工及小龙虾深加工环保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小龙虾加工及小龙虾深加工的环保问题。

(七)小龙虾病害防控及质量监测体系建设

在全市建立小龙虾病害防控及质量监测体系,重点支持潜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的病害防治和质量检测站建设,购置小龙虾病害防治和质量检测仪器设备,满足全市小龙虾病害的防治和质量的监控的要求。

 (八)小龙虾种质保护区

在积玉口镇借粮湖、总口管理区张家湖以及后湖管理区返湾湖建设3个小龙虾种质保护区。

(九)市场建设

一是在全市建10个小龙虾交易市场,其中潜江中心城区建2个,重点建设批发市场及冷链仓储。二是在积玉口、龙湾、张金、渔洋、浩口、老新、熊口、总口、后湖、西大垸等小龙虾养殖主产区各扶持新建一个小龙虾专业合作社。

(十)冷链物流建设

冷链物流建设以形成多渠道、全方位、信息化的物流体系为目的,在小龙虾重点产区积玉口、龙湾、张金、渔洋等地新建小龙虾批发市场或物流中心,建立冷库,配置冷藏和冷冻车辆、信息处理设备和通讯设备,建设小龙虾冷链流通体系,培育一批小龙虾冷链物流企业。

在武汉、南京、上海等小龙虾主要消费城市设立20个小龙虾废弃虾壳回收站。

工程实施后,可有效解决产销对接、小龙虾保鲜及虾壳回收再利用等一系列问题。

六、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

全市要成立小龙虾产业发展领导工作专班,做好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抓好小龙虾健康养殖示范,扶持小龙虾加工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小龙虾品牌创建。同时,也要成立小龙虾产业发展技术服务专班,抓技术培训,抓技术攻关,抓技术推广,抓日常管理。各镇处区也要充分认识发展小龙虾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组建专班,结合实际,制订规划,落实基地,营造氛围,加快发展步伐。

(二)抓好典型示范

全市重点要办好以下示范:(1)3个省级示范点。以积玉口镇三角垸、龙湾镇柴铺、渔洋镇苏湖万亩的高标准连片野生寄养小龙虾养殖核心示范区。(2)10个乡镇示范点。各镇(管理区)特别是积玉口、龙湾、张金、渔洋、浩口、老新、熊口、总口、后湖、西大垸等龙头乡镇都要办一个示范点,每一个示范点的面积要在2000亩以上。(3)50个示范户。要求面积在300亩以上。

(三)强化科技服务

一是要广泛开展小龙虾健康养技术培训,广泛开展样板培训,搞好跟踪服务。帮助小龙虾养殖户解决推广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二是加强小龙虾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大力推广各种成熟的生态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实行全程质量安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四)推动产业升级

按照“渠道不变、加强协作、合理分工”的要求开展小龙虾生产发展工作。一是向上积极争取小龙虾项目资金;二是各级财政拿出部分资金给予小龙虾项目的一定支持;三是农民自筹部分资金用于小龙虾产业发展。

一是重点对小龙虾精深加工予以扶持,引导加工企业有单一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向新型生物高科技企业的转型。重点解决“规模不大、档次不高、发展不快、环保设施不健全”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出台优惠政策,从土地、税收、电力、信贷等各个方面对龙虾加工企业给予扶持;加强产业指导,把甲壳素及其衍生物产业纳入重点产业进行扶持,在项目的安排上给予大力支持;改造传统工艺,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实行清洁生产,打造循环经济。

二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产业集群企业信用担保、技术创新、国际市场开拓、技改贷款贴息等;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产业集群企业上市融资,重点支持莱克、华山改制上市。鼓励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法筹集资金。

三是市场引导,扶持龙头企业拓展发展空间。支持企业建立健全市场信息网络,畅通市场渠道;帮助企业实行自营出口,打通国际市场通道;鼓励企业进行产品系列化开发,提高市场盈利水平。

(五)打造龙虾品牌

要把“楚江红”品牌建设作为加快我市小龙虾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不仅养殖和加工企业要树立大品牌大战略思想,走品牌发展之路,政府部门也应整合现有品牌资源,统一规划,创建在国内外市场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和潜江名片。规划期间拟重点扶持潜江龙虾打造地理产品标志、创建“甲壳素之都”的城市名片、重点打造“湖北(潜江)龙虾节”和一年一期的“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论坛”。

(六)培育专合组织

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协会内部管理,强化协会的服务功能,加强行业管理,有效的引导行业良性发展,为小龙虾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使合作社成为连结千家万户与市场和企业对接的桥梁和纽带。采用区域经济和产业链的思路,培植小龙虾产业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从松散的企业群到密集的联合体,统筹协调小龙虾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关系,提高全行业的综合效益。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