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大力推广虾稻共作标准模式、立体模式、复合模式等3种成熟模式。依托湖北省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湖北省科技服务渔业产业链“515”行动、潜江市公益性行业科研计划项目等重点项目,加强养殖模式创新和推广工作。在龙湾镇瞄新村、周矶办事处金星村、后湖管理区、泰丰街道白窑村、渔洋镇毛桥村等地建设了虾稻共作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虾稻共作优化模式的试验示范与技术推广。目前全市共推广虾稻共作标准模式72.9万亩、“虾稻共作+虾稻连作”模式11.4万亩、虾稻共作立体模式2.1万亩,实现不同规格小龙虾均衡上市,保障加工企业、餐饮企业原料虾供应充足。
二是加强科研技术攻关。与华中农业大学和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合作,扎实推进湖北省2023年现代种业“揭榜挂帅”项目——小龙虾(克氏原螯虾)优质抗逆新品种(系)培育与产业化,开展小龙虾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目前已配合中科院水生所完成了第一批小龙虾亲本的采样工作,后续实验计划正在设计中。完善了后湖虾稻共作立体模式试验示范基地,启动了虾-稻-蛙种养技术试验示范、小龙虾专用软颗粒活性生物配合饲料研发、小龙虾池塘精养等多项科研创新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是积极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广泛开展现场教学、线上指导、跟踪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我市小龙虾养殖户标准化养殖技术。上半年在竹根滩、运粮湖管理区、熊口镇等区镇街道组织小龙虾养殖技术培训30期,培训指导人数3500多人,发放《水产标准化养殖日志》1.4万册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