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2-09697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22年01月21日 15:25:00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2年01月21日 15:25:00 名  称: 潜江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2-01-21 15:25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以来,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在潜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全市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市启动了潜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成功建设小龙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获批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县市,荣获2020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承办了全省小龙虾产业链推进工作会、全省虾稻产业研讨与现场观摩会、全省蔬菜工作现场会等。现将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履职,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工作

(一)夯实农业生产强本固基地位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总体稳中有增。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152.5亿元,农业增加值91.6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250元,比去年增长15%。种植业、畜禽业和水产业生产稳中有增。粮食播种面积154.84万亩,预计总产64.14万吨;油菜、蔬菜产量基本稳定;除猪肉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外,牛、羊、鸡、鸭等主要肉类农产品供应量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7%以上。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00.8万亩,虾稻共作面积达到85万亩。全市稻米总产51万吨,稻米产值达54.6亿元。

2.农产品质量保障有力。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健全。建成4个龙虾产品质量可追溯数据采集点和16个水产品质量可追溯基地,覆盖虾稻共作基地面积25万亩。“三品一标”工作进展顺利,有序推进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年检测产品412批次,合格率达99.8%。绿色和有机产品认证达到8个,绿色和有机产品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潜半夏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在全国全省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二是动植物疫病防控卓有成效。切实开展了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工作,确保4种常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覆盖率100%,抗体水平合格率70%以上,同步开展畜间血吸虫病筛查化疗,羊布鲁氏菌病专项监测,引导大型规模养殖场开展疫病净化工作,达到规定疫病净化无疫目标。推广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全市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和统防统治覆盖率逐年增长,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6.2%、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3.7%,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三是虾-稻市场整顿成为常态。湖北小龙虾检验检测中心建成并通过验收,对全市13个龙虾万亩养殖基地进行风险监测抽检,每年完成小龙虾检验约800批次。“虾-稻”投入品为重点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检查农药种子等经营门店502个,立案查处种子、农药、肥料案件24起。检查畜禽养殖投入品经营门店211家,其中兽药、非药品经营门店116家,饲料经营门店95家,立案查处兽药饲料类案件25起。

3.保障农业用地,确保粮食安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严格落实“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两区”划定工作和耕地“非粮化”问题清理整治工作。成立专班,全面摸排我市农业用地违法违规建设问题,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双签字”、“周报制”,督导清理整治工作。全面完成“两区”划定和规划编制工作。

(二)发挥产业发展增收致富效益

1.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加快构建“南红北绿”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稻产业优势突出。“虾稻共作”成为带动全省乃至中部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标杆模式。加强虾稻共作新模式试验示范,2021年推广繁养分离模式5万亩、立体综合生态种养模式1万亩,大虾比例由20%提升到60%,实现从“大养虾”到“养大虾”、从“论吨卖”到“论顿卖”的转型升级。打造了“虾茶道”等一系列产品。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小龙虾交易中心,完善了覆盖全国500多个大中城市的冷链物流网,形成了国内最具规模的小龙虾流通生态圈。虾-稻综合产值增加到2020年的520亿元,今年有望突破600亿元。“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251.8亿元,自2019年起连续3年登顶行业榜首,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潜江龙虾”“潜江虾稻”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半夏产业奋起直追。抢抓全省道地药材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半夏产业,建成百亩以上连片规模半夏生产基地10个,千亩连片基地3个,预计全年种植面积可达1.6万亩。潜半夏、南章莆、质每(中国)有限公司等一批半夏加工项目稳步推进,加快补齐我市半夏产业链短板。2020年,“潜半夏”被评为湖北农产品公共品牌20强、品牌价值达6.55亿元。大豆产业蓄势发力。成功建设万亩高蛋白大豆良种繁育基地,推广了江汉平原区域自选的鄂豆2066、汉豆26、鄂豆10号和鄂豆8号等早中熟高蛋白质含量的优质品种,2021年,全年大豆面积预计16.2万亩。正积极推进“潜江大豆”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蔬菜产业实力雄厚。全市建成规模连片10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基地11个、300亩以上露地蔬菜基地35个、1000亩以上的蔬菜基地6个。我市蔬菜产业基本实现了集约化育苗、规模化生产、精细化包装、净菜加工、田头预冷、产品配送等全产业链建设。

2.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打造2个中国好粮油产品4个荆楚好粮油产品出台了《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潜江市龙虾、虾稻、半夏、大豆产业链实施方案》《潜江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监测管理办法的通知》等一批政策指导文件。扎实开展国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监测申报工作,2021年我市新申报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我市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增至22家(含国家级3家)。全市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家、省级共22家。熊口镇、周矶管理区产业强镇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联合体建设初显成效,巨金米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虾乡食品产业化联合体获批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老新镇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3.产业链条不断延伸。2021年新发布5项“潜江虾-稻全产业链”团体标准,虾-稻标准共达到23项。成功举办湖北(潜江)龙虾节暨虾-稻产业博览会,承办了全省小龙虾产业链推进工作会,发布《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政策和项目支持成功建设小龙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编制申报潜江优质水稻产业集群。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资源集约”的原则,高标准打造潜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推动潜江虾-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坚韧性、集聚度、竞争力,加速释放集聚效应、示范效益、品牌效益。示范园占地面积3000亩。8月27日,示范园开园,首批开工6个项目,总投资26.28亿元,重点建设50万吨潜江龙虾精深加工聚集区、40万吨冷链物流暨虾-稻产品集散交易中心、龙虾辅料加工及虾稻精深加工聚集区,配套建设示范园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示范园职工服务中心和污水处理厂,并规划预留发展区域。目前,入园的2家企业主体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22年4月中旬建成投产,年新增销售收入35亿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1万人。

(三)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

1.乡村振兴衔接顺畅。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明确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再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继续开展产业扶贫,对贫困户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技术培训,鼓励贫困户发展虾稻、潜半夏、大棚蔬菜、优质大豆、网箱养鳝、葡萄、菊花等特色产业。截至9月底,发放贫困户特色种植养殖补贴4193户773.08万元规范驻村帮扶工作出台《潜江市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全市共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205支768人,帮扶332个村(社区)。

2.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投资9300万元,完成2020年度6.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投资8500万元的44座公路危桥改造项目已全部完工。总投资约9000万元的50km县乡公路升级改造项目和200Km的村组道路连通工程正有序推进,预计12月底前可全部完成。投资约5800万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期33公里供水主管的铺设已全部竣工。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竹根滩、熊口项目区工程及上西荆河河道治理二期工程已全部竣工,老新二站新建工程及杨市泵站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四湖流域区域统排及城区防洪排涝问题。扎实开展农村污水生活污水处理。投资约1.3亿元,启动了总干渠沿线农村污水治理项目,新建污水接户管约84.5km、污水排水管(含主干管及支管)176.8km,污水处理站18座,污水提升泵站 42 座,对张金镇、浩口镇、老新镇、龙湾镇、竹根滩镇、运粮湖管理区、白鹭湖管理区、后湖管理区总干渠沿线1km范围内约8200户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目前已敷设主管网140km,支管90km,完成接户6000户,污水处理站、泵站正在施工,将于今年年底建设完成。

3.乡村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34个、整治村87个,234国道、322省道、269省道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初见雏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将每月第一周周五确定为我市村庄清洁日,努力推动村庄清洁行动由战役性向经常性转变。全市累计投入资金4000万元,发动干部群众36万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万吨、水塘1100余口、沟渠1900多公里,发放宣传资料17.5万份,受益人数达60多万人。农村“厕所革命”有效开展。累计完成农村户厕建改86426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3%;建成并投入使用农村公厕418座,建有公共厕所的行政村比例达100%。实施太阳能路灯建设项目,在29个行政村安装太阳能路灯523盏。

(四)加速传统农业现代发展趋势

1.科研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农业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拥有涉农高新技术企业14家、研发中心26家、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6家。潜江楠鼎小龙虾产业星创天地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目录(2021)》“潜江凤林苑”“潜江翼之虾”入选2021年省级星创天地绩效考核优秀名单。以各类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新机具为重点,开展多样的线上线下技术服务指导,重点推广虾稻共作繁养一体化标准化、虾稻共作繁养分离、虾稻共作立体综合种养、蛋鸡“124”、肉牛(羊)“麦玉玉”等新模式,高标准开展粮经饲统筹、粮菜连作、大豆间作玉米、棉花轻简化及棉田间套、虾稻田埂油菜多用途等示范。组织了“农业科技活动周”活动,参加培训人员88人。建立了6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完善了83个基层单位451名技术员中国农技信息网信息录入

2.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升。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机化技术培训,召开各类农机化现场推进会15场次,培训农机手达1万余人次,帮助指导农机手、合作社检修各类农机具6万余台次。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全市累计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110家,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105万亩次。

3.职业农民素质总体提升。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原新型职业农民)工作,集中办班8个,培育新型职业(高素质)农民450人着力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科技文化素质。结合农民春耕备耕、虾田春管等农事,开展春季农民大培训,共培训农民600余人次以上。楚然家庭农场农民田间学校和潜网电商农民田间学校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优秀农民田间学校。白鹭康苑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关键章获省实用人才创业创新项目大赛优胜奖。组织推荐10名农企经理及农村青年骨干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创业富民”人才交流培训。推荐“巨金米业”李巨柒参加了农业农村部组织的“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项目”。

4.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种经营主体实现量质齐升。大力实施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创建行动和培育计划,全市农民合作社达到1446家,其中,国家、省级和市级示范社分别为6家、24家和98家。家庭农场达到613家,其中,省级、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均达到28家。

(五)强化农业发展生态环保底线

1.持续抓好农药化肥减量施用。加强试验示范,推进农药减量施用,推广高效植保药械,加强统防统治,抓好化肥减量施用。全市化肥利用率40%、农药利用率39.6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5%。全市主要农作物农药、化肥使用量继续实现负增长。

2.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 “一场一策”养殖污染治理,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全市411家生猪、蛋鸡和肉牛规模养殖场全部按“一场一策”的方案进行了治理,均已配套了粪污收集处理设施,我市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4.62%。推进绿色种养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工作。

3.示范推广池塘养殖尾水治理。大力推广虾稻共作模式,通过标准化养殖技术操作,农药用量减少50%以上,化肥用量减少70%以上。大力推进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工作,实现精养池塘养殖尾水集中依次达标排放。2021年,完成第三期尾水治理项目建设工程,实现2500亩以上的精养池塘养殖尾水集中依次达标排放。

4.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通过逐年推进,建立秸秆收储运体系,发展秸秆“五化”(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利用产业。全年秸秆全量还田150万亩,年收储及“五化”离田利用7万吨,预计今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

(六)积累农村改革试点示范成效

支持鼓励全市6个农场先行先试,围绕“四化”(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股份多元化)开展企业化改革和公司化改造。目前,总口管理区、周矶管理区、后湖管理区正积极推进农场公司化改造。全市6家国营农场组建了独资、参股或控股共19家企业。2021年,全市农垦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02亿元,预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29.88万元,同比增长15.3%;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17.55亿元,同比增2.1%;实现农业人均纯收入24128元,同比增9.8%。

二、落实责任,推进农业系统法治建设

(一)加强法治学习,提高法治意识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把法治建设工作作为我局重点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常性来抓。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和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组织系统人员参与法律法规学习,集中购买《行政处罚法》(新修订)、《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书籍750余本。邀请省、市级专家来我局授课,举办8场农业综合法律法规培训,1次农业综合法律法规知识测试。集中培训时间达32学时,全年预计培训课时不低于50学时。将法治思想和法律知识纳入局系统各级党组织支部主题党日学习内容,提高了干部职工法治思想水平和依法履职能力。

(二)加强法治建设,增强法治成效

1.依法决策。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监督,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加强规范性文件清理和合法性审查。清理自2016年来市政府规范性文件20件,完成《潜江市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合法性审查。规范执法行为。通过“减材料”“减时限”“双随机一公开”等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2.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资格管理,组织全局104名执法人员完成执法换证考试。严格农业行政执法法制审核程序,截至目前,共审核行政许可办件98件,立案查处涉农违法案件167起,行政罚没142.5万元,移交公安机关刑事立案2起3人,并依法依规在政府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公开。

3.依法监管。全面落实汉江禁捕工作并规范实施,展了春节前后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执法行动、春季护渔专项执法行动、渔政“亮剑”专项执法行动、“打非断链”市场整顿专项执法行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执法行动、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和“绝户网”专项执法等系列执法行动172余次,联合开展专项执法行动13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453余人次、警力268余人次、立案查处涉渔案件35起,行政处罚19.2万元,批评教育200余人,让“禁渔令”落到实处。

(三)加强法治宣传,营造法治环境

开展农业政策法规宣传。依托农资打假、放心农资下乡、科技宣传周以及3.15等活动让农业政策法规进社区、进乡村。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张贴、发放长江“十年禁渔”、清理取缔汉江潜江段“三无”船舶等的通告、海报3万余份,增设禁捕固定警示牌10块,横幅644条,发放宣传单1万余份、案例汇编100余册;各类媒体发布宣传报道70余次。开展为期一周的“以案说法”巡展活动,市禁捕办制作“长江十年禁渔政策解答宣传册”4000本、“以案说法”展板12块,组织沿江群众有序参展,提升了群众知法、懂法、遵法、守法意识。

三、存在的问题

观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差距。

(一)对乡村产业发展调查研究仍然不够。对各区、镇、街道等基层单位拜访联系不够,对龙虾、稻米以外的产业发展情况了解不足;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沟通交流不够,对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涉及到土地、人口、分配方式、发展机制等问题掌握不全面;对文件政策学习研究不够,不能深挖各地产业潜能。

(二)扶持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仍然不足。对政策的解读存在差异,部分惠企政策难以执行;推进产业发展资金来源及金额有限,引导扶持作用不明显;对乡村产业发展谋划布局水平不足,项目争取及落实速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疫情对龙头企业发展影响仍然存在。龙虾加工销售企业普遍存在出口受阻,内销不足,发展速度、质量、效果低于预期的情况。部分龙头企业自身定位不清,发展前景不明,规划预期不实际。稻米产业持续市场低迷,产品价格低生产成本高。半夏、大豆产业同样存在成本上升、销售降低、利润空间压缩等问题。

2022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相关会议精神,紧扣市委、市政府战略布局,切实完善工作、补齐短板,奋勇争先当标杆,为我市冲刺全国县域经济五十强、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努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