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快“四季有虾”科研攻关。去年以来,围绕破解小龙虾生产季节性难题,我市依托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科研团队,开展了“四季有虾”技术攻关,初步筛选试验找到了“四季有虾”-池塘精养模式的适宜条件,帮助小龙虾反季节上市,提升养殖效益。接下来,我中心将进一步围绕小龙虾“四季有虾”温棚土池和池塘精养模式研发与示范,以潜江地区为核心,进一步优化温棚土池工程化改造技术,明确适宜于不同季节的养殖条件。
二是大力推广虾稻共作新模式。小龙虾的产量虽然逐年提升,但大规格商品虾一直都是供不应求,受市场价格波动较小,价格稳定。近年来,我中心一直加强技术指导,引导养殖户从“大养虾”逐步过渡到“养大虾、养好虾”,推广虾稻共作复合模式满足消费者对于优质大虾的需求,更好的保证养殖户的效益。推广虾稻共作立体模式,在传统虾稻养殖中增加高经济价值的水产品,使得稻田中可创收的方式更多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更强。
三是稳定推广虾稻共作标准模式。目前,虽然四川、广西等多地扩大了小龙虾养殖面积,但小龙虾市场尚未达到饱和,仍有上升的空间。一定面积的虾稻共作标准模式可以保障苗种供应,技术简单,操作性强,同时可以生产一定数量的库虾,保障加工企业原材料虾的供应,促进整个小龙虾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