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宽良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化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的提案收悉,市人社局高度重视,感谢您对我市化工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对于我市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经商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高新区管委会和市职教集团,现就提案涉及的有关问题建议答复如下现答复如下:
一、人才培育体系优化
(一)优化专业布局,服务产业发展需求。我市职业教育集团于2024年秋季学期恢复精细化工专业招生,并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优质生源,在2025年春招中成功引进两名硕士学历化工专业教师,提供了师资保障。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动态对接本地化工企业技术升级和岗位需求,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实际紧密结合。
(二)加强校际合作,构建贯通培养模式。潜江职教集团已与江汉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开展“3+2”中高职贯通培养,通过分段培养、课程衔接、资源共享,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无缝对接。2025年秋季计划招生60人,依托“3+2”模式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助力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实习就业,为化工行业提供稳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支撑。2024年恢复精细化工专业招生,2025年春招引进2名硕士教师;与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开展“3+2”中高职贯通培养,2025年秋计划招生60人,缩短培养周期;新增化工单元操作等实践模块,强化实训教学;联合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推动“入学即入行、毕业即就业”。
(三)搭建产教联合平台,开展人才培育。一是与院校、企业筹建市域产教联合体,4月份走访金澳科技、永安药业、长飞光纤等11家潜江市产业链链主企业,通过实地参观生产车间,与企业管理层和一线技术人员座谈交流,了解企业化工人才结构现状、化工人才需求数量和专业方向,了解企业对现有化工人才技能水平要求、人才培养和招引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为精准培育化工人才提供支撑。二是依托我市现有的化工产业基础,在潜江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东侧实训楼,建成了占地面积2333平方米,集技能培训、考核取证和技能比赛三位一体的化工安全技能实训基地。面向我市园区各化工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不同人群,开展化工安全技能、特殊作业、应急演练、技能竞赛、“三项岗位人员”取证等各类安全培训,为全市危险化学品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及创建较低安全风险等级化工园区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化工安全技能实训基地已投入使用。三是与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大学等在鄂高校开展战略合作,共建绿色化工、光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了包含教授、副教授等25名科研人员的研发团队,聚焦新能源材料、高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2022年以来,累计促成校企科技成果对接25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在高盐废水资源化处理、钛石膏固废利用、稀贵金属绿色提纯等“卡脖子”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推动传统化工产业绿色转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四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按照全市现代产业布局,在职业教育新增电子技术应用、油气开采等15个专业。推动武汉工程大学与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在化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项目实践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通过专题讲座、行业宣讲,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化工绿色化、安全化发展趋势,支持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新在市内企业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增强专业认同与就业信心。
二、人才引进吸引力增强
(一)对接人才招聘活动。2024年10月组织企业参与省经信厅组织的“一起益企”专精特新金秋招聘会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招聘会等形式与武汉等高校开展人才招聘,为企业解决人才短缺和用工需求提供了路径和帮助;举办就业促进专项活动5场,涵盖化学工程、机械制造等多个行业领域,为企业提供丰富的人才选择,提供2094个岗位,收到1151份简历,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87人。其中组织23家企业走进长江大学,提供岗位532个,收到求职简历368份,初步达成意向203人;组织18家企业走进三峡大学、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提供岗位726个,收到求职简历399份,初步达成意向184人;组织13家企业前往武汉科技大学,提供岗位201个,收到求职简历175份,初步达成意向68人;组织23家企业前往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提供岗位568个,收到求职简历209份,初步达成意向132人。
(三)搭建创新平台,集聚发展动能。坚持“平台聚才、产业兴才”理念,建立完善 “1+N+M+L”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载体培育力度。投资2亿元建成潜江科创中心,打造江汉平原科创地标,现已入驻2个产业技术研究院、18家企事业单位和21家省级科创平台。推动化工园区及龙头企业布局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实现化工新材料、绿色工艺等重点领域研发平台全覆盖,构建“平台引才、人才强平台”的良性互动格局。
(四)优化学科生态,强化人才储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按照全市现代产业布局,在职业教育新增电子技术应用、油气开采等15个专业。推动武汉工程大学与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在化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项目实践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通过专题讲座、行业宣讲,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化工绿色化、安全化发展趋势,支持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新在市内企业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增强专业认同与就业信心。
(五)优化化工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一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优化化工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二是推动企业升级,支持化工企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打造人才职业发展优质平台。三是在武汉、苏州、深圳等创新资源富集区域规划建设离岸科创中心,实施 “柔性引才”机制,突破地域限制吸引高端人才。四是夯实平台支撑,实施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扩面攻坚计划,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50%以上。
三、人才激励机制健全
(二)完善政策体系,夯实制度支撑。近年来,先后出台《潜江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激励若干措施(试行)》(潜政发〔2023〕21号)《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潜江科创中心发展措施(试行)》(潜政发〔2024〕20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方案》(潜政办发〔2025〕3号)等政策,从科技激励、科创中心支持、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等多个维度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为化工人才的引进、培养、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着力营造有利于化工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政策环境;推动企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打造职业发展平台;实施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扩面攻坚计划,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50%以上。
(二)开展人才政策宣贯和项目申报。开展企业家培训,提升综合素质;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级人才项目,推荐申报“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潜江俊才”等项目,为企业争取“科技副总”选派,提供技术和经营指导。
最后再次感谢您化工人才建设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也希望您继续建言献策,我局将联合相关部门持续协同发力,优化化工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为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2025年6月9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