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发展中心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2-38307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机构: 市农业发展中心 发文日期: 2020年12月30日 09:17:45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失效 发布日期: 2020年12月30日 09:17:45 名  称: 市农业发展中心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0-12-30 09:17 来源: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农业发展中心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农业生产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克服疫情、灾情影响,全力保障小龙虾生产、稳定粮食生产、恢复生猪生产,全市农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我市粮食安全、特色产业发展及产业扶贫工作做出了贡献。现将全年工作情况及2021年计划汇报如下:

一、2020年工作完成情况

2020年我市农业生产先后经历冬春季新冠疫情、夏季持续降雨灾情,我中心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强技术指导,抓好稳产保供,确保了大灾之年不减产不减收。小龙虾生产稳中有升。全市小龙虾养殖总面积达到85万亩(虾稻共作80万亩),全年小龙虾养殖产量17.25万吨,全年小龙虾养殖产值将达到48.3亿元。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51.29万亩,总产达到64.40万吨,全面完成了粮食生产任务。全年油料面积25.32万亩,总产3.79万吨。蔬菜种植面积30.18万亩。半夏种植面积1.51万亩,产量0.45万吨,产值达到1.2亿元。生猪生产稳步恢复。目前,全市存栏生猪46.76万头,其中能繁母猪4.71万头,我市生猪产能全年恢复至正常年份的80%,完成了省政府下达我市的目标任务;家禽存栏566.52万羽,牛存栏1.58万头,羊存栏1.2万只。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51万千瓦,小麦、水稻、油菜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目前,我市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100%,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3.47%。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2%。优质农产品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227.9亿元,再次位列行业第一名;“潜半夏”被评为湖北农产品公共品牌20强、品牌价值达6.55亿元。

今年,我中心获评2019年度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2020年湖北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大功集体,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被评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集体,市动物疫病预防预防控制中心获2020年度湖北省兽医实验室能力比对先进单位。涌现一批省级先进个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淑娟同志被授予“湖北省百名优秀女性科技创新人才”、“湖北省妇联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老新镇水产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彭宣国被评为2020年第四届“荆楚工匠”;渔洋镇水产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周浠获评2019年湖北省艰苦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奉献岗位;李清梅、李生勇、彭宣国、李弟中等4名同志被评为2020年湖北省“最美农技员”。

(一)克服疫情灾情,稳定农业生产。农业发展中心先后加入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农业农村组、市场保供组、企业服务组,承担了重要的工作职责。一是指导疫情期间农业生产。2月底向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局报送了疫情期潜江龙虾产业健康平稳发展情况,分析了疫情对龙虾产业的影响并提出了支持建议获采纳。制定了疫情期间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措施,指导各地农民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有序下田、分时下地、分散干活。成立新冠病毒动物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开展动物疫情排查。二是协助农产品市场稳定。提出建议会同商务局组织召开了“战疫情保民生农超对接洽谈会”,破解市内蔬菜、禽蛋滞销问题,疫情期间组织全市外调蔬菜16.9万吨;支持小龙虾加工企业提高加工收储能力,实行托底收购价政策,对潜江本地小龙虾应收尽收,保障虾农收益。三是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积极对接农业企业,收集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向指挥部反映,提出支持建议;协助小龙虾加工企业对接线上平台,拓宽销售渠道,累计销售潜江龙虾产品约1.6万吨,销售额逾8亿元;对全市规模以上小龙虾加工企业4-6月实际用电、用水、用气财政补贴,共计补贴资金940.6万元。

(二)落实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一是落实生猪稳产扶持政策。先后实施了生猪调出大县、生猪规模养殖场贷款贴息等强农惠农政策,共计投入中央和省级资金约4500万元。二是兑现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用补贴资金2535.49万元(其中报废补贴187.7万元,报废机具188台),共补贴各类机具1257台(套),受益农户798户。三是发放农业生产救灾资金。2020年下达各级农业生产救灾资金787万元,对全市遭受灾害的种植、畜牧、水产、农机等各行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进行了补贴发放和项目支持四是落实产业扶贫政策。2020年前三季度发放特色种植养殖财政扶贫补贴资金1100万元,补贴贫困户6589户,预计全年发放1335万元,补贴贫困户9023户。补贴带动贫困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0.95万元。

(三)优化科技服务,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一是拓宽宣传渠道。通过多种媒体宣传农业实用技术,编发编发各类技术资料。二是组织技术培训。疫情期间,通过线上建立微信和QQ课堂,线下点对点设立“田间课堂”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全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154场,总计培训1.1万人次,其中贫困户2600人次。培训高素质农民571人,其中贫困户150人。三是加强疫病防控。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开展疫情排查,改善大中型规模猪场和种猪场防疫条件。加强兽医实验室提档升级,提升防疫能力建设,高标准完成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猪瘟、口蹄疫等六种强制免疫密度达到100%,抗体水平达到70%以上。

(四)强化技术创新,提升农业技术水平。一是强化优质虾稻推广。积极推进与科研院所的联合协作,开展优质虾稻品种选育和配套集成技术攻关。二是强化渔业三新技术推广。依托桂建芳院士工作站、国家虾蟹体系潜江综合试验站,创新改革小龙虾养殖模式,大力开展虾稻共作繁养一体化标准化生产,推广虾稻共作繁养分离模式5000亩、虾稻共作立体综合生态种养模式2000亩,提升小龙虾养殖效益。三是强化畜牧科技创新推广。大力推广蛋鸡“124”模式,开展床场一体化模式、油-玉-玉”生态养牛等技术研究,推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                   

(五)注重品牌建设,提升虾-稻产业价值。一是成功举办2020年潜江龙虾开捕仪式、第十一届湖北(潜江)国际龙虾节暨第四届虾稻产业博览会。对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拟于2021—2023年在潜江连续三年举办中国(国际)小龙虾产业大会。二是开展潜江龙虾、潜江虾稻品牌创建工作。组织全市虾-稻龙头企业参加各大展会。第四届中国国际现代渔业暨渔业科技博览会上,我市荣获区域公用品牌创建贡献奖,我中心获最佳组织奖。三是开展招商交流工作。全年高质量完成了对外虾-稻产业参观考察11批次189人的接待工作任务。2020年度围绕“潜江龙虾”、“潜半夏”产业,招商“走出去”5次,“请进来”4次。选派干部到上海联华超市挂职锻炼,畅通优质农产品进入上海超市。

(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抓好环保督察整改。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整治任务。一是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全市408家生猪、蛋鸡和肉牛规模养殖场已全部按“一场一策”的方案进行了治理,均已配套了粪污收集处理设施。二是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建设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片1万亩;建设水稻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示范点3个。2020年新增耕地质量监测点4个,全市累计建设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8个。三是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持续开展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大力推进池塘养殖尾水处理。龙湾渔场池塘养殖尾水治理项目(二期)已经完成项目建设,一期、二期尾水治理项目实现2500亩以上的精养池塘养殖尾水集中依次达标排放。四是推进冯家湖退池还湖工作。现已成立冯家湖退池还湖和生态修复工作指挥部,已完成可研报告和前期工程设计,已启动退池工作。五是推进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全年秸秆全量还田150万亩,秸秆收储2.4万吨,“五化”利用4.5万吨。

(七)主动接受监督,提升履行职能能力。自觉接受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今年,我中心承办的建议提案共16件,其中人大建议主办3件,政协提案主办10件、会办3件。建议提案主要涉及虾-稻、潜半夏、蔬果等主导产业发展以及农民培训、龙虾节等工作。办结率、面商率、满意率均达到了百分之百。

二、2021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市农业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围绕打造江汉平原振兴发展高质量示范区和“东进南扩、产城融合,四区联动、全域振兴”发展战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粮食生产,突出打造“潜江龙虾”千亿产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农业供给体系,做大做强区域公用品牌,保持农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二)重点工作

1.抓好虾-稻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虾稻共作生态优势,加快推动我市“潜江龙虾”、“潜江虾稻”双轮驱动,以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为核心,突出绿色生产和优质高效。全面推进虾稻共作主产区标准化生产建设,实现标准化生产全覆盖。积极争取中央、省级项目资金,谋划虾稻共作基地提档升级、小龙虾10万亩繁育基地建设。

2.扩大潜江龙虾品牌知名度。做好2021年第五届虾-稻产业博览会和2021年中国(国际)小龙虾产业大会相关工作。使我市虾-稻产业博览会成为全球虾-稻产业交流合作的平台,为2021年小龙虾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全力保障粮食生产。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努力实现水田旱地绿色高质量协调发展,在潜南片水田区潜心专注推进潜江虾稻品牌打造,在潜北片旱田区解决两兼地区、旱田地区种植业效益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水田地区重点推广虾稻共作模式,全市稳定面积达到80万亩;旱田地区和两兼地区重点推广间作套种,全市棉田间作套种面积达到2万亩,优质大豆间作玉米面积达到5万亩,粮经饲统筹面积达到2万亩,粮菜连作面积达到5万亩。

4.努力恢复生猪生产。抓紧落实2021年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洗消中心建设等补助项目,指导实施单位尽快开工建设,加快项目执行进度,尽快形成实际产能,充分发挥社会效益。用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支持生猪生产发展、动物疫病防控、良种引进建设。抓紧落实贷款贴息、能繁母猪保险和育肥猪保险等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全面恢复生猪生产,降低养殖风险,力争2021年存栏生猪48.5万头,出栏肉猪88万头。

5.推进半夏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潜半夏”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前期调研准备工作,继续加大潜半夏产业项目和政策的争取和落实力度。发展设施基质栽培,实现节本增效。支持投资者建设半夏加工厂,实现转化升值。种植面积1.7万亩,产量5000吨,产值1.8亿元。

6.继续开展“三新”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大力推广虾稻共作繁养一体化标准化、虾稻共作繁养分离、虾稻共作立体综合生态模式。做好蛋鸡“124”模式、肉牛(羊)“麦玉玉”模式等新模式的推广应用。高标准开展粮经饲统筹示范、粮菜连作示范、大豆间作玉米示范、棉花轻简化及棉田间套示范、虾稻田埂油菜多用途示范。加强绿色高效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

7.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抓好农药化肥减量施用、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按时间节点抓好冯家湖退池还湖生态修复,持续推进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确保农业生态环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8.持续加强产业扶贫力度。继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进一步增强主体帮扶社会责任。提升农村合作社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发挥帮扶带动作用,提高合作社带动贫困户比率,切实筑牢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农业产业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阵地保障。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