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市水产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三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全市渔业生产持续保持健康、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农业部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虾稻共作”模式荣获省委改革奖,“潜江龙虾”品牌入列百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一、渔业经济指标情况
目前,全市渔业养殖总面积69万亩,其中稻田综合养殖面积49.5万亩、池塘养虾5万亩,小龙虾养殖面积对比去年增长19.5万亩,增幅55.7%;预计2017年水产品总产量18.9万吨,增2.65万吨,增幅16.3%,其中小龙虾养殖产量10.5万吨,增3.15万吨,增42.9%;渔业产值41.9亿元,增4.04亿元,增幅10.7%,其中小龙虾养殖产值31.5亿元,增5.04亿元,增幅19%;水产品加工企业出口成品4万吨,出口创汇1.5亿美元。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全面发展小龙虾产业
1.着力打造小龙虾生产基地。一是建设高标准虾稻共作基地。新增虾稻共作面积17.9万亩,全市虾稻共作面积达49.5万亩,其中万亩连片基地9个和千亩50个。二是积极谋划虾稻共作基地秋冬开发。规划新建虾稻共作基地14万亩,其中千亩连片基地17个、5千亩连片基地2个、万亩连片基地3个。三是开展小龙虾选育繁育工作。带动全市在高场、浩口、龙湾、运粮湖、白鹭湖等地建成繁养基地近10万亩,为全省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100多万亩小龙虾养殖基地提供了优良虾苗30亿尾以上。
2.着力创新和推广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一是推广标准化生产“六统一”管理模式。8月18日,召开专题现场会,组织全市各区镇处基层水产技术人员,深入龙湾瞄新和熊口华山基地,观摩学习了虾稻共作标准化基地和“六统一”经营模式。二是创新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重点探索了“虾-鱼-稻”、“虾-蟹-稻”、“虾-鳖(龟)-稻”、“虾-芹-稻”等模式研究。《虾莲藕共作技术规程》、《虾蟹鳜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程》两项省级标准通过评审。国家虾蟹体系工作站潜江站已获批成立。
3.着力优化技术服务。一是大力推广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举办专题培训班62期,培训12000人次,发放《养殖日志》18000册,印发《潜江水产》4期共8000份、“虾稻共作”养殖技术明白纸和小龙虾病害防控明白纸各12000份。二是开展富硒小龙虾检测工作。抽取小龙虾样品20个,送湖北省地质矿产局恩施实验室进行了硒含量检测,20个样品中7个有机硒含量达富硒标准,13个为含硒标准。三是搭建手机服务平台。与湖北电信公司合作开发了“潜江龙虾e通”手机app,养殖户可直接在软件上查询小龙虾养殖技术和专家在线交流。
4.着力保障小龙虾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加强小龙虾养殖投入品监管。开展了“虾-稻”投入品经营市场阶段性综合执法,捣毁一处涉嫌饲料制假窝点,共收缴不合格小龙虾饲料3.92吨、涉案金额2.16万元;渔药6744瓶、涉案金额9.98万元。二是逐步健全全市小龙虾质量可追溯体系。全市现已建设完成11个产品质量可追溯基地和一个中心监控平台,连接1个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2个四大家鱼繁育养殖基地、8个虾稻共作基地等,覆盖面积近十万亩。三是开展小龙虾质量抽检工作。共自检小龙虾样品300个,送省水产局检测的样品13个,配合农业部检测的样品20个,所有检测均合格。
5.着力提升品牌影响力。一是举办湖北龙展馆首届中国(潜江)国际龙虾·虾稻产业博览会。博览会共举办了三天,展出面积近14000平方米,迎来海内外参展展商359家,标展669个,参观人数累计达到2.2万人次,专业观众8877人次,意向签单金额5.6亿元。展会期间还发布了首部《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二是成立中国渔业协会小龙虾市场联盟。联盟于2017年5月10日在潜江正式成立,秘书处设在我市。三是6月20日,承办了农业部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会。农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于康震出席会议并讲话。四是开展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报工作。省农业厅决定由我市将小龙虾作为我省特色农产品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五是申报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发布了“2017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潜江龙虾”成功入选。六是潜江龙虾地标产品入列中欧地标互认。
(二)发展虾稻工作扶贫特色产业
一是指导贫困村虾稻共作基地开发。在积玉口镇百花村、渔洋镇跃进村和老新镇秀河村3个贫困村建立虾稻共作基地4700亩,发展虾稻产业脱贫致富。二是组织小龙虾养殖技术培训。全年组织贫困户培训600人次,实地指导20多批次500余人次。三是小龙虾养殖投入品支持。为全市485户养虾贫困户免费发放7120瓶小龙虾疫病防控药物。全市820户贫困户通过虾稻共作产业扶贫户平增收约8000元。
(三)依法养护渔业生态资源
1.狠抓渔业执法,保护渔业资源。一是严格落实禁渔期制度。每周开展3次以上的日常巡江检查;联合公安、交通、海事等部门和沿江区镇禁渔工作专班开展联合执法行动22次,查处违禁捕捞案件7起。二是强化内河水域执法。每周开展2次以上日常巡查,目前,已在内河水域查处非法捕捞案件32起,没收电鱼设备19台(套)、挑划子4艘,行政处罚3人。三是建设返湾湖小龙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立了返湾湖切实可行的日常巡查、举报查处工作制度。目前,共开展联合执法5次,对围栏围网面积3000亩及地笼1000多条等非法捕捞设施进行了全部拆除。四是开展增殖放流。分别于3月17日、5月5日在汉江红旗码头和田关河后湖段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共计放流各类鱼苗鱼种40余万尾,总价值22.5万元。
2.强化安全生产,打造平安渔业。与基层渔业安全管理部门,基层渔业安全管理部门与渔船船主层层都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渔业安全生产执法检查3次,发现安全生产一般隐患2起,已全部督促整改到位。于6月底完成了全市521艘渔船的户外年检工作。
3.开展保护区禁捕筹备工作。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拟定了禁捕实施方案,待进一步征求各相关单位意见后报政府发布实施。
三、2018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83万亩,其中稻田综合种养面积63.5万亩,池塘养虾面积5万亩,精养鱼池面积14.5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24.4万吨,增加5.5万吨;渔业产值达53亿元,增加11.1亿元;小龙虾产量14.2万吨,增加3.7万吨;小龙虾养殖产值42.6亿元,增加11.1亿元。
(二)重点工作
1.大力发展小龙虾标准化养殖基地。新发展14万亩繁育养殖基地,建设千亩连片基地17个,五千亩连片基地2个,建成万亩连片基地4个,其中新建3个,扩建1个。
2.深入开展小龙虾选育繁育工作。全面开展虾稻共作生态繁育,普及推广虾稻共作生态繁育技术,繁育虾苗80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