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2-38080 主题分类: 水利 发布机构: 潜江市水务局 发文日期: 2016年04月28日 10:20:00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失效 发布日期: 2016年04月28日 10:20:00 名  称: 潜江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

发布日期:2016-04-28 10:20 来源:潜江市水利和湖泊局

1  潜江市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

1.1自然地理概况

1.1.1 地理概况

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中部,河渠纵横,湖塘密布,是全省有名的水网湖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9′113°01′、北纬30°04′30°55′北倚汉江与天门市相望,西靠荆州市和荆门市,南与荆州市的监利县、江陵县毗邻,东与仙桃接壤。全市国土总面积2004km2,地形为不规则长方形,南北均长47.90km,东西均宽41.80k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高程最高约为38.00m,最低约为26.00m。地面自然坡降约1/4000

1.1.2 气象特征

潜江市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24.6mm,年降水变差系数为0.19。实测最大年降水量1580.6mm1983年),实测最小年降水量765mm1966年),两者相差2.1倍。实测多年汛期平均(59月)降水量为807.1mm,占年降水量的70%。年太阳辐射量平均为108109kcal/cm2,年平均是照数为19451988h,占可照日数的4445%,热资源丰富,可满足一年三熟。年均气温为15.916.2℃,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8℃,最低气温-16.5℃;年内10℃的积温为5000℃左右。平均无霜期(2℃时间),北部255天,南部241天,东部247天,西部256天。霜期一般从11月中下旬开始,至次年3月中旬止,最长无霜期为285天,最短为211天。

根据潜江市气象局近30年资料统计分析计算,多年平均陆地年蒸发量为 862.6mmE601型),实测最大年蒸发量为1129.3mm,最小年蒸发量为720.1mm,最大月蒸发量达188.5mm,最小月蒸发量只有30mm左右。月蒸发较大值出现在59月,这段时间气温高,作物生长旺盛,土壤蒸发及作物叶面腾发量都很大,约占全年蒸发量的60%以上。全市年水面蒸发967.2mm,干旱指数为0.85(年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1.1.3 水文

潜江市境内水域面积191km2,其中:河渠166 km2,湖泊21.96km2,其它3.04km2。河渠有天然和人工两大类,天然河流有汉江和东荆河,俗称外江,外江水域面积36 km2;其余为人工河渠。全市内垸(汉江和东荆河保护区)干支渠共62条,斗农渠4732条,排灌渠道总长6276km,河渠水面面积130 km2(19.50万亩)。全市水域面积占自然面积的比例为9.80%

汉江是长江的一大支流,由荆门沙洋与潜江市北部高石碑镇交界处渊头流入,经高石碑、王场、周矶、泽口、竹根滩等镇处,从竹根滩的大王庙出境至仙桃,在潜江市境内长57.10km。汉江是本市工农业生产和市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该河段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18亿m3,在泽口站丰水期(510月)的水位、流量、流速多年平均值为31.60m1261m3/s0.91m/s;在枯水期的平均值分别为30.51m823m3/s0.81m/s。枯水期(114月)泽口上段河床宽约500m,下段宽约300m,河床弯曲系数为1.81,洪水期泽口上段河床宽约5000m,下段宽约3500m

东荆河系汉江分洪河道,源于汉江右岸龙头拐,由北向南贯穿全境,流经泽口、园林、周矶、杨市、熊口、渔洋、老新等镇处,经监利县新沟嘴于洪湖市新滩口汇入长江。东荆河将潜江分为汉南、四湖两大天然水系,该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37.8亿m3,在洪水期,东荆河可分泄汉江沙洋流量6.7%25%,据陶朱埠水文站观测,东荆河在丰水期的水位、流量、流速多年平均值为30.7m104.1m3/s0.71m/s;在枯水期其值分别为29.66m24.7m3/s0.46m/s,有时甚至断流。枯水期河床宽100m左右,洪水期河床宽600m以上,最宽处达2800m以上,河床弯曲系数为1.46,东荆河在潜江市境内长67.8km,是全市排水的主要出路。

潜江市境内的人工河渠主要有汉南河、城南河、百里长渠、东干渠、西荆河、田关河、兴隆河、中沙河、中干渠等34条骨干排灌干支渠。其中田关河将四湖水系又分成田北片、田南片两大水系。

全市现纳入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17(白露湖未纳入湖泊保护名录,白露湖退田还湖项目已纳入相关规划)水面面积16.352 km2,其中1km2以上的湖泊(第一批湖泊保护名录)有6个,即长湖、借粮湖、冯家湖、返湾湖、马昌湖、郑家湖;1km2以下的湖泊(第二批湖泊保护名录)有11个,即大苏湖、黑毛潭湖、平艳湖、牛湾湖、五支角湖、莫家潭、何家潭、青年庵垸、田家湖、杨林垸、鲁家垸。现有湖泊、塘堰多呈碟子状,蓄水不深,平均净水深约为1m左右,多用于水产养殖,调蓄能力差,湖泊甚至有被逐渐淤平的趋势。

潜江市天然水是以重磷酸钙为主体,其地面水属明显低硬度的重碳酸·硫酸盐或重碳酸·氯化物型水,水的主要离子变幅为:PH7.58.5,矿化度286686mg/L,总碱度79.1146mg/L,重碳酸根172317mg/L,钙离子63.7109mg/L,总硬度203325mg/L。总体上看潜江市天然水的理化特性是比较好的。

1.1.4 地质、土壤和植被

潜江市大地构造单元上属扬子准地台(I级)江汉断陷(级)之潜江凹陷(IV级)范围内。潜江凹陷是江汉断陷盆地中的深陷区。自白垩系以来以整体下降接受沉积,差异性活动不明显,属相对稳定区。

区内地震活动不强。历史记载表明,场区位于地震烈度较弱的弱震区。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0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全市土壤由5个土类、10个亚类、19个土属、118个土种组成。在5个土类中,以水稻土和潮土为主,约占农田面积99.2%;水稻土分布于低湿、湖滨、中间平地;潮土分布于汉江、东荆河等河流附近的洲滩、中间平地和部分低湿平地;草甸土、沼泽土、黄棕壤所占比例很小,草甸土分布于高石碑境内的汉江河滩上;沼泽土分布于湖泊边缘,黄棕壤分布于龙湾和积玉口两镇境内。全市土壤质地适中,95%以上为壤质土,其中以轻壤和中壤为主,只有极少量的砂土和重壤土。各类土壤的PH值大部分均在7.6以上,分布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 89.3%PH值为5.67.5的土壤约占地面积的 10.28%;石灰性土壤占耕地面积的85.5%。土壤养分含量丰富,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都很高,但速效养分不足,普遍缺氮、钾,部分缺磷,旱田普遍缺硼,水稻土部分缺锌。

全市植被覆盖率为81.50%,主要是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自然植被主要是荒草地、沼泽和草甸,人工植被主要是农作物和林木植被。项目区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芝麻等。经济类作物有瓜果、蔬菜、黄豆等可谓名目繁多。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组成的混交林是我市典型的林木植被类型。由于土地开发力度较大,原生的地带性植被已属罕见。林地主要分布在杨市森林公园、6个林场及渠道堤防、公路两旁等。草地面积比较少,除田边地角及少量暂未耕种的土地长有荒草,蒿草及芦苇外,主要分布在沿湖绿化及河堤上。

1.2社会经济概况

潜江市辖1个经济开发区(潜江经济开发区),6个办事处(园林、广华、杨市、周矶、高场、泰丰)、10个镇(竹根滩、渔洋、王场、高石碑、熊口、老新、浩口、积玉口、张金、龙湾),6个管理区(周矶、后湖、熊口、总口、白鹭湖、运粮湖),2个原种场(浩口、种畜场),共390个行政村、2983个村民小组,中央企业江汉油田也在潜江境内。根据潜江市2013年统计年鉴,全市总人口103.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99万人,非农业人口51.80万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8

2013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92.70亿元(现价,下同),其中第一产业65.00亿元,占13.19%,第二产业290.97亿元,占59.06%,第三产业136.73亿元占27.75%财政总收入52.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2.06亿元,地方财政支出为69.94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0017元。

农业是潜江市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潜江市2013年农业总产值109.28亿元,其中种植业51.33亿元,林业2.95亿元,牧业32.82亿元,渔业20.0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2.16亿元

全市耕地面积108.15万亩,其中:旱地51.27万亩,水田56.88万亩。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29.89万亩,其中全年粮食面积111.11万亩,单产468kg/亩,总产52.00t;棉花面积37.13万亩,单产107kg/亩,总产3.97t;油料面积54.08万亩,单产211kg/亩,总产11.42t糖料面积0.06,总产量0.26t蔬菜面积23.53万亩,总产量68.32t

潜江市县域经济2013年度发展评价考核综合排名为全省第13名,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10.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为14.0%,农业作为潜江市的支柱产业,为潜江市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创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现代农业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扎实做好水利规划,认真建设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才能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潜江公路交通发达,目前主干道东西向有汉宜高铁、沪渝高速公路(汉宜段)、318国道,南北向有襄岳公路、潜监公路。还有运拖公路、浩张公路等二级公路及村村通公路所形成的路网与主干道相连,遍布整个境内。水运也较为发达,外江主要是通过汉江、东荆河的泽口码头和红旗码头进行运输,内河还有东干渠的徐李码头和总干渠张金码头与外江相连。目前我市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全部完成。

2  潜江市水利发展现状与总体评价

2.1水发展规划执行情况

按照《湖北省潜江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总投资为243831.75万元,实际完成总投资169565.03万元,其中防洪减灾工程投资26164.56万元,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投资122350.47万元,水资源及水生态与环境保护工程投资21050.00万元。

2.1.1防洪减灾工程完成情况

2.1.1.1 汉江干堤和东荆河堤防险工险段整治工程

按照规划,全市应完成汉江干堤和东荆河加高培厚、填塘围基堤防16处,长60km,土方700m3。规划总投资14704.09万元,实际完成投资5000.00万元。

2.1.1.2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期间,计划对田关河、上西荆河、东干渠和城南河进行治理,长94.80km规划总投资1.4776亿元。

实际完成潜江市田关河(积玉口段)河道治理工程、江河治理西荆河河堤整治工程、潜江市中小河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后湖项目区工程、潜江市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张金项目区工程、潜江市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浩口项目区工程、潜江市城南河(渔洋段)河道治理工程、潜江市城南河(城区段)河道治理工程、潜江市东干渠河道治理工程,实际完成投资21165.00万元。

2.1.2 农村饮水安全完成情况

十二五期间规划通过市自来水厂、油田水厂等23座水厂进行扩网,规划总投资19196.34万元。实际完成23水厂扩网工程,投资16862.00万元,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7.63万人,普及率99.8%

农村饮水安全完成情况见表2.1-1

农村饮水安全完成情况汇总表

2.1-1

实施          年份

项目名称

投资(万元)

工程量

小计

国家

省级

地方配套

土方(万m3)

石方(万m3)

砼(万m3)

钢筋(t)

2011

徐李水厂扩网二期工程

1053

390

110

553

15.71


0.02


高石碑水厂扩网二期工程

996

369

104

523

14.86


0.02


积玉口水厂扩网二期工程

511

189

53

268

7.62


0.01


熊口水厂扩网二期工程

352

130

37

185

5.25


0.01


油田水厂扩网三期工程

689

255

72

362

10.28


0.02


2012

宏源水厂扩网一期工程

1025

615

45

365

12.02


0.02


西大垸水厂扩网工程

484

291

21

172

5.67


0.01


浩口水厂扩网工程

2077

1247

91

740

24.35


0.03


渔洋水厂扩网二期工程

817

491

36

291

9.58


0.01


2013

积玉口水厂扩网二期工程(续)

791

388

102

302

15.02


0.02


宏源水厂扩网二期工程

561

275

72

214

10.64


0.01


市自来水厂扩网四期工程

389

190

50

148

7.37


0.01


后湖水厂扩网二期工程

926

453

119

353

17.57


0.02


2014

市自来水厂扩网二期工程

967

519

106

342

14.31


0.03


市自来水厂扩网三期工程

273

147

30

97

4.05


0.01


田关水厂扩网三期工程

741

398

81

262

10.97


0.01


总口水厂扩网三期工程

628

337

69

222

9.31


0.01


运粮湖水厂扩网工程

400

215

44

142

5.93


0.01


龙湾水厂扩网三期工程

194

104

21

69

2.88


0.01


2015

市自来水厂扩网五期工程

634

381

74

180

8.62


0.01


油田水厂扩网四期工程

1086

652

126

308

14.76


0.02


老新水厂扩网工程

895

537

104

254

12.17

0.01

0.15

0.02

龙湾渔洋等水厂扩网续工程

372

223

43

106

5.06


0.01



合计 

16862

8796

1607

6459

244

0

0

0

2.1.3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成情况

1兴隆灌区完成情况

十二五期间兴隆灌区规划投资为35124.13万元。实际完成投资16503.00万元。

2泽口灌区完成情况

十二五期间泽口灌区(潜江部分)规划投资为14101.18万元。实际完成投资5705.00万元。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成情况见表2.1-2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成情况汇总表

2.1-2

实施          年份

项目名称

投资(万元)

工程量

小计

国家

省级

地方配套

土方(万m3)

石方(万m3)

砼(万m3)

钢筋(t)

2012

兴隆2012年度项目

2500

1500


1000

85.31

1.5599

0.6505

91.64

2013

兴隆2013年度项目

4670

2802

701

1167

154.41

1.4679

1.57

207

2014

兴隆2014年度项目

3333

2000

667

666

84.13

0.973

2.98

173.85

2015

兴隆2015年度项目

6000

4200

900

900

60.79

2.2902

2.31

589.33

2011

泽口灌区2011年度

285

171

57

57

13.17

0.11

0.079

7.58

2012

泽口灌区2012年度

570

342


228

23.84

0.32

0.22

13.06

泽口灌区2012年度追加

640

384


256

20.56

0.266

0.1425

29.08

2013

泽口灌区2013年度

1120

672

168

280

47.64

0.4272

0.3148

47

2014

泽口灌区2014年度

896

538

179

179

28.31

0.3285

0.2804

11

2015

泽口灌区2015年度

2194

1536

329

329

9.23

0.2136

0.8927

167.23


合计 

22208

14145

3001

5062

527.39

7.9563

9.4399

1336.77

2.1.4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完成情况

十二五期间计划对徐李闸、高场闸等2处水闸进行除险加固,规划投资为3000万元。实际完成兴隆一闸、二闸除险加固工程、高场南闸除险加固工程、徐李闸除险加固工程,共完成投资2233.52万元

2.1.5灌溉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完成情况

十二五期间计划对老新泵站更新改造规划改造中小型泵站156总投资19645.28万元。实际完成投资5627.14万元,其中潜江市万福河泵站更新改造一期工程投资500万元,龙湖河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投资2627.14万元,老新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投资2500.00万元。

2.1.6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完成情况

十二五期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规划投资12714.75万元。实际完成投资68249万元。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完成情况见表2.1-3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汇总表

2.1-3

项目名称

投资(万元)

工程量

小计

国家

省级

地方配套

土方(万m3)

石方(万m3)

砼(万m3)

钢筋(t)

潜江市2011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彭家滩项目

2200.44

800

800

600.44

112.82

0.0326

0.94

72.63

2012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

2500



2500

800




2012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关口项目

2200.13

800

800

600.13

75.63

0.00316

1.31

17.91

2013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

2500



2500

800




2013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直路河项目

2220.23

800

800

620.23

75.12

0.0045

1.3

13.95

2014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

2500



2500

800




潜江市2013年度农村小型水利设施补助资金建设甘家塔项目

217.5


197.5

20

5.06


0.078

8.13

潜江市2013年中央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竹根滩项目

488.89

420

20

48.89

14.66

0.071

0.29

9.83

2014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孙桥项目

2000.09

800

800

400.09

75.88

0.0034

1.29

30.34

2015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

2500



2500

800




2015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兴隆项目

2000

1000

800

200

59.34

0.032

1.58

47.95

2016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

1500



1500

500




  湖北省现代农业省级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方案(2015年)项目区

1122.06

1000


122.06

27.09

0.008

0.56

53.93

土地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44300

1500

41300

1500

1050.36

1.25

45.85

1853.59

合计 

68249.34

7120.00

45517.50

15611.84

4145.60

0.15

7.35

254.67

2.1.7水利血防工程完成情况

十二五期间水利血防工程规划总投资9978.00万元。实际完成上东干渠水利血防投资2050.00万元。

2.1.8汉江中下游综合治理项目工程完成情况

“十二五”规划期间汉江中下游综合治理项目投资为7000.00万元。实际完成7170.47万元。

汉江中下游综合治理项目完成情况见表2.1-4

汉江中下游综合治理项目完成情况汇总表

2.1-4

实施          年份

项目名称

工程规模

投资(万元)

工程量

小计

国家

省级

地方配套

土方(万m3)

石方(万m3)

砼(万m3)

钢筋(t)

2011

引江济汉工程长市村安置点交通桥


120

120



0.1

0.05

0.03

60.7

兴隆水利枢纽8#地渠系配套工程

500亩

35

35



0.6


0.08


2012

兴隆水利枢纽永丰垸临时占地土地剥离复垦工程

2186亩

656.28

656.28



87.48




引江济汉工程潜江段永久水系恢复工程

3500亩

234

234



8.1


0.25

12

2013

兴隆水利枢纽右C渣场农田水利工程

2186亩

162.35

162.35



2.46

0.1

0.15

10

2014

引江济汉工程渠道12标弃渣场表土剥离和复垦工程

1721.14亩

533.4

533.4



68.8




窑堤村农田水利工程

300亩

35

35



1.2




东荆河倒虹吸


4944.44

4944.44



143.95


1.97

1082

2015

引江济汉工程临时征地农田水利、土地平整等工程

2788亩

450

450



36


0.1



 合计


7170.47

7170.47

0

0

348.69

0.15

2.58

1164.7

2.1.9水资源保护工程完成情况

十二五规划期间水资源保护项目总投资4674.00万元。实际完成潜江市省级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投资5000.00万元。

2.1.10城市生态调水工程完成情况

十二五规划期间城市调水工程总投资12000.00万元,实际完成潜江市园林城区水系连通工程,投资14000万元。

2.2水利发展和改革现状

2.2.1 防洪减灾任务仍然艰巨

2.2.1.1防洪体系

受特殊区位、地质、气候影响,外洪内涝始终是影响全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制约因素,防汛抗洪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特点。

外江堤防是我市防汛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外江堤防共长168.3km(其中汉江干堤82.9km,东荆河堤85.4km),这是确保我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命堤。外江堤防经过多年修培,防汛能力不断增强,先后战胜195419641974197519831984200320048次大洪水。

但是外江堤防由于堤质差、渗浸严重,历史遗留的隐患没有彻底根除,内垸堤脚堰塘没有填平,因河床下切,河泓演变,滩岸逐年崩塌,并不断延伸,有的堤段已相当严重。全市堤段还有多处险工险段,每逢汛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险情。

2003年汉江大洪水后,我市进一步加大堤防整险加固力度,汉江、东荆河堤防的防汛安全系数有所提高。但仍有大部分险工险段未加以整治,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争取国家资金技术支持,进行全面的除险加固。内垸防洪工程主要是长湖库堤2.05km,上西荆河堤28.23km,田关河堤57.98km,内垸防汛河堤总长88.26km,主要防御来自荆门南部丘陵居高而下的洪水和长湖库水,自70年代以来,我市三次扩挖田关河,四次加固田关河、长湖库堤和上西荆河堤,但近几年,受资金限制,内垸防汛仍面临巨大压力

目前我市中小河流未进行有效治理中小河流的特点是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跌。特别是田关河、东干渠和上西荆河沿岸的重要城镇和粮食生产基地的防洪设施少、标准低,甚至部分堤段处于不设防状态,遇到洪水就造成较大洪涝灾害。再就是部分渠道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不合理的拦河设障、向河道倾倒垃圾、违章建筑等侵占河道的现象日渐增多,多年未实施清淤,致使渠道萎缩严重,行洪能力逐步降低,对所在地区城乡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2.2.1.2排涝体系

潜江境内雨量充沛,地势低洼,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疏浚开挖了一系列排水渠道,修建了一大批涵闸、泵站和城镇排水设施,基本形成了水利工程排涝体系,但目前整体治涝水平还不高,提排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现有工程的排涝效益。各地二级排水泵站排水能力基本上问题不大,只欠提排流量41.1m3/s,但外排能力较差,尚欠流量219.7m3/s,大部分泵站建在7080年代,机电设备老化严重,需新建一级泵站或增加湖泊调蓄能力,并对现有泵站实施更新改造。

潜江市中心城区(园林城区)位于潜江市汉南排区中上部,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对城区排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年汛期排涝时,外洪内涝往往同时发生,东荆河水位上涨迅猛,排区内渍水无法自排,必须经由幸福泵站提排。幸福泵站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现有装机容量4×1800kw,设计排涝流量102.4 m3/s,由于泵站初期设计以农田排涝为主,未考虑到中心城区的城市防洪排涝需求,泵站现有装机容量已经无法跟上潜江市城市发展的要求。

2.2.2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长期受干旱缺水的困扰

全市在年内四季均有干旱发生。春夏季出现连续一个月干旱无雨的机遇为5年一遇,连续两年连旱的频率为7年一遇,连续三年干旱的频率为15年一遇。据统计,19621963197119811986春旱,1956195919601961秋旱,19571966夏秋连旱,1978年四季连旱,2000发生特大干旱,干旱频率较高。

2水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潜江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124.6mm,实测最大降水量为1580.6mm,最小降水量为765mm,平均过境河流客水量499.8亿m3多年平均用水量为65097m3,其中:地下水用水量920m3,占总用水量的1.4%;地表水用水量64177m3,占总用水量的98.6%由于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境内无蓄水水库,水资源利用率低。随着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全市农业灌溉以引汉江水自流灌为主,由于灌区水利工程设施老化,毁坏严重,配套工程不完善,渠系水利用系数不高、效益差,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不能完全满足全市农田灌溉的需要,现状供水保证率只70%,有效灌溉面积89.41万亩,尚有18.74万亩农田灌溉得不到保障,主要分布在各灌区的末梢和高岗地带。

我市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成效显现。一大批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兴建开工工业用水和城乡生活用水量逐年递增,对供水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

3南水北调中线方案实施后,对我市的水资源配置影响

汉江是潜江东城区和江汉油田集中式生活供水水源地,同时也是全市农业灌溉和大型工业的主要取水水源地。全市工农业生产及群众生活用水主要依靠汉江(东荆河)过境客水,没有汉江,我们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丹江口水库下泄水量将减少,枯水流量加大,中水流量历时显著减少,势必加剧我市水资源供水矛盾。实施引济汉等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补充丹江口水库调水后汉江下游水源,实施东荆河倒虹管工程后,基本满足我市东城区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

2.2.3农村安全饮水任务依然艰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其工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处于劣势环境下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其走出深受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困扰的窘境。

建于“八五”、“九五”的部分工程,因规划布局、设计理念、投资限制等多方面原因,部分工程设计标准不高、工艺落后、设施陈旧落后,经过十几年的运行,导致水质和水量存在不安全隐患。由于使用、施工质量等多方面的原因,潜江市农村供水管网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现象,导致漏水严重,在水量上有一定损失。

随着丹江口水库加坝及南水北调工程建成运行,导致兴隆以下汉江干流水位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部分工程源保证率不满足要求。

为了使农村饮水安全这一民生工程、惠民工程长期发挥工程效益,农民群众的实惠,还要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机制,保障工程良性运行下去。

2.2.4水资源保护体系仍然脆弱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污染程度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根据市内主要河渠水体的抽样调查化验结果,一般都污染严重,应当加强对工业废水排放的管理和增建生产污水处理厂,同时对农用化肥、农药的使用品种及用量进行控制。目前,虽然加强了对重点区域和重点污染源以及群众长期反映的热点、难点污染源的治理,但也只是改善了部分重要水源地水质问题,整体治污能力跟不上排污量的增长,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环节薄弱。

水资源保护制度还不完善,2002年,我市组织编制了《潜江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目的是以水功能区划为依据,结合流域及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定不同水平年内不同水域水资源保护目标,运用各种治理工程与监督管理的措施,逐步实现水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保证水资源持续利用。但由于地方财力不足和缺少国家财政投入,目前该规划还没有全面实施,水资源保护体系还不健全,水资源污染现状依然严峻。

2.2.5水土流失现象仍然严重

潜江市土地水土流失仍然严重,不但耕地退化,土质脊薄,产量下降,还造成了河流渠道泥沙淤积,给行洪和排灌带来很大影响,目前水土流失在我市主要表现在下三个方面:

1)河渠迎水面水土流失严重。我市主要排灌渠道两边迎水面一般都有1020m左右的斜坡地,坡度大于25°,周边的农民大量耕种,一遇暴雨造成严重的浸蚀和冲刷,水土流失严重。

2)城市水土流失面积大。由于本市地势平坦,经济较发达,利于城市建设。城市水土流失是本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受人类活动影响大。以道路建设、城市开发、取土等多种工程为主,造成较短时间内水土流失大量发生。

潜江市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以大气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对土壤及其母质进行剥蚀、搬运和沉积为主,土壤颗粒被水流冲刷的同时,土壤的有机质和矿物营养元素也随之流失。水土流失形成主要是片蚀和面蚀。潜江市水土流失微度侵蚀面积1993.14 km2

2.2.6水利血防任务艰巨

我市一直把血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疫区水利工程建设中从实际出发,把水利与灭螺紧密结合起来。到目前为止我市的水利血防工程在血吸虫病防治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与血防目标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潜江市水利血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全面系统的水利血防规划,前期工作较薄弱;二是目前疫区仍有相当数量的已建和在建水利工程未结合血防措施同步实施;三是水利血防的灭螺措施还不够全面和成熟;四是现有水利血防机构不建全;五是水利血防工程尚无完善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六是水利血防工程投资渠道资金不明确,且配套资金压力太大,水利血防建设缺乏连续性。

根据2015年调查统计,现有血吸虫病人731人,其中:慢性血吸虫病病人数328人,晚期血吸虫病病人数403人,扩大化疗人数99877人。药物灭螺面积3229.61m2,晚血救治人数252

2.2.7管理不能适应新时期治水要求

2.2.7.1 水资源统一管理方面

1)我市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由于降水、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境内蓄水能力差,水的有效利用率不高,浪费水的问题突出,灌溉水利用系数低。

2)水资源管理体制混乱,产权不明确水资源体系还不完善,现有许多水法规过于笼统和原则,缺乏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我市水管体制仍停留在水利、城建、环保等多个部门分割,城乡脱离的多龙管水、政出多门的状态,难以形成合力,导致其责、权、利不明确,纠纷不断,完整的水市场难以形成,各用水单位的水资源使用权界定不清,造成缺水与浪费并存,排污与治污并存,管事不收费与收费不管事并存,保护与破坏并存。

3)水行政执法困难公民的水法治意识不强,对水法律法规的了解十分有限,群体性水行政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渠道迎水面大面积耕种,侵占渠道违章建房,汛期在河道设置拦河渔具现象屡禁不止。部分地方行政力量干预执法,水政执法人员素质整体不高,专项经费不足,水行政执法困难严重。

2.2.7.2 水利建设管理方面

一是水利建设管理五制还需完善和落实。如:部分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缺乏对项目法人进行有效的管理、考核、激励机制,行政监督手段不够,有些监理单位人员数量、素质和监理手段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二是水利建筑市场还需规范。如:少数地方存在地方保护、行政干预转包或违法分包工程等现象。三是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不高,还有部分施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影响了工程的正常运行。

2.2.7.3 水文信息方面

当前,我市水文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着年久失修、陈旧老化、观测手段落后、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水文信息的数字化采集能力严重不足,信息传输、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信息资源要素不齐,集约化程度低。

全市现有26个涵闸泵站水雨情监测站,均采用人工观测、人工电话报汛,信息传递慢,畅通保证率不高。自动化程度高的水雨情观测站,我市才刚刚起步,仅兴隆一闸、兴隆二闸、跃进闸、蚌湖闸安装了遥测设备

2.2.7.4 水利信息化建设还较落后

我局建立了办公大楼计算机局域网,接通国际互联网,在部分河渠建立了水位、流量自动监测站,采用虚拟服务器开通了潜江水利信息网站。

我市水利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水利信息化在防汛减灾、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水利政务等水利业务中的应用水平整体不高,存在水利信息资源不足和资源共享困难等突出问题。全市水利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对以信息化促进和带动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的认识还不深刻,重视不够,紧迫感不强,与中央、省对水利信息化的要求相比有较大差距,水利信息化建设存在投资渠道少、建设项目小,形成不了规模等突出问题。

2.3 总体评价

总体来讲,通过“十二五”期间水利的建设,防洪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除涝能力得到恢复水利建设管理逐步规范农村水利建设得到发展水资源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水生态水环境得到改善水利改革逐步深入科技兴水战略得到积极实施水利信息化工程初步启动。为我市“十三五”期间水利发展和改革更上一个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经济社会发展及对水利的要求

3.1期间面临的新形势及新要求

3.1.1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

期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是: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1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8%森林覆盖率达到19.6%,森林蓄积量255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96.7立方米。

3.1.2 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各种资源供需矛盾逐年加剧,水旱灾害始终对全市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潜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特殊的客观自然条件,决定了水务问题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务建设提出了如下的新要求: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需求,要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确保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建立现代化水利支撑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潜江水务保障能力。

2)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求,要求加快民生水利建设。按照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的要求,提出民生水利方面的主要建设任务。在建设、管理、改革等各个领域和环节,都要以是否符合民生要求、是否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把群众受益与否、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基本标准,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

3)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公共事件的需求,要求不断提高复杂条件下水利防灾减灾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提高水利防灾减灾整体水平,要做到三个落实三个加强和提高三种能力三个落实即:落实全市防灾减灾规划,落实各类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落实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队伍;三个加强即:加强自然灾害评估,加强自然灾害应急宣传教育,;加强协调与配合;提高三种能力即: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提高自然灾害应急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

4)建设生态文明的需求,要求转变粗放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兴利与防害结合,开发与保护并举,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由粗放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方式逐步转向集约利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以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各要素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5)消除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构建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的需求,要求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坚持创新意识,逐步完善全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新体制;转变职能,突出和加强政府水管理中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加强水利行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能力建设。

6)完成新时期、新阶段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任务的需求,要求全面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水利行业能力,要着力从水文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建设、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应急管理能力、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全市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3.2水利发展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

3.2.1 水利发展有利条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水利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指出,水是生态之基,水利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2013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水利部发布了《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随后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通过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代表性和典型性较强的城市,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探索符合我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条件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模式,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为进一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2014年水利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将潜江市列为第二批全国试点城市之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支持绿色发展,习近平在调研中强调,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中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潜江市水利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中央加大了对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子,为水利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近几年来,每年都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冬春水利建设工作;每年都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或联系农业的领导任副指挥长,相关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水利建设指挥部;每年都明确35个市办重点工程,组建由市领导挂帅的督办组,深入一线,重点督办、巡回督办;每年市主要领导都主持召开现场督办会,督进度,督质量,抓平衡,为水利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是科技进步与能力建设为水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经过50多年的水利建设,我市水利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存量不断增加,同时在水利规划、设计、科研、建设、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一支基础扎实、作风过硬的技术和管理队伍;水利科技和水利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在新材料、新方法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为依法治水、科学治水,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加快水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促进水利改革不断深化,为水利发展添加了活力。

是多年来水利不断建立和完善规划体系,强化依法行政,加强制度化建设,推动体制和科技创新,为水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是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政策和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

综上所述,进入21世纪,水利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水利行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发展步伐,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支撑与保障。

3.2.2 主要制约因素

我市气候条件特殊,江河自然状况复杂,水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江河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任务艰巨,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制约了我市水利发展的深入推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是受自然地理,气候和社会经济等客观条件影响,防洪减灾任务仍然艰巨。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我市洪涝干旱灾害时常发生。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发生汉江、东荆河外江防汛,田关河、上西荆河等内垸防汛年年发生,每逢汛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险情。枯水季节又受干旱缺水的严重威胁,泽口灌区常常开机提灌, 2000年我市曾发生罕见特大干旱,内垸大小河渠干涸见底,造成农业损失惨重,我市防洪减灾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潜江市属水网湖区,境内河流密布,均属典型的平原区河流,人民群众依河而居,各种生活垃圾、粪便直排入河流,造成河道水质恶化、淤塞。加之农村居民在河流迎水面私耕乱种、肆意取土,引起河道塌坡、脱坡现象比较普遍,进一步加剧了河流淤塞。市内局部水系连通性差,水体流动性差,河道水环境容量较小。部分河渠湖泊未按设计标准建设,排水不畅,致使河道两侧及周围大面积农田受洪涝影响严重,为钉螺滋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导致血吸虫病疫情严重,同时,由引水灌溉闸流入垸内的钉螺,也加重了灌区血吸虫病疫情。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工厂逐渐向农村转移,工业废水、养殖场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河道,对水体污染较重。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污染面广、量大,对水环境污染不可忽视,除化肥、农药以外,由规模化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形成的污染已成为水环境的重要因素。

是由于各地在追求经济增长过程中,忽视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顾资源、环境条件,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剧了洪水风险、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同时,受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移民安置等外部建设条件的约束,水利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制约因素,加重了治水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治水难度加大。

是经济发展布局与水资源分布不相匹配,水利工作愈为复杂,工程建设难度加大,水利建设成本不断增加。

是由于国家稳定的水利投资体制尚未健全,各级财政的水利投资还不能满足水利建设的需要,制约了水利的发展。

是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影响了对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

是基层水管单位机制不活,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管理设施陈旧落后,职工队伍不稳,基层水利发展后劲不足。

是工程老化失修严重,配套率低 我市大多数水利工程建于六、七十年代,由于历史原因,设计标准偏低,建设质量较差,工程不配套,加之长期以来重建轻管思想尚未从根本上扭转,管理粗放,手段落后,经费不足,缺乏工程良性运行机制,致使许多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有些工程己达到设计使用寿命,面临报废或重建,一部分工程急需加固和改造。水利工程续建配套改造的任务十分繁重。

是农民群众投入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高。随着中央三农政策的调整,农村税费改革后两工取消,农业税全免,种粮有补贴,村内公益事业实行民主决策,我市开展一事一议筹资额度每人每年限额仅为15元。一系列亲民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农民负担,但同时也淡漠了部分群众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的热情,部分农民片面的认为:兴修水利、管好工程设施是公益性事情,应由财政买单,许多村组很难将一事一议资金收缴到位,且农民工外出务工越来越多,增加了水利建设中筹资筹劳的难度。


4   水利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原则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水系特点,决定了我既有丰富的水资源优势,也是水旱灾害易发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矛盾依然存在。水利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必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通过“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的实施,将为我市“五个潜江” 建设,打造潜江经济“升级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4.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国家法律、法规;

2)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行业规划。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编制规划的要求和有关文件。

4)水利部《关于做好全国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省水利厅《湖北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划编制工作安排的通知》。

5)《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1990年修订)、《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2009年修订)、《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报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规划》、《四湖流域综合规划》、《潜江市农村水利综合规划(2008-2020)》等有关资料。

6)《潜江县志》、《潜江水利志》、《潜江统计年鉴(2013)》等相关关资料。

7)其它各相关水利专题规划。

4.2规划水平年

现状水平年:2015

规划水平年:2020

4.3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等系列治水思想和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布局科学、功能完善,工程配套、管理精细,水旱无忧、灌排自如,配置合理、节水高效,河畅水清、山川秀美,碧水长流、人水和谐”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以促进人水和谐、维护河流健康、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防洪保安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民服务能力、依法行政与依法治水管水能力、行业发展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依法治水,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建立多元化水利投入机制,逐步建立功能完善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合理高效的水资源配置利用体系、自然生态的水资源环境保护体系、科学规范的水利管理体系

4.4规划原则

“十”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应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共建共享,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优先领域,保障水利建设的成果惠及全人民群众。

2、坚持人水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把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3、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协调发展,把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要围绕地区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和粮食安全保障战略,统筹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坚持改革创新,提升管理水平,把构建法制完备、体制健全、机制合理的水管理体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要积极推进水利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创新,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

5、坚持现代化方向,推进科技进步,把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要不断提升水利科技支撑能力,努力构建与现代水利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保障体系,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4.5 总体思路

“十”期间,我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概括为:着力打造“四个水利”,建设完善“四大体系”,大幅提升“八个能力”。

一是加快建设工程水利,基本建成重点流域和区域较完善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加快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东荆河河口整治工程、四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汉江东荆河堤防加固工程、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努力解决防洪能力不足问题,建成较为完善的流域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加大内垸堤防未达标堤和险工险段治理力度,继续实施好外排泵站工程建设。加快大型骨干泵站技改步伐。加强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二是积极推进资源水利,基本建成城乡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以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为核心,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倾心构筑民生水利,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管理和运行保障体系。2020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调整、巩固、升级、提高,全面完成兴隆灌区和泽口灌区(潜江部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推进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解决好关系群众生命安全、生活保障、人居环境等方面的涉水问题。强化水利管理,健全应对突发性水危机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四是同步打造生态水利,基本建成水环境保护和河湖生态健康保障体系。全面实施返湾湖、借粮湖、马昌湖等生态修复项目,着力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确保水生态安全。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城市水系连通工程建设,通过中小河流项目开展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整治,对农村沟渠与排水系统进行建设和整治。继续实施四湖流域水利血防工程,保障农村人居生活环境

要把水利建设与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注重效益、建管并重,加快水利科学发展,服务潜江经济升级。重点要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提升防洪保安能力;着力推进民生水利工程,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加强排灌工程建设,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强化法规和制度建设,提升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水管水能力;完善建设管理新机制,提升行业发展能力;加强行业队伍建设,提升科学发展能力。

5  发展 的主要目标

5.1工程建设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等规范、规程,结合省水利厅2000年批复的《湖北省潜江市兴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报告》、《湖北省泽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报告》以及2006年省水利厅批复的《湖北省潜江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报告》、2007年省水利厅批复的《湖北省四湖流域综合规划报告》等相关规划文件要求,工程设计标准为:

灌溉工程设计标准:灌溉保证率为85%,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灌水率采用0.59m3/s/万亩。

排涝工程设计标准:城区为20年一遇1日暴雨1日排;乡镇为10年一遇3日暴雨5日排至作物耐淹深度。

防洪工程设计标准:城市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安全抵御1964年型洪水);乡镇防洪标准四湖上区长湖、田关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四湖中下区防洪标准为35年一遇(总干渠等排水干渠在二级泵站不超过10年一遇排水流量的条件下,安全防御1996年型洪水);汉南片防洪标准参照四湖中下区规划标准执行。

农村饮水安全标准: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水量标准按人每天可获得水量达到80升,最低不得低于60升;方便程度为所有用水户均供水到户;供水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5%

5.2防洪抗旱减灾目标

2020年,潜江市城区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汉江、东荆河防御1964年洪水),田关河、中干渠、上西荆河、东干渠、城南河等重要河道防洪标准达到或超过20年一遇,一般乡镇河道防洪标准达到或超过10年一遇。全面提高排涝能力,一般农田排涝标准全部达到10年一遇以上人口集中的城镇地区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水闸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全面降低病险率,中小河流重要河段防洪标准显著提高。

5.3民生水利目标

2020年,在全面解决全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的基础上调整、巩固、升级、提高;完成现有病险水闸加固,大幅度降低水闸病险率;加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防旱抗旱能力,兴隆和泽口两个大型灌区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改善灌溉面积117.86万亩;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水利血防工作。

5.4水资源开发利用目标

2020年,基本建立城市应急水源保障体系。全年供水能力新增1.42亿m3用水总量控制在8.22亿m3左右,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更趋合理。

5.5水资源节约保护目标

2020年,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城镇污废水处理量、污水处理回用量、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均要达到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地表水质量标准努力实现政府批准的《潜江市水功能区划》确定的目标。

5.6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目标

2020年,通过对小流域各项治理措施的配套完善,基本控制水土流失,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04km2。为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效改善农村水环境,满足农村饮用水和灌溉用水需求,应采取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实行水环境综合整治新增河湖生态修复面积134km2

5.7水建设目标

继续完善水利法规体系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行政审批。

5.8水行业能力建设目标

继续加强科研、水文、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防汛抗旱决策指挥和预警预报系统。建设结构合理、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5.9水改革管理目标

深化水利改革,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管理体制。开展水量分配工作,不断完善水污染管理、投融资、水价形成、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6  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

6.1总体布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潜江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围绕“打造升级版、建设先行区”为主题,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契机,牢牢把握“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基本思路,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统筹考虑城市空间发展、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国土资源利用与水生态系统的配置。通过汉江、东荆河堤防整治和生态治理,构建滨江绿色生态风景线;通过引江水入城、江河湖连通、水生态修复等工程,将新旧城区水系贯通;以襄岳线、潜监线为重点,搞好区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与保护,开展生态水利示范片建设。坚持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挖掘和发扬潜江水文化,使文化与生态建设相融合,提高城市承载力和城市软实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将潜江建成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诗画城市。

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水生态文明试点创建工作的精神,潜江市被水利部批准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推进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明确了潜江市今后水利事业发展方向。根据潜江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条件、产业发展特点等,构建潜江一心一带两区的总体格局。通过重点工程建设把潜江打造成为具有水乡园林、历史人文特色的生态型宜居城市,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6.2水建设主要任务

6.2.1防洪减灾

一是全面启动汉江、东荆河堤防加固工程建设。二是加快实施老新泵站更新改造和新干渠等外排泵站新建设。三是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全面加快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相适应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建设,保障城市防洪安全,结合提高排涝标准改善城市水环境。是开展农村河道整治项目五是尽快实施东荆河河口整治工程、四湖流域综合整治项目、汉南河流域综合治理、田关河流域治理项目。

6.2.1.1汉江、东荆河堤防整险加固及岸线整治

潜江市的外江防洪工程,主要是堤防,抵御汉江、东荆河外来洪水。汉江流经荆门市沙洋县后自高石碑镇渊头进入我市,从竹根滩镇大王庙出境至仙桃,堤防桩号259+689~199+200,长82.91 km,堤顶高程45.28~42.41m,面宽都是5m以上。

东荆河为汉江的分洪道,于泽口龙头拐,从渔洋镇新沟出境至仙桃,两岸防洪堤长85.36km,堤防桩号67+830~13+666,堤顶高程43.08~38.89m,面宽都在4.5m以上。受地形条件和气候影响,上游常因集中性暴雨而突发峰高量大的洪水,加之出口受长江水位顶托影响,洪水在中下游(我市境内)滞留时间长,增加了堤防压力。

1堤防加固工程堤顶高程按1964年最高洪水线加高1.5m,堤顶面宽8.0m,内外坡比13;堤内一级平台宽8.0m,高程与设计堤顶垂高5m,边坡1:3;堤内二级平台(内护脚)宽30m,高程与设计堤顶垂高7m,边坡1:2十三五期间,计划加高培厚、填塘围基堤防14处,长53.3km,完成土方613m3。其中汉江5处,长16km,土方240m3;东荆河9处,长37.3km,土方373m3。规划总投资55582万元,其中汉江堤防加固21860万元,东荆河堤防加固33722万元。建设内容详见表6.2-1


  “十三五”规划汉江、东荆河堤防加固工程建设内容表

6.2-1

序号

工程名称

起止桩号

长度(m)

土方 (万m3)

(一)

汉江堤防加固


16000

240

1

填塘工程

汉右224+100-227+100

3000

45

2

堤防外帮

汉右214+400-220+400

6000

90

3

堤后盖重

汉右214+400-215+900

1500

22.5

4

堤防内帮






荆右9+500-12+500

3000

45



荆右6+000-8+500

2500

37.5

(二)

东荆河堤防加固


37300

373

1

加高培厚

荆右13+403-30+103

16700

167



荆左13+666-26+466

12800

128

2

堤后盖重

荆左18+200-20+000

1800

18



荆左13+600-14+600

1000

10



荆左31+400-31+900

500

5



荆左48+000-48+200

200

2



荆左56+200-57+500

1300

13



荆右21+000-23+000

2000

20



荆右41+100-42+100

1000

10

2险段整治加固一是重点整治加固险段25处,长16.16km,土方90.72m3,石方28.77m3。其中汉江干堤11处,长6.64km;东荆河堤防14处,长9.52km。彻底整治护岸、崩岸险段,整修并延长护坡,抛石固脚,修建防渗墙,钻探灌浆等综合整险加固。规划总投资36698.79万元,其中汉江堤防险段整治16480.53万元,东荆河堤防加固20218.26万元。汉江、东荆河险工险段整治规划表详见下表。

   

“十三五”规划汉江、东荆河险工险段整治规划表

6.2-2

  

工程名称

起止桩号

长度         (m)

险情分析

整险措施

工程量

土方
(m3)

石方
(m3)

汉江


5939



48.59

3.22

1

杨家潭

2+950-3+500

550

青沙管涌

外加培、内填护

4.24


2

王家拐

207+000-207+950

950

散浸、管涌

外抛石、堤后盖重

4.5

1.05

3

荷叶坑

212+200-212+620

420

散浸、管涌

外加培内填塘、堤后盖重

3.8


4

杨林洲

214+300-215+000

700

管涌

外加培、外抛石

3.2

0.52

5

龙头拐

221+000-221+300

300

堤外冲刷、脱坡

外护堤、护脚、堤后盖重

4.5

0.45

6

肖家窑

227+000-227+250

250

散浸

内填潭、外加陪

2.5


7

普渡庵

228+220-228+900

680

管涌

外加培、内填护

6.85


8

张家潭

237+300-238+100

800

风浪冲刷

内填护、外加陪

10


9

兴隆镇

256+200-256+800

600

散浸

内填护、外抛石

4.5

1.2

10

渊头

259+000-259+689

689

散浸

内填护

4.5


东荆河


9525



36.73

24.5

1

卢家滩

15+000-15+800

800

外滩崩挫

护岸及抛石固脚

4

3.2

2

杨家场

18+100-18+300

200

外崩内浸

护岸及抛石固脚、内平台

2.4

0.5

3

朱家月

22+180-23+350

1170

散浸

内外平台整治

10


4

胡家月

26+000-26+750

750

外滩崩挫

护岸及抛石固脚


3

5

高湖台

31+525-32+050

525

外滩崩挫

抛石固脚


1.05

6

红军月

34+700-35+400

700

外滩崩挫

护岸及抛石固脚

3.5

2.85

7

沙月子

39+400-41+000

1600

外崩内浸

护岸及抛石固脚、内平台

9.28

4

8

筛子脑

45+000-45+850

850

外滩崩挫

抛石镇脚


2.13

9

新沟坝

67+600-67+830

230

外滩崩挫

护岸及抛石固脚


0.92

10

舒家榨

17+370-17+550

180

管涌

内外平台整治

3.24


11

郑家月

31+200-31+500

300

外滩崩挫

内平台及抛石固脚

1.75

0.75

12

力家月

35+350-36+250

900

外滩崩挫

护岸及抛石固脚


3.6

13

棉条湾

41+850-42+170

320

散浸、管涌

内平台及锥探灌浆

2.56


14

黄家窑

38+500-39+500

1000

外滩崩挫

抛石固脚


2.5

3整治穿堤建筑物。市域内沿汉江、东荆河堤防建有穿堤建筑工程11处,拟对其中的3处进行除险加固。十三五期间,应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对建设年代久,设施老化的谢湾闸、朱家台闸、老新防洪闸等沿江建筑物进行整治,主要是对建筑物进行整险加固,更换机电及金属结构设备,对外引渠进行清淤、固岸护坡。此项投资约为3400.00万元

4堤顶道路整治。汉江及东荆河堤顶道路部分已修建为泥结石路面,但是还有部分路段为土质路面严重影响防汛抢险的实施,十三五期间拟对堤进行路面改造,其中汉江堤面碎石路建设工程11km,混凝土路面为5km(穿过市区路面);东荆河堤碎石路2.4km,混凝土路面为27.07km规划总投资2325.2万元。汉江、东荆河堤顶道路整治规划表详见下表。

      “十三五”规划汉江、东荆河堤顶道路整治规划表

6.2-3

序号

工程名称

起止桩号

长度(m)

土方

(万m3)

石方

(万m3)

(万m3)

(一)

汉江


16000

1.6

0.44

0.63

1

堤顶碎石路


11000

1.1

0.44




荆右9+500-12+50

3000

0.3

0.12




荆右6+000-8+000

2000

0.2

0.08




汉右214+400-220+400

6000

0.6

0.24


2

混凝土路面

荆右2+500-7+500

5000

0.5


0.63

(二)

东荆河


29469

1

0.4


1

堤顶碎石路

21+000-23+400

2400

0.24

0.1


2

混凝土路面

荆左0+000-13+666

13666






荆右0+000-13+403

13403





小计


45469

2.6

0.84

0.63

十三五期间外江防洪工程建设总投资98005.99万元。其中汉江、东荆河堤防加固工程55582万元,险工险段整治36698.79万元整治穿堤建筑物3400.00万元,堤顶道路整治2325.2万元

6.2.1.2泵站更新改造工程

1)大型灌溉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

老新泵站共有13站,即老新站、周矶站、刘桥二站、凡场站、公路河站、赵台站、半头湖站、新林站、柴铺站、龙骨滩站、前湖站、东大站、东风站。总装机5410950kw,该站主要负责四湖片的灌溉与排涝任务,其中灌溉受益面积11万亩,排涝面积16.60万亩,设计流量134.90m3/s

它们大都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有轴流泵,还有污工泵。经过多年运行,所有污工泵损坏,停止投入使用。主电机绝缘性能较差;主水泵轴承磨损严重,机组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油;工作叶轮气蚀严重。同时由于以前安装质量差,导致机组磨损大,噪音大,且装置效率低。

针对泵站的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恢复泵站的设计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受益区中的作用,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的主要任务为:

(1)主机组、电气设备、辅助设备等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

(2)泵房主体工程、进出水建筑物及排涝闸等水工建筑物的加固、维修、拆除重建;

(3)拦污、清污、断流、检修、起重等辅助设施和金属结构的更新改造;

(4)泵站运行自动化监控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5)工程管理设施和环境的完善或建设;

(6)建立健全的各级管理机制,明确任务和职责,落实管理经费,积极推行管养分离。

现已完成老新站部分改造工程,十三五期间,我市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投资5000万元。

2)老新二站新建工程

我市四湖田南片地处四湖地区中区,排区面积886.89km2,内有耕地面积48.28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42%。是国家粮、棉、猪生产基地,也是我市主要的农作物产区,地位十分重要。

由于田南片地势平坦,西北高东南低,地面高程最高33m,最低26m,自然坡降1/4000,建国以来,该片虽然开挖了大量河渠和兴建了一批水利骨干工程,抗灾能力有所增强,但随着区域性水势变化,现有的水利工程设施远不能适应该片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防洪抗灾能力脆弱,水利基础设施落后,渍涝灾害经常发生,特别是1999年、2003年和2004年的渍涝灾害,给该片工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损失。

解决我市田南片渍涝灾害的最有效办法是增加外排能力,老新二站规划在老新一站出水渠右侧、东荆河堤内,与一站距离约220m。该站建成后,实行统一调度,在解决我市四湖片境内农田渍水的同时,直排伍场以上总干渠渍水,配合上区田关泵站同排长湖渍水,腾空长湖,给四湖上中区防洪排涝创造有利条件,实现一站多用。按我市四湖片排涝面积及十年一遇三日暴雨五日排完排涝标准,拟定排涝流量为80m3/s,装机容量3×2100kw,主体工程由20km的排水渠、拦污栅、泵房、变电站、防洪闸等组成,预计工程总投资2780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经下达批复。

十三五期间,我市泵站更新改造项目投资32800万元,其中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投资5000万元,老新二站新建工程投资27800万元

6.2.1.3 城市防洪工程建设

根据《潜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规划范围为园林城区辖区面积41km2,新城区面积19 km2,城区总面积60 km2。规划城市人口近期为15万人,远期30万人。

园林城区排涝范围:东起城东河,西抵东荆河,北靠潜江开发区,南至总口二支渠,总面积114 km2。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已基本形成完整的灌溉排涝体系,园林城区现有大小排涝泵站8座,总装机容量1915kw。根据现有工程的排涝能力,还不能满足整个城区的排水要求,且由于地势和区域规划的调整,仍然存在灌溉排涝死角,经常受淹。

1)规划在佘口闸上游,将城南河与百里长渠水通过杨市五支渠连通,新建杨市泵站将涝水直接排入东荆河。考虑到部分涝水可以通过城东河和城南河下泄,由幸福电排站排出,规划新建杨市泵站设计流量40m3/s,扩挖延伸杨市五支渠至东荆河,完善沿线配套设施,规划投资25000万元。

2)规划新建月波泵站,重建总口一支渠泵站。月波泵站主要负责东荆河以东,百里长渠西,318国道和沪蓉高速之间排水任务,排水范围内有园林工业园区,及园林镇袁桥、梅咀村、月波村等农田排水,彻底解决西区排水难的问题。设计装机容量2×155kw。总口一支渠泵站重建工程拟建于总口一支渠泵站处,主要承担杨市六支渠以南,总口二支渠以北,百里长渠以东,城南河以西的排水任务。该排区原土地属性主要为农田,现规划为工业开发园区,为同时考虑工业区3km2和农田7.5km2排水任务,总承雨面积10.5km2。需重建总口一支渠泵站,安装3×155kw机组。规划投资950万元。

十三五期间,城市防洪工程建设25950万元,其中杨市泵站投资25000万元,新建月波泵站、重建总口一支渠泵站投资950万元。

6.2.1.4 农村河道整治项目

1)中小河流河道治理项目

我市中小河流河道治理项目共立项5个,分别为东干渠、上西荆河、下西荆河(浩口段)、曾大河、田关河(积玉口段)。其中田关河(积玉口段)和东干渠项目已下达资金计划并进行实施,上西荆河、下西荆河(浩口段)、曾大河未实施,规划在“十三五”内进行实施,规划投资8925.70万元。

2)中小河流治理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项目

我市中小河流治理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项目共立项11个,分别为运粮湖、浩口、后湖、张金、龙湾、老新、熊口、竹根滩、渔洋、杨市、周矶项目区。这些项目区内渠道都是以城区防洪、乡镇防洪和农田保护为主,在未进行整治前,大部分都是在20世纪70~80年代通过群众投劳进行治理,整个河流治理总体滞后,仍处于“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局面。特别是近年来极端天气频频发生,中小河流常发生集中暴雨,形成较大洪水,造成比较严重的洪涝灾害。目前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已完成张金、浩口、后湖3个项目区,故不计费用考虑。本次规划对运粮湖、龙湾、老新、熊口、竹根滩、渔洋、杨市、周矶项目区河道进行治理总长度为175.69km,整个项目总投资21405.15万元。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规划情况详见下表。

“十三五”规划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规划表

6.2-4

序号

所在河流

项目名称

长度(km)

项目保护人口
(万人)

改善灌排面积
(万亩)

排涝受益面积
(万亩)

总投资(万元)

1

运粮河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运粮湖项目区

18.55

1.87

8.26

5.68

2821.5

2

龙湖河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龙湾项目区

24.85

2.09

13.56

9.32

2903.8

3

通城河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老新项目区

16.87

4.75

15.72

10.81

2665.39

4

中沙河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熊口项目区

22.80

1.81

8.16

5.61

1957.5

5

通顺河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竹根滩项目区

25.61

5.79

16.44

11.30

2733.26

6

百里长渠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渔洋项目区

21.00

7.02

25.56

17.57

2766.2

7

城东河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杨市项目区

22.00

2.7

18.12

12.46

2892

8

长白渠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周矶项目区

24.00

2.22

7.32

5.03

2665.5

9

上西荆河

潜江市上西荆河河道治理工程

18.8

26.9

33.3

33.3

2994

10

下西荆河

潜江市下西荆河(浩口段)河道治理工程

14

3.7

4.8

4.8

2956

11

曾大河

潜江市曾大河河道治理工程

12.5

4.6

7.69

4.35

2975.7

3)农村河道综合整治项目

潜江属于平原河网地区,农村河道河面狭窄长度大,此次规划范围为浩口镇、积玉口镇、杨市办事处、总口管理区、熊口镇、熊口管理区、龙湾镇等8个镇(处、区)农村河道427条。由于农村河道多无防洪设施,遇到常遇洪水就可能造成较大的洪水灾害;由于流域内水土流失现象的增多,加之向河道中倾倒垃圾的行为也时有发生,河道大体积塌岸崩岸致使河道萎缩严重,行洪能力大大降低,已经严重威胁到农村人民的生产生活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农村河道综合整治项目规划投资69700万元。

“十三五”期间规划农村河道总投100030.85万元,其中中小河流河道治理投资8925.70万元,中小河流治理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项目项目总投资21405.15万元,农村河道综合整治项目规划投资69700万元。

6.2.1.5 东荆河河口整治工程

东荆河是汉江下游唯一的天然分流河道,其分流比直接关系着汉江下游的防洪安全和东荆河沿线的用水安全。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汉江中下游水量的减少,用水安全和水污染情况将进一步恶化。早日恢复东荆河分流能力,减小汉江中下游的防洪和抗旱压力,实施东荆河河口综合整治项目显得非常必要。东荆河河口综合整治项目包括以下一些工程措施:

1.汉江泽口河段河势控制工程

水沙条件的变化和特定的河道地质,使泽口河湾段河势发生了变化,直接导致了梁滩岸线的崩退和主流线的改变,主流远离东荆河河口。必须采取工程措施,通过护岸工程限制河宽发展;采用长短丁坝挑流改变河泓线的位置;通过修建鱼咀工程,诱导主流变化;延长上游代河口和罐头尖护坡稳定上游有利河势等,以期逐步恢复东荆河分流比,使东荆河进流满足汉江中下游防洪及水资源的总体配置要求。建议加大河口综合整治的实施力度,结合航道整治措施,同时在拦门沙洲上修建水工建筑,改变主流线位置,消除拦门沙洲对河口进流的影响。

2.东荆河河口段河道疏挖工程

按照汉江枯水期东荆河进流的要求,一是对东荆河口门沙洲和江心滩进行机械挖淤;二是在东荆河口上游约3.1km处的右岸侧开挖长约1.0km人工河槽;三是对东荆河河首段(至田关闸)全长17.8km的河道进行机械疏挖和治理,使东荆河能维持原有分流能力。

在东荆河河口上游约3.1km处的右岸侧开挖长约1.0km人工河槽;且在人工河槽上游端的左侧河中增设一座顺坝,将主流逼向右岸侧,顺坝长150m。同时要对东荆河进行治理,使东荆河能维持现有分流能力。

3.东荆河河口段岸坡生态护坡工程

东荆河河口距离潜江市新城区仅2.1km,随着潜江市新城区的建设日趋完善,东荆河成了新老城区的分界线。将东荆河河口段堤防按照城市防洪的标准进行建设,疏挖河道的土方可以用来加固外平台和堤身;通过对城区段的东荆河河道进行护砌,既可美化城市外滩又可以提高城区段河道的行洪能力。

4.城区堤防段城市外滩景观建设工程

在湖北省汉江流域中下游现代水利建设的背景下完全有条件对城市段堤防路面进行硬化,改善城市防洪交通条件;北起东荆河三桥(桩号为荆左3+010),南至东荆河一桥(桩号为荆左10+620),长度约7600m,是新老城区结合部的外滩,该范围内左岸有丁家埠、深河潭险段,右岸有杨家潭险段。在两桥之间有国道318复线桥(桩号为荆左4+890)横跨东荆河,城区堤防段城市景观建设可结合险段整治同时建设,建设范围以318复线桥为中心向南北延伸。东荆河外滩可以将城市景观与岸坡边滩护砌整治相结合,建设生态护坡和亲水平台等人文景观。

该项目已经纳入《汉江中下游河道治理规划》,工程静态总投资为159679万元,主要工程量包括土方开挖1160.40万m3,土方回填782.73m3,雷诺护垫302.23万m2

6.2.1.6四湖流域综合整治项目

1白鹭湖退田还湖工程

白鹭湖位于四湖流域中区上半部的中间部位,与洪湖、长湖和三湖并称“四湖”,具有洪水调蓄、灌溉、生态等多种自然功能。早期的白鹭湖是一个面积85.73km2的天然湖泊,可以与天然渠道相通,随着江河水位的变化自由进行水量交换,同时具有与洪湖媲美的生态环境。上世纪50年代是一个白鹭成群、水满鱼肥的湖泊,发挥着涵养水源、调节洪水和生物繁衍等作用。

1958年开始,在白鹭湖地段西起万福闸,东至冉家集,从湖中心穿过开挖总干渠23km,使得湖水排泄通畅,接着开辟了白鹭湖农场(现白鹭湖管理区),农场总面积为48 km21966年以伍家场为起点,横跨白鹭湖开挖五岔河,使湖泊得到进一步围垦。现在白鹭湖基本上被开垦成为耕地和鱼池,只剩下水面4.2 km2(渔池)。随着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历史上数次水利工程建设及围湖垦殖、退湖等阻隔过程,白鹭湖至今已萎缩殆尽,原有的湖泊功能基本丧失,生态现状十分脆弱。恢复白鹭湖湖面,对白鹭湖进行生态修复,逐步恢复其湖泊功能急需提上议程。同时,白鹭湖还是洪湖的“前置湖”,总干渠来水进入白鹭湖,经过湖泊降解、自净过程后经总干渠排入洪湖,因此,白鹭湖生态修复湖对总干渠防洪及洪湖的水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考虑试点期长度,试点期主要开展白鹭湖退田还湖工程。

白鹭湖退田还湖范围北靠总干渠,南临五岔河,东沿扬家渠北伸接白露湖泵站西排渠,经赵台渠与总干渠衔接;西沿田阳一支渠,接杜家垸、陈家垸围堤(东侧)直抵九湖泵站与五岔河衔接,围堤全长20.7km,其中利用总干渠堤及五岔河堤6.44km、杜家垸、陈家垸围堤3.8km,新建围堤10.46km,另计三汊河引水渠两岸堤防4.0km。白露湖围堤高程30.5m,最高控制水位28.7m,排水期最低水位26.5m,调蓄容积3720m3。除围堤外,共建涵闸4座,退田还湖采用将区域1038户居住人口迁出的单退方式。

在总干渠田阳处建进洪闸,设计流量100m3/s;在伍岔河分县河处建泄水闸,设计流量30m3/s;为扩大调蓄作用,在十周河和平桥处建节制闸,利用现有三汊河渠扩建,在渠首建进水闸,设计流量30m3/s,引西干渠彭家河滩以上来水经十周河、三汊河入调蓄区。其运用方式是:先分总干渠来水,后分西干渠来水。

“十三五”期间我市规划白鹭湖退田还湖工程投资27亿

2)东干渠综合治理工程

东干渠是潜江市境内的排水干渠,起于荆门市沙洋县境内的李市,于潜江市白鹭湖农场附近的冉家集汇入四湖总干渠,全长60.3km,流域面积335.4km2,东干渠上段河底宽为5至30m,边坡1:2.5,设计流量73m3/s,东干渠下段河底宽为30至36m,边坡1:3,设计流量83m3/s。

规划对东干渠进行疏挖,长度60.3km,清淤土方271.35万方,对集镇区和农村人口密集的河道边坡进行硬化,规划衬砌长度20km。整治涵闸37座、改造泵站15座,新建涵闸28座。东干渠综合治理工程投资1.86亿元。

3)田南片外排泵站新建工程

东荆河以西,田关河以南,四湖中干渠以北的地区为田南片,排水面积814km2,按10年一遇排涝标准计算,需外排水流量268.5 m3/s。排水主要是由四湖中干渠和东荆河;东干渠以东排区内建有老新一级电排站,装机4×800kw,流量35 m3/s,排水面积121km2,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老新电排区。而下东干渠以西地区,主要由下东干渠、龙湖河、龙湾河、万福河、下西荆河、运粮湖、新干渠等骨干渠道排入中干渠。现内垸有二级排水泵站94处212台,装机22505kw,流量242.1 m3/s。无直接外排能力,规划新建新干渠泵站,装机4×400kw,流量30 m3/s。新建运粮河泵站,装机4×400kw,流量30 m3/s。改造万福河泵站,装机2×200kw,流量15 m3/s。规划投资10800万元,其中新建新干渠泵站4800万元,新建运粮河泵站4800万元,万福河泵站续建1200万元。

“十三五”期间,规划在四湖流域综合整治项目投资共29.94亿元,其中白鹭湖退田还湖27亿元,东干渠综合治理工程1.86亿元,田南片外排泵站新建工程1.08亿元。

6.2.1.7田关河流域治理项目

田关河是四湖上区和长湖泄洪的主干渠,该河道是由古荆河改道而成,全长30km,汇流面积3239km2。汇入田关河的最大支流是上西荆河及上东干渠。田关河首接长湖,与刘岭闸相连,尾至东荆河,由田关闸控制,将四湖水系又分成田北片、田南片两大水系。

田关河流域治理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田关河河道疏浚长度10.3km,上西荆河河道疏浚长度12km,田关河堤防加固,48座病险涵闸除险整治,堤顶防汛通道硬化长104.052km,洪水预报系统建立,水生态修复与水环境整治等。田关河流域治理项目投资20亿元。

6.2.1.8汉南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通顺河位于湖北省江汉平原汉南地区,既是汉南地区的排水干流,又是泽口灌区的引水干渠。河流源于潜江市境内的汉江泽口引水闸,流经潜江、仙桃、武汉等市,于武汉市蔡甸区沌口汇入长江,全长191km。流域面积3782.6km2,其中潜江市74.5 km2,仙桃市2306.2 km2,武汉市汉南区、蔡甸区和汉川市1401.9 km2。通顺河潜江段地处通顺河上游,上起位于汉江干堤上的泽口闸,下至与仙桃市交界的杨林口闸,全长13.4km

汉南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王拐灌渠扩挖,支渠疏浚,刘桥泵站出水闸重建,沿线支渠涵闸及农桥配套,沿线排污口整治及污水处理厂。汉南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投资3亿元。

6.2.2民生水利

6.2.2.1 农村饮水安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解放生产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改善社会环境的重要举措。解决农村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此举将更加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安宁,改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期间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思路是巩固、升级、提高。

1)筹建大型水源工程

我市四湖的农村水厂,大都是以地下水为水源。目前水源状况很不乐观,一是水质逐渐恶化,二是水量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有效解决农村水厂的水源问题,根据现实条件,应当充分利用兴隆水利枢纽的水源优势,在汉江兴隆水利枢纽处建提水站,从兴隆坝上游水库中取水,建日产10万吨大水厂-兴隆自来水,解决全市除自来水厂和油田水厂的管网延伸 17.14 万受益人口之外的剩余 69.77 万农村人口供水问题。筹建大型水源工程规划投资10000万元。

2)管网建设及更新改造

“八五”、“九五”时期建设标准低,部分设备和管网设施都严重老化或使用年限期满特别是管材材质差,经过了十几年运行后,出现破裂现象,必须对局部管材进行更换,才能保持工程的正常运行。新建兴隆水厂需配套新建主管网。

“十三五”时期间我市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管网建设及更新改造估算投资25100万元。

3)现有工程改造

全市现有农村人口85万人,现共有水厂 19 处,作为兴隆水厂加压站 9 处,其中 3 处进行加压站标准改造,6 处为有一定规模水厂,设施较齐备,可不进行改造,加压站改造300万元。另有 10 处水厂作为备用水源等建设,需进行标准化改造,按20 万元/处考虑,共计 200 万元。现有工程改造共计500万元。

4)能力建设

农村饮水能力建设,包括信息化管理、应急供水能力等,初步估算,共计 400 万元。

“十三五”期间我市农村饮水规划总投资36000万元,其中筹建大型水源工程10000万元;管网建设及更新改造25100万元;现有工程改造500万元;能力建设400万元。

6.2.2.2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

我市已经纳入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正在建设当中的大型灌区有兴隆灌区和泽口灌区(潜江部分)。

灌区经过50多年的运行,尤其是近几年工程的实施,部分工程投入使用后,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潜江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供水环境的发展变化,灌区水利设施与供水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不能满足该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灌区配套工程不完善。灌区在当时形成时,灌区经济条件较差,物力、财力缺乏,干渠上的支渠进水闸大多数为砖混结构,质量差、标准低,有的为无门涵洞或明口,造成上游水资源白白浪费,而下游却无水灌溉的严重局面,防汛时要抢堵,灌水时要挖开。既不利防洪安全,又浪费人力财力。

2)水利工程设施存在老化,部分设施年久失修,毁坏严重。灌区内的部分灌排涵闸建于20世纪6070年代,距今近40年,这些工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发挥不了原设计效益,潜伏危机,亟待改造。

3)渠系水利用系数不高。灌区主要灌溉渠道近几年已按灌区设计标准疏挖,但由于区内多为沙壤土,渠堤边坡崩垮、渠道淤塞十分严重,支渠以下渠道排灌不分,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50。而且渠道两岸杂草丛生,给血吸虫的孳生创造了环境。

4)提灌工程标准低、效益差。为解决局部引水困难,灌区内群众自筹资金兴建的提灌站,因财力有限,建设标准低,水工结构为砖混,机电设备东拼西凑,勉强运行,效益低下,急需改造。

5)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支渠以下渠道进水闸、节制闸,一部分由受益区镇管理,大部分交村组管理,由于无管理资金,无专人维护,管理水平较低。

(一)兴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兴隆灌区位于东经112°31′112°59′,北纬30°09′30°55′,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四湖流域上中区。东临东荆河,北依汉水,南与监利毗邻,西和沙市、江陵、沙洋接壤。辖8个镇、2个办事处、5个管理区、5个农场和江汉油田。灌区自然面积1227.09km2,设计灌溉面积74.92万亩(灌区规划报告核定面积)。

本次兴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主要建设内容:

1、渠道工程:渠道衬砌18.95km

2、涵闸工程:共43处,其中新建新干渠尾水节制闸和积玉口五支渠西闸2处涵闸,重建11处,整治30处;

3、倒虹管工程:新建1处,为龙湖河倒虹管;

4、箱涵工程:新建1处,为新干渠高速公路箱涵;

5、泵站工程:共27座,其中新建泵站1座,重建泵站2座,改造泵站24座。

6、桥梁工程:共14座,其中重建14座。

7、管护工程:配套TX-QZ-60型捞草船1条,TX-1型捞草船15条,割草机45个,百米碑104个,公里碑936个。

为了充分发挥灌区效益,本次新建新干渠尾水闸、新建龙湖河倒虹管、整治运粮河尾水闸等骨干工程。

十三五期间兴隆灌区规划依据灌区总体规划报告,照兴隆灌区2016实施的工程内容进行规划,十三五规划期间兴隆灌区总投资为19790.00万元。具体规划内容见表。

    十三五规划兴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

6.2-5

编号

工程名称

地点

建设内容

渠道疏挖衬砌工程



1

兴隆河渠道衬砌工程


桩号11+900-20+191、24+191-26+900、30+900-36+900

2

袁家沟衬砌工程

浩口

桩号0+000-1+950

涵闸工程



1

新干渠尾水闸新建

张金

新建

2

积玉口五支渠西闸新建

积玉口

新建

3

积玉口南支渠闸重建

积玉口

重建

4

龙湾排灌河闸重建

龙湾

重建

5

运粮河尾水闸

运粮湖

整治

6

小型支渠涵闸重建


9座支渠涵闸重建

7

小型支渠涵闸整治


29座支渠涵闸整治

倒虹管工程



1

龙湖河倒虹管

白鹭湖

新建

箱涵工程



1

新干渠高速公路箱涵

浩口

新建

泵站工程



1

林沟泵站新建

张金

新建

2

横石河泵站重建

张金

重建

3

三间泵站重建

高石碑

重建

4

张家窑泵站改造

熊口

更换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重建泵房,

新建上、下游护坡,重建拦污栅面板,

增高出水池

5

前湖泵站改造

后湖

6

洪宋泵站改造

浩口

更换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重建泵房、

启闭机房,新建上、下游护坡

7

观音泵站改造

浩口

8

双丰泵站改造

龙湾

9

沱口泵站改造

龙湾

10

寻湖泵站改造

龙湾

11

官庄泵站改造工

龙湾

更换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重建泵房,

新建上、下游护坡,重建拦污栅面板,增高出水池

12

八大泵站改造

老新

更换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重建泵房、

启闭机房,新建上、下游护坡

13

荻湖泵站改造

老新

更换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重建泵房,

新建上、下游护坡,增高出水池

14

杜家沟泵站改造

高场

更换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重建泵房,

新建上、下游护坡、重建拦污栅面板

15

野猪湖泵站改造


更换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

重建泵房,新建上、下游护坡

16

三渠西泵站改造


17

前进五队泵站改造


18

六号渠泵站改造


19

新合七号泵站改造


20

熊场泵站改造


21

五里碑泵站改造


22

合心泵站改造


23

莫岭泵站改造


24

田阳泵站改造


25

肖桥泵站改造


26

徐丰泵站改造


27

向阳泵站改造


桥梁工程



1

广腰河桥

积玉口

重建8m跨桥

2

广积河桥

积玉口

重建8m跨桥

3

永长渠桥

高石碑

重建8m跨桥

4

一支渠桥

周矶

重建8m跨桥

5

运粮河桥

浩口

重建8m跨桥

6

二支渠桥

张金

重建8m跨桥

7

才铺桥

龙湾

重建8m跨桥

8

立新桥

老新

重建8m跨桥

9

新北形桥

张金

重建8m跨桥

10

三益河桥

张金

重建8m跨桥

11

四支渠桥

熊口

重建8m跨桥

12

排三渠桥

熊口

重建8m跨桥

13

南北渠桥

熊口

重建8m跨桥

14

公路河桥

张金

重建3*6m跨桥

管护工程


捞草船等管护设备

(二)泽口灌区(潜江部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泽口灌区(潜江部分)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东临仙桃,北依汉水,西南为东荆河环绕,自然面积484.38km2,现有耕地面积42.94万亩(灌区规划报告核定面积)。

灌区属平原湖区,区外江河环绕,区内河渠成网,地势平坦,无山无丘,是典型的冲积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高程在34.0025.00m之间。

本次泽口灌区(潜江部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主要建设内容:

1、渠道工程:共6条。其中:衬砌干渠2条,长32.40km。衬砌灌溉支渠2条,长7.18km,衬砌排涝支渠2条,长7.0km

2、涵闸工程:共19座,其中重建涵闸12座,整治涵闸7座。

3、倒虹管工程:共重建倒虹管2座。

4、泵站工程:共8座,其中新建泵站3座,重建泵站1座,改造泵站4座。

5、农桥工程:共重建农桥28座。

6、管护工程:捞草船7艘,清淤船1艘,侧草机24台。

7、其他工程:公里碑67个,百米碑609个。

为了充分发挥灌区效益,本次对骨干工程王拐泵站进行重建。

十三五期间泽口灌区(潜江部分)规划依据泽口灌区总体规划报告,照灌区2016实施的工程内容进行规划,十三五规划期间泽口灌区(潜江部分)总投资为14478.00万元。具体规划内容见表。

十三五规划泽口灌区(潜江部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

6.2-6

序号

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内容

渠系工程



1

干渠衬砌



1)

百里长渠衬砌工程


桩号8+600-12+000,14+000-30+800

2)

县河疏挖衬砌工程


桩号7+000-19+200

2

支渠衬砌



1)

红星三支渠

百里长渠

-城南河

桩号0+000-3+000

2)

红星四支渠


桩号0+000-4+180

3)

杨市五支渠


桩号0+000-4+000

4)

杨市六支渠


桩号0+000-3+000

渠系建筑物工程



1

方桥闸整治工程

渔洋镇

整治,新建上下游护坡,重建启闭台及启闭房,

更换闸门及启闭机。

2

灌溉支渠涵闸



1)

莫解渠尾水闸

泰丰办事处

重建

2)

莫市闸整治工程

泰丰办事处

整治

3)

李滩闸整治工程

杨市办事处

整治,新建上下游护坡,重建启闭台及启闭房

,更换闸门及启闭机。

4)

五支渠倒虹管

杨市办事处

重建

5)

竹林闸整治工程

杨市办事处

整治,新建上下游护坡,重建启闭台及启闭房,

更换闸门及启闭机。

6)

戴滩闸整治工程

杨市办事处


7)

城东河节制闸

杨市办事处


8)

总口三支渠倒虹管

总口管理区

重建

9)

总口十支渠进水闸

总口管理区

重建

10)

农科所进水闸

渔洋镇

重建

11)

新台六支渠闸

渔洋镇

重建

12)

毛桥进水闸

渔洋镇

重建

13)

荆安桥一号渠进水闸

渔洋镇

重建

14)

荆安桥二号渠进水闸

渔洋镇

重建

15)

船头沟进水闸

渔洋镇

重建

16)

荆安桥四号渠进水闸

渔洋镇

重建

17)

七一河进水闸

渔洋镇

重建

18)

五支渠节制闸

渔洋镇

整治,新建上下游护坡,重建启闭台及启闭房,

更换闸门及启闭机。

19)

双马闸重建工程

渔洋镇

重建

3

排水涵闸



1)

五支渠排水闸

渔洋镇

重建

4

灌溉泵站



1)

王拐泵站重建

竹根滩镇

重建

2)

红星三支渠提灌站

园林办事处

新建

3)

刘金沟提灌站

杨市办事处

新建

4)

关口提灌站

总口管理区

新建拦污栅桥,更换水泵、电机及相应电气设备;

5)

总口城东河提灌站

总口管理区

新建

5

排水泵站



1)

陶河岭泵站改造工程

总口管理区

整治泵房;新建上、下游护坡;重建拦污栅桥;

更换闸门及启闭机

2)

南二渠泵站改造工程

总口管理区

新建拦污栅桥

3)

东风泵站改造工程

总口管理区

整治泵房;新建上、下游护坡;重建拦污栅桥

6

农桥工程



1)

沙街桥重建工程

竹根滩镇

重建,8m跨

2)

团结桥重建工程

竹根滩镇

重建,8m跨

3)

护城一桥重建工程

泰丰办事处

重建,8m跨

4)

护城二桥重建工程

泰丰办事处

重建,8m跨

5)

解放桥重建工程

泰丰办事处

重建,8m跨

6)

莫市一桥重建工程

泰丰办事处

重建,8m跨

7)

莫市二桥重建工程

泰丰办事处

重建,8m跨

8)

刘岭桥重建工程

杨市办事处

重建,8m跨

9)

刁市桥重建工程

杨市办事处

重建,8m跨

10)

佘口桥重建工程

杨市办事处

重建,8m跨

11)

左场桥重建工程

杨市办事处

重建,3×6m跨

12)

戴滩桥一桥重建工程

杨市办事处

重建,3×6m跨

13)

戴滩桥二桥重建工程

杨市办事处

重建,3×6m跨

14)

戴滩桥三桥重建工程

杨市办事处

重建,3×6m跨

15)

横堤一桥重建工程

渔洋镇

重建,8m跨

16)

横堤二桥重建工程

渔洋镇

重建,8m跨

17)

横堤三桥重建工程

渔洋镇

重建,8m跨

18)

横堤四桥重建工程

渔洋镇

重建,8m跨

19)

横堤五桥重建工程

渔洋镇

重建,8m跨

20)

横堤六桥重建工程

渔洋镇

重建,8m跨

21)

桥头桥重建工程

渔洋镇

重建,3×6m跨

22)

谭场桥重建工程

渔洋镇

重建,8m跨

23)

毛桥桥重建工程

渔洋镇

重建,8m跨

24)

跃进桥重建工程

渔洋镇

重建,8m跨

25)

杨林河桥重建工程

竹根滩镇

重建,8m跨

26)

一五河桥重建工程

园林办事处

重建,3×6m跨

27)

三支渠一桥重建工程

园林办事处

重建,3×6m跨

28)

三支渠二桥重建工程

园林办事处

重建,3×6m跨

7

管护工程



1)

捞草船购置


捞草船TX-1型7艘

2)

清淤船购置


清淤船1艘

3)

割草机购置


割草机24台

8

其他工程



1)

公里碑埋设


渠道公里碑埋设67个

2)

百里碑埋设


渠道百里碑埋设609个

十三五期间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总投资34268.00万元,其中兴隆灌区投资19790.00万元泽口灌区(潜江部分)投资14478.00万元。

6.2.2.3 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我市共有两大三小五个灌区,其中两大即兴隆灌区和泽口灌区(潜江部分),已经纳入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正在按规划内容有序进行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市主要考虑将三小即三个中型灌区(张新灌区、朱拐灌区、干南灌区)也纳入国家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期项目进行实施。

1)张新灌区

张新民垸位于潜江市西王场镇,属汉江外滩,总承雨面积33.3km2以种植棉花、油菜为主要农作物,是我市棉花、油料主产区之一张新民垸灌区位于汉江外滩,地势高低不平,土壤为砂性土,水渗漏比较严重,灌区内灌排体系不完善,渠道淤塞,为了保证张新民垸灌区农田的灌溉、排涝要求,“十三五”期间对张新灌区作为重点进行规划,规划总投资8000.00万元。

张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项目表

6.2-7

序号

项目名称

性质

单位

数量

渠道工程




1

张新泵站引水渠疏挖


m

800

2

拥军渠疏挖衬砌工程


m

11491

3

和平沟疏挖衬砌工程


m

2402

4

吕代沟疏挖衬砌工程


m

3808

5

斗沟3疏挖衬砌工程


m

3736

6

斗沟4疏挖衬砌工程


m

3107

7

硬化斗渠


m

2704

8

D1500低压管道


m

4759

9

D1200低压管道


m

3475

10

D120U型斗渠


m

2580

11

D60U型农渠


m

27077

12

斗沟疏挖工程


m

4000

13

农沟疏挖工程


m

40349

涵闸工程




1

代河闸整治

1

2

新建涵闸(孔宽2m

8

3

新建节制闸1

1

4

新建节制闸2

1

5

新建闸D800*8

62

泵站工程




1

张新泵站重建工程(4*130kW

1

2

排水泵站1新建工程(2*55kw

1

3

排水泵站2新建工程(2*110kw

1

4

排水泵站3新建工程(1*55kw

1

5

拥军渠尾水泵站新建工程(4*180kW

1

配套建筑物




1

箱涵新建工程(孔宽2m


1

2

新建农桥(单跨3m


2

3

渠涵


34

4

D600*6路涵


203

5

D800*6路涵


5

6

D1200*8路涵


4

7

分水农门


1353

2朱拐灌区

朱拐灌区为田关河以南、中干渠以东、新干渠以西,面积92.85km2,内辖运粮湖管理区和浩口镇部分,现有耕地面积6.22万亩,人口2.87万人。

朱拐灌区的主要灌溉水源是长湖,1965年在长湖库堤上建成引水闸朱拐闸,设计引水能力10.20m3/s。当长湖库水经朱拐闸入朱拐河后,一部分水先灌溉该区北部田湖大垸,另一部分水量入下游小荆河,灌溉其它农田。其中朱拐闸至凡王闸一段是进水主干渠朱拐河,长10.80km。在凡场田关河边又修建了凡王闸引田关河水,设计引水能力9.00m3/s,凡王闸下游为小荆河,全长12.00km,该区涝水全部通过支沟排入四湖中干渠。到目前为止,朱拐灌区共挖灌溉支、斗渠59条,长26.80km,修建节制闸41处,尾水闸17座,倒虹管4座,分水闸24座。

灌区经过四十多年的运行,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输入渠道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淤积严重,而且朱拐河首段在荆州市沙市区,一直未能进行疏挖;二是由于长湖是蓄洪水库,水位年际变化大,朱拐闸引水极不稳定;三是由于朱拐灌区一直未投资建设项目,相当部分骨干工程配套不完善。根据这些存在问题,我市十三五规划期间将把朱拐灌区作为重点进行规划,规划总投资12000.00万元。具体规划内容详见下表6.2-8

朱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项目表

6.2-8

编号

工程项目

建设地点

性质

单位

数量

渠道工程





1

灌溉渠道疏挖工程

浩口、运粮湖


m

12000

2

排涝渠道疏挖工程

浩口、运粮湖


m

23500

3

渠道衬砌工程

浩口、运粮湖


m

11500

涵闸工程





1

朱拐闸重建工程

浩口镇

1

2

凡王闸整治工程

浩口镇

1

3

小型支渠(沟)涵闸改建

浩口、运粮湖

排、灌

12

泵站工程





1

杨林泵站2*155kw

运粮湖

1

2

半头湖泵站2*155kw

运粮湖

1

3

阴阳湖泵站2*155 kw

运粮湖

1

4

魏岭泵站1*155 kw

运粮湖

1

5

小型泵站技改2*55kw

浩口、运粮湖

6

3干南灌区

干南灌区范围为我市中干渠以南的全部地区,国土面积126.95km2,耕7.19万亩。灌溉水源主要是通过江陵观音寺闸所引的长江水,灌溉主渠是曾大河。由于曾大河是江陵观音寺灌区的排水渠道,每逢干旱,渠内无水。加上该灌区位于江陵观音寺灌区140多万亩农田的东部,引水要通过10条总长114km输水渠道,灌区内现建有提灌站(含灌排两用)11处,装机1460kw,流量为14.8m3/s。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通过长江引水灌溉水量极其有限,保证率极低,只能从中干渠提水进行灌溉。但在干旱期间,中干渠往往水位偏低,如20005月上中旬就基本断流,无水可提,而且中干渠部分时段水质受污染严重,已经无法作为生活和农业灌溉用水。

为彻底解决干南灌区的灌溉用水, 期间我市将根据兴隆三期可研已经批复的建设项目,在二支渠穿四湖总干渠处修建毛家台倒虹管,设计流量6.57m3/s,孔口尺寸12.0m×2.8m。为满足二支渠原有水系不被坏,同时保障毛家台倒虹管引水流量,还将对沿线配套和完善10处涵闸、5座机耕桥。目前干南灌区相当部分骨干工程配套不完善,我市十三五规划期间将干南灌区将作为重点中型灌区进行规划,规划投资15000.00万元。具体规划内容详见下表。

干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项目表

6.2-9

编号

工程项目

建设地点

性质

单位

数量

渠道工程





1

灌溉渠道疏挖工程

张金、白鹭湖


m

15000

2

排涝渠道疏挖工程

张金、白鹭湖


m

26780

3

渠道衬砌工程

张金、白鹭湖


m

12000

涵闸工程





1

南马河闸整治工程

张金

1

2

肖桥进水闸重建工程

白鹭湖

1

3

小型支渠(沟)涵闸改建

张金、白鹭湖

排、灌

10

泵站工程





1

南马河泵站改造工程2*130kw

张金

1

2

水产公司泵站改造工程2*155kw

白鹭湖

1

3

田阳一渠泵站改造工程2*155kw

白鹭湖

1

4

田阳三渠泵站改造工程2*155kw

白鹭湖

1

5

高湖垸泵站新建工程2*180kw

张金

1

6

杨家垸泵站重建工程2*155kw

张金

1

7

小型泵站技改2*55kw

张金、白鹭湖

排、灌

5

十三五规划期间新增中型灌区总投资35000.00万元,其中:张新灌区8000.00万元,朱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12000.00万元,干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15000.00万元。

6.2.2.4 水利血防工程

十三五期间我市按照水利结合灭螺的原则,将水利血防工程与河流综合治理、农村饮水安全、节水灌溉、小流域治理等水利项目相结合,进行全面规划抓住源头,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重点开展防螺灭螺、治理易感地带、解决疫区人畜饮用水安全等问题。我市主要是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重点是结合河流治理、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安全进行灭螺。为了更好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针对水利行业职工血吸虫病感染的严重情况,将水利行业血防规划一并纳入规划。潜江市十三五期间水利血防工程的主要工程建设内容如下:

(1) 干南灌区水利血防工程

干南灌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水系,血吸虫病流行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区域内沟渠纵横,血吸虫病流行类型由过去湖沼型演变为现在的渠网型,垸内钉螺由原来的片状分布演变为网状和线状分布;二是垸内渠网水位不稳,钉螺沿河渠涵闸灌溉水系向垸内、垸外扩散蔓延严重;三是居民沿水系居住密集,生产生活接触疫水频繁,重复感染难以控制;四是耕牛等牲畜粪便严重污染环境,成为主要传染源。通过水利血防工程措施,一方面改善项目区的灌溉、排水,另一方面达到消除钉螺孳生环境,防止钉螺扩散、蔓延,控制血吸虫疫情的目的。主要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渠道疏挖衬砌,新建、重建灌溉涵闸,对原有涵闸整险加固等。干南灌区水利血防建设内容主要为:一是疏挖衬砌2条;二是新建涵闸3座,重建涵闸2座,整治涵闸1座。共计投资3000.00万元。

2)沉螺池结合灭螺工程

为防止钉螺由引水灌溉闸流入垸内,根据各涵闸的位置及型式、排灌规模确定与之相应的防螺设计方案。根据沉螺池设计技术条件,考虑新建沉螺池尽量不占压土地的实际,配置在灌区渠道上的沉螺池采用定型设计。其中对于有中层取水和建沉螺池条件的涵闸,可采取中层取水结合沉螺池的避螺和阻螺方法。对于垸内闸下无建沉螺池的条件,在闸下游一定距离渠道设沉螺池。上述措施可防止钉螺吸附杂物随灌溉水进入垸内或下游区域。十三五规划期间沉螺池结合灭螺工程投资2000万元

3)渠道硬化结合灭螺工程

渠道硬化灭螺工程是对灌区有螺渠道采用衬砌的方法,对渠道进行硬化,使钉螺无法生存繁殖。主要是结合兴隆灌区和泽口灌区(潜江部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干南灌区水利血防综合治理、朱拐灌区水利血防综合治理等中小型灌区改造工程进行灭螺,维持原有的工程布局不变。十三五规划期间全市硬化渠道长度150km,投资42000万元

4)水利职工血吸虫病预防措施

根据流行区水利单位血吸虫病流行程度以及所在地钉螺孳生情况,结合各基层单位环境现状,通过实施建设血防安全区、净化单元区域环境等工程措施;开展定期查病、治病制度、开展血防键康教育等非工程措施,改善水利行业职工工作、生活条件,保护水利行业职工身体键康。同时为了提高水利行业血吸虫病的防治能力,还应增强水利机构的监测、管理和信息能力建设。

十三五规划期间解决常年在疫区第一线工作的水利职工的办公、生活环境条件改善,完成环境改造工程51处;改水工程30处;改厕工程51处;道路工程50.2km。定期对疫区的水利职工监测查病治疗,共计投资1000.00万元。

5)疫情及环境监测

监测血吸虫病疫区的水利工程最终对血吸虫病流行的正负影响程度多大,即为本监测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通过水利工程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监测,及时掌握正负影响程度和具体机制,以便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消除负影响,增强正影响作用,促进工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控制,确保水利血防工程项目的远期生态效益。我市要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完善血防疫情及环境监测系统。

对工程作用区域及影响范围,每年进行一次钉螺分布调查和病情抽查,监测时间为工程结束后的35年,工程灭螺地区的环境监测、病情螺情监测由市水利部门分别会同环保部门、血防部门共同完成。 十三五期间共需要资金2000.00万元。

十三五期间水利血防工程规划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干南灌区水利血防投资3000万元,沉螺池结合灭螺工程2000万元,渠道硬化结合灭螺工程42000万元,水利职工血吸虫病预防措施1000万元,疫情及环境监测2000万元。

6.2.2.5 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1)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

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主的末级渠系改造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主要内容,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末级渠道作为灌区灌溉工程体系的一部分,其工程状况和节水水平对灌区整体节水灌溉的影响很大。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促进末级渠道(田间工程)节水十分重要。由于末级渠道多数由农民自建自管,受目前经济条件的限制,改善末级渠道工程条件还没有实质进展,末级渠道工程大多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根据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所提出的建设目标和湖北省节水减排的规划要求,在规划2016-2020年内,结合潜江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选择高效节水、渠系工程配套、排水沟整治、水源工程建设,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原则。每年规划控制面积平均为3.0万亩,每年规划投资估算平均为1600万元。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2016-2020年度规划总体布置为:2015年兴隆项目区涉及高石碑镇,2016年王场项目区涉及王场镇、高石碑镇,2017年襄南项目区涉及周矶办事处、王场镇、周矶管理区,2018年幸福项目区涉及浩口镇,2019年冻青垸项目区涉及浩口镇、龙湾镇、张金镇,2020年土地口项目区涉及张金镇;“十三五”规划期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任务共计15万亩,投资估算约8000万元。

2)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按照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管理和使用模式,对涉农资金进行整合。整合项目主要包括发改委的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财政部门的农业综合开发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国土部门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水利部门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中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项目、农业部门的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高产创建项目。

十三五期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整治20万亩,投资估算约90000万元(不含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投资)。

3)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冬工)

坚持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农业产业化、水生态文明和美丽潜江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全面开展了河渠水系畅通、骨干水利工程、涵闸泵站维修、农村饮水安全及“家门口”水利建设等五大工程,每年下达的市办工程、镇管、民办、其它等渠道疏浚计划完成土方1400万方,标工900万个。“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市将完成渠道疏浚计划完成土方7000万方,标工4500万个,投资约为20000万元。

4)省级水利设施管护建设资金和中央农田水利资金项目

省级水利设施管护建设资金和中央农田水利资金项目每年投资约440万元,“十三五”期间总共投资约2200万元。

“十三五”期间,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120200万元,其中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投资8000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90000万元,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冬工)投资约为20000万元,省级水利设施管护建设资金和中央农田水利资金项目投资2200万元。

6.2.3水资源开发利用

6.2.3.1水资源综合利用建设项目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推荐加高丹江口大坝至最终规模(正常蓄水位170m),多年平均向北方调水95亿m3。为消除和改善工程实施后对汉江中下游的不利影响,安排了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即兴建兴隆水利枢纽、沿江部分闸站改扩建、局部航道整治、建设引江济汉工程。

兴隆水利枢纽作为四项治理工程之一,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抬高枯水期水位,满足两岸现有自流灌区的自流引水条件及改善航道条件。

兴隆河段汉江两岸现有大碑湾泵站灌区、沙洋引汉灌区、兴隆灌区、罗汉寺灌区,主要取水设施包括荆门的马良闸、黄堤坝闸站、童元寺闸站、赵家堤闸潜江的兴隆一闸、兴隆二闸,天门的罗汉寺闸。中线一期工程实施后,丹江口水库下泄总水量减少,天然河道水位呈下降趋势,多年平均下降0.54m。兴建兴隆枢纽可抬高枯水期水位,供水保证率达94.9796.64%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确定的调水原则,即丹江口水库按发电服从调水、调水服从生态、生态服从防洪安全的原则拟定控制水位和调度规则,即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首先向汉江中下游供水,再考虑向北调水。兴隆枢纽灌溉规划是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规划范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一部分,是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兴隆枢纽建成后,因汉江水位抬高,利用兴隆闸前后水位差建设电站发电。电站建于兴隆二闸出口处,下游兴隆灌溉渠道最大引水流量88.4m3/s,最小引水流量9.86m3/s,考虑兴隆河具有一定调蓄能力,发电最小引用流量可按15m3/s进行考虑,对应的下游渠道水位可控制在31.80m左右,以保证下游灌溉用水需求。通过灌区引水历时分析,约45%时段引水流量为9.86m3/s,考虑兴隆河具有一定调蓄能力,最小机组额定流量宜在10~15m3/s,拟定装机2×1000kW+1×500kW3台,总容量2500kW,年平均发电量1319.1kWh

十三五规划期间,水资源综合利用建设项目投资2877万元。

6.2.3.2水资源综合配置工程

为了切实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强化节水前提下,合理配置确保生活用水需求,基本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因地制宜地建设蓄水、调水等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利用地表下、地下水,辅以利用地下水和雨水。

根据可持续的生态排水理念,为充分利用雨洪资源,规划增加湖面,提高滞蓄雨水能力;尽量多采用透水道路,增加雨水下渗。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拟建沙街水库、张家湖水库,在潜江新城区开挖人工湖、并建设下凹式绿地透水道路。

十三五规划期间,水资源综合配置工程项目投资140000万元。

6.2.4水资源节约保护

6.2.4.1 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

我市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弱。随着工业化进程、城市步伐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水资源将成为制约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缓解这一矛盾,必须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减少取用水过程中水的损失、消耗和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抑制用水量的过快增长,实现水资源、水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我市是湖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生产更多的粮食,储备更多的粮食,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和抵御自然灾害的需要已成为市政府的头等大事。从我市目前的情况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出现了全面的下滑趋势,究其原因除投入不足之外,水利设施损坏严重是主要的,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既可恢复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状况,而且会大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达到既保障我市粮食生产安全又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目的。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是通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水量损失,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而且还可以减轻农民的水费负担,有利于水费征收,提高管理单位的经济效益。通过把节约的农业灌溉用水向高效益部门转移,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结合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量水设施将会得到相应的配套和完善,从而为水商品化提供前提条件,为水管理现代化打下基础。

按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和规划总体思路要求,根据我市水资源特点、水利发展现状和需求,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建成一批以田间灌溉工程为重点的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大力推广水稻浅、薄、湿、晒节水技术及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渠道防渗技术、节水灌溉制度,渠系优化配水等,适当发展喷灌和微灌,提高节水灌溉水利用系数,增加节水灌溉面积,提高灌区运行管理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在我市推广实现水利现代化。

十三五期间我市计划完成太和洲节水灌溉示范区(0.2亩),五里碑节水灌溉示范区(1亩),兴隆节水灌溉示范区(1亩),苏湖节水灌溉示范区(1亩),共计3.2万亩节水型社会示范区的建设。

2)城镇生活节水

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以减少城市供水管网的漏失率。按照国家《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大力推广应用经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节水便器、节水水嘴、淋浴器等节水器具。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逐步更换非节水型用水器具,以减少水的浪费和消耗,对于购置、更换节水器具的实施财政补贴。

3)工业节水改造项目

联合市发展改革、环境保护、城乡规划、住房建设、城市管理等部门,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鼓励、指导高耗水行业开展水平衡测试,淘汰耗水量大、技术落后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积极推广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回用等节水技术,提高企业用水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取水许可、计划用水、节约用水过程的监管力度,加强企业污水处理措施的检查力度,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规划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投资276688万元

6.2.4.2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

结合我市实际,对全市25取水水源地实施保护,在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处设置水源保护标志,并在该区间段进行生态护坡和设置防护网。在该段水域严禁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立有害化学物品敞开、堆放或装卸垃圾、人畜粪便和有害物品的码头,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持久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各种活动。以保证其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有关规定。

饮用水水源地分别建设水质监测站,对水源地水质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水源地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有关规定。

十三五规划期间水资源保护项目总投资25000.00万元。

6.2.4.3 农村污水处理项目

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改善农村地区人居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城市相比,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当前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人居环境差,环境安全隐患与问题突出。

我市农村现有390个村庄(林场),均无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造成河流、水塘污染,影响村民居住环境,严重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间歇排放排量少且分散,这是农村污水的一典型特征,此外,还具有氮磷浓度高及含有大量的营养盐、细菌、病毒等特点。这些特点给农村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为了彻底改变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必须重视与加强农村地区的污水排放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工作,避免因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而对农村地区的水体、土地等自然环境产生污染影响,确保农村水源安全和农民身体健康,既是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所要解决的最急需、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我市农村的实际情况,采取以村庄为单位,收集生产、生活污水,采用人工湿地来分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去除或削减水中污染物,即可以达到对农村污水处理的目的,又能美化居住环境。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根据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再生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是一种较好的生态废水处理方式,比较适合于处理水量不大,管理水平不高的城镇污水和较分散的污水的处理。

“十三五”规划期间完成230个村庄的农村污水处理,农村污水处理总投资为69000.00万元。

6.2.4.4 入河排污口整治工程

根据2011年水利普查统计情况,调查摸底全市存在排污口约110处,其中开发园区约7个。全市年排放量10立方米以上的入河排污口共有21个,开发园区4个,排放量约为280立方米。

为了保障水功能区水质安全拟对全市110处排污口进行整治:

一是推动入河排污口优化布设规划。划定入河排污口禁设区、严格限制排污区和一般限制排污区的水域范围。

二是取缔禁止排污区内排污口。取缔设置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排污口。

三是深度处理排污口尾水。

四是推行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对区域内入河排污口树立明显的建筑物标示牌,建设污水计量系统,标明水污染物限制排放总量及浓度情况、责任主体及监督单位。

“十三五”规划期间入河排污口整治工程投资22000万元。

6.2.5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

6.2.5.1 水土保持

我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可以划分成田北片、田南片、汉南片三个项目区分别进行治理,治理总面积1595.93 km2。田北片主要是指上西荆河流域、上东干渠流域和长白渠流域,流域面积总278.84km2;田南片主要是运粮河流域、南新河流域、万福河流域、通城河流域、下东干渠流域和龙湖河流域,流域面积863.68m2;汉南片主要是城南河流域、百里长渠流域和杨林河流域,流域面积453.41km2

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市通过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面积42.64km2。根据典型工程进行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费用每km2水土流失面积约为350.00万元,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完成田北片上西荆河和上东干渠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汉南片城南河和百里长渠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田南片下东干渠和通城河小流域治理项目。

十三五期间潜江市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为14924万元。

潜江市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表

6.2-10

序号

项目区名称

项目区面积(km2)

水土流失面积(km2)

计划治理面积(km2)

主要水土保持措施

估算投资     (万元)

合计

950.95

42.64

42.64


14924

田北项目区

213.84

10.3

10.3


3605

1

上西荆河

99.9

8.14

8.14

河渠整治,种草、植水保林等。

2849

2

上东干渠

113.94

2.16

2.16

河渠整治,种草、植水保林等。

756

田南项目片

354

16.08

16.08

河渠整治,种草、植水保林等。

5628

1

通城河

121

6.42

6.42

河渠整治,种草、植水保林等。

2247

2

下东干渠

233

9.66

9.66

河渠整治,种草、植水保林等。

3381

汉南项目片

383.11

16.26

16.26

河渠整治,种草、植水保林等。

5691

1

城南河

236.61

9.33

9.33

河渠整治,种草、植水保林等。

3266

2

百里长渠

146.5

6.93

6.93

河渠整治,种草、植水保林等。

2426

6.2.5.2 湖泊保护与修复工程

1、湖泊保护工程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部分地区湖泊岸线开发利用程度越来越高,沿湖岸的开发活动和临水建筑物日益增多,不同程度的围垦填占湖面。湖泊五大保护目标为保面(容)和、保水质、保功能、保生态、保可持续利用。

  潜江市湖泊堤防及外排闸站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运行40余年老损严重,除少数大中型闸站经过更新改造外,其他无投资来源导致湖泊防洪标准普遍较低,多数村湖3~5年一遇,城湖不到10年一遇。经济社会发展导致湖泊数量及水面面积锐减。农业面源污染、湖泊围网及投饵养殖面积过大,导致湖泊富营养化。湖泊水体污染、水质下降承纳城区排水的湖泊由于城区雨污没有分流,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雨水直接或间接进入湖泊;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村畜禽养殖造成面源污染;渔业投肥养殖加剧湖泊内源污染。

湖泊保护主要内容完成勘界定桩;湖泊功能调整;布设水质监测、完善水文监测、湖泊形态保护监测。

“十三五”规划期间湖泊保护总投资为89000万元。

2湖泊修复工程

潜江市由于湖泊围垦严重,已丧失调蓄能力。80年代至90年代,随着农业产业化调整,部分湖泊被围垦成精养鱼池,目前仅存借浪湖、返湾湖部分水面,调水量仅为849m3

湖泊水生态修复主要是指退田还湖、湖堤绿化、湖心芦苇及莲藕带、水生植被恢复、水生动物恢复等工程措施,将我市湖泊恢复成生态结构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具备一定污染自净能力的生态型湖泊。

湖泊修复工程上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确保生态工程建设高标准。以水利化、环保化、旅游化为主攻方向,把水土保持、绿色环保与湖泊生态旅游开发项目有机的结合起来,逐渐适应和满足水利现代化的需要。因地制宜,讲究实效,以治水护堤为中心,加强湖泊围堤的防汛抗洪能力、恢复湖泊的原生态,突出潜江市“大空间、大绿地、 大水面”的城市特色,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生态景观水利工程建设。

a马昌水生态修复工程

马昌湖位于潜江市园林办事处,曹禺公园内,为城中湖,湖泊水面面积1.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位28.8m,对应湖容约385万立方米。马昌湖入湖河渠为位于潜江市园林街道辉煌社区的百里长渠,出湖河渠为位于潜江市园林街道徐角社区的县河。马昌湖具有城市防洪、景观休闲的功能。曹禺公园是以马昌湖及周边水林资源为景区核心的开敞式水景公园。

马昌湖水生态修复规划主要建设内容湖堤绿化、湖心芦苇带工程、水生植被恢复工程、环湖堤硬化工程、湖区生态护坡工程。十三五规划该项目工程总投资1300万元。

b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工程

返湾湖原属洞庭湖的一个支湖,由返湾湖、湖以北及湖西南渔业养殖区三部分组成,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湿地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围湖造田、围湖造塘,乱占天然湿地,使返湾湖湿地面积逐渐缩小,湖底淤泥加深,湖泊水位变浅,水质逐渐恶化,湿地植被特别是沉水植被逐渐消失,各种动物栖息地环境恶化,种群数量锐减,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因此,急需开展返湾湖湿地保护。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呈不规则五边形,位于潜江市境内后湖农场,主要包括返湾湖及湖以北、湖西南的渔业养殖区,公园总面积776.5ha,其中湿地面积752.2ha,占项目区总面积的96.9%。公园包括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5个区域。公园现建设有湖中园、芙蓉岛、朝阳岛、百鸟洲等人工构筑岛屿,并开展了湿地周边的环境整治、湿地资源的恢复工程及公园基础设施建设,试点期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后续建设。实施湿地保护、湿地恢复、科研监测和科普宣教建设,在保护好返湾湖湿地的水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减少人为活动对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过度干扰,使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使之成为全国湿地资源“保护、恢复、利用”生态示范公园。(1)湿地保护工程。新建湿地公园业务用房建筑面积600m2、保护管理站2个(每个建筑面积100m2)、设界碑10个、界桩100个、标牌及指示牌25个、防火宣传牌10个。新建管护码头3个,新建巡护道路8km,岸线恢复3km,并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包括巡护快艇2艘,水面垃圾清理船2艘。(2)湿地恢复工程。新建陆生植物缓冲带25ha,湿生植物缓冲带12ha,水生植物(退塘还湿)25hm2,生态景观林20ha,鸟类栖息地生境改善15ha,清除淤泥面积8000m3,外来入侵物种防治20ha

3)科研监测工程。新建监测站1个,建筑面积120m2。水文水质监测点3个,鸟类监测点3个,并配备相应的设备,包括水质监测设备、土壤检测设备、视频监控设备、高倍望远镜、双筒望远镜等。

4)科普宣教工程。科教宣传中心,建筑面积600m2,建观鸟屋1个、宣传解说牌20个,并配备新建相应的宣教设备,主要包括标本制作和保管、摄像机、电教设施、观鸟仪器、档案资料柜等。

十三五规划期间对返湾湖实施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工程。规总投资为5000万元。

c借粮水生态修复工程

借粮湖位于潜江市积玉口镇、荆门市沙洋县毛李镇,为跨市湖泊。借粮湖水域面积为8.9km2,湖泊多年平均水位29.50m,相应湖容757m3,历史最高水位为31.50 m,最低水位为28.30 m

湖区一直处于盲目无序开发状态,开发商只顾眼前利益,没有考虑到借粮湖的可持续发展。在借粮湖石灰岔闸段筑起了一道长约1.70km的湖堤,将借粮湖水域一分为二。同时,还在湖堤附近围垦了一块面积约100亩的湖田,种植水稻和栽种林木,经过一系列的恶性开发,破坏了借粮湖的生态环境及湖泊应有的调蓄功能。

为了借粮湖的生存空间和未来发展,对借粮湖进行综合治理已势在必行。经过实地勘察,结合借粮湖农业旅游生态项目,对借粮湖进行水生态修复规划。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湖堤加固护砌、渠系及建筑物配套等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为1800万元。

d、郑家湖水生态修复工程

郑家湖东至东干渠,西至龙湖河,南抵东风渠,北到跃进渠,控制区范围为8.9km21987年成立了郑家湖渔场,对郑家湖进行开垦,形成耕地和精养渔池,只剩下0.88km2水面(渔池),基本失去了涵养水源和维护生态等功能。

郑家湖属于章华台旅游开发区中心点,配合章华台旅游开发工程,推进郑家湖退田还湖工程建设,提高区域防洪调蓄能力,同时带动生态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地方品位。规划水生态修复面积1321亩,主要是介于向阳渠和东干渠之间的鱼池面积。

区内居住人口有33165人,其中属郑家湖渔场职工11户,外来承包户22户。规划拆迁房屋面积7920m2;新建围湖堤4.2km,堤高程以博物馆定26.90m为准;恢复古河道面积0.42 km2;以章华台为主台恢复5处古台。十三五规划该项目工程总投资1590万元。

“十三五”规划期间湖泊保护与修复总投资为98690万元,其中湖泊保护工程投资89000万元,湖泊修复工程投资9690万元。

6.2.5.3城市水系连通水网建设工程

构建城市生态水网,增强域内湖泊水体流动性,改善水环境,发挥河湖调蓄作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构建和谐水生态环境,重塑水乡园林新特色的城市水环境示范。园林城区水系连通工程范围,北起罗潭河、南至汉宜高速公路,东起县河、西至百里长渠。工程主要任务是完成罗潭河与百里长渠、县河的连通,曹禺公园、马昌湖公园水体与百里长渠、县河、罗潭河的连通,百里长渠与南门河游园一、二、三期至城南河的连通。新城区两纵两横三湖(兴隆河、沿堤河、四支渠、友谊河、湿地公园湖泊、文化公园湖泊和中央公园湖泊)水网建设。各个片区按照区域水系特点,采取相应水利工程措施进行水体连通,实现城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城市水系连通水网建设工程投资190800万元

6.2.5.4兴隆河水域综合治理建设项目

兴隆河北起兴隆闸,经高石碑镇、王场镇、周矶办事处,南至田关河,全长37.3km,流经市区长约5.0km。现有林地面积3758.6亩,其中水杉2642.2亩,杨树及其它乡土树种1116.4亩。兴隆河水杉风景林带是湖北省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平原生态公益林,紧邻汉江和兴隆枢纽水利工程,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受资金、人力影响,目前兴隆河仍然存在河道淤积,河道驳岸也存在坍塌现象,河道的生态和景观作用不突出,这与兴隆河水杉林带在生态、景观格局上不相统一,为了确保兴隆河“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打造高标准的河岸水杉林带,兴隆河水环境整治、水杉林带的保护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十三五”期间,规划对兴隆河进行底泥疏浚13.3m3;新建防洪通道54.94km;危桥改造10座;建设复式堤岸护坡34km,其中常水位以下采用坡脚直立挡墙,常水位以上为缓坡,种植乔木、灌木、草皮绿化及布置滨水设施,坡岸路面保持原茂,不进行水泥硬化,使得道路与周边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恢复水生植被面积0.19km2,其中挺水植被选择芦苇、荷莲和菰等;浮叶植被以菱、睡莲为主,利用其污水净化功能,改善水体污染状况;沉水植被主要选择菹草、金鱼藻、微齿眼子菜等,沉水植被不仅可以改善水体污染状况,还提高水域生物多样性。沿兴隆闸至黄场闸路面黑化及新建自行车道。沿线三个村庄美丽乡村建设。

通过兴隆河河道整治、岸坡绿化及堤岸水杉林保护与完善,建设生态环境友好型河道,实现水与林的完美结合,作为潜江“水杉园林”城市滨水绿化的典型示范,打造全国人工水杉林群落的重要观赏区和重要保护区。“十三五”期间兴隆河水域综合治理建设项目投资129460万元。

6.2.5.5南水北调生态补偿工程

潜江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闸站改造和航道整治四项治理工程唯一全部涉及的市(县)。目前,各项建设工作接近尾声,兴隆枢纽已蓄水发电;东荆河倒虹吸已于20144月中旬通水;引江济汉已于9月全段通水。

调水工程实施后,对我市境内生态环境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汉江及东荆河常年过境流量减少,水位大幅下降,河道宽度明显缩小,更多沙滩外露,水域面积、湿地面积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加剧河流滩地沙化,依靠湿地生存的生物物种减少。根据水位情况预计,汉江、东荆河沿线沙化土地面积将达20万亩,急需进行生态治理。

二、兴隆河从兴隆枢纽上游取水,我市兴隆灌区灌溉得到保障。但为了经东荆河倒虹吸输水至泽口灌区,兴隆河水位将抬高,兴隆河沿线地下水位抬高,农田如生态治理改造不力,将成为冷浸田。

三、由于经东荆河倒虹管从兴隆闸输水至泽口灌区距离远(兴隆闸至最下游的渔洋镇近70公里),汉江东荆河沿线涵闸仍将发挥一定进水作用,但由于汉江水位的降低,谢湾闸前水位不足30.0米,加之汉江泓线北移,闸前外滩河床抬高,该闸引水流量极其有限,远不能满足灌区用水要求。

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由于汉江水量减少,水体对废污水的稀释自净能力将大为降低,水质变差。

五、兴隆枢纽建成后,大坝在一定程度上隔阻了鱼类产卵、索饵的洄游通道,导致整个江段鱼类资源的下降;汉江潜江段由于水位下降,适宜鱼类自然繁殖的泡漩水环境变少、变小,产卵场也变短变窄,导致四大家鱼产卵量减少,孵化率降低,进而导致种群数量的持续下降。

南水北调生态补偿工程主要包括百里长渠进水闸整治;驳岸治理;新建五处城镇污水处理厂;养殖污染综合整治;鱼类资源繁殖保护等。

“十三五”期间南水北调生态补偿工程投资30730万元。

6.2.5.6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1)水资源管理

建设水利信息综合数据库,完成信息共享与交换系统、信息服务与发布系统、基本运行环境、安全备份等系统建设。建立市管涵闸、泵站水雨工情遥测站;开展地表水和地下水取用水监控、灌区取水点监控、饮用水水源地、入河排污口以及重要水体和生态敏感区的水生态监测、湖泊水位水质监控、水功能区监控、市界河流断面监控及重点湖泊水质监测。建立水雨工情信息采集站,开发水土保持、水资源监测系统、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系统、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中心的防汛防旱各项责任制度;建设防汛应急预案体系及社会化管理体系;加强防汛保证能力建设,包括物资储备和管理及专业队伍建设。围绕防洪抗旱减灾、节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土保持、水处理、水利血防、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景观设计等领域,积极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深化水科技体制改革,提高水利科技的现代化水平。

2)节约用水

充分挖掘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镇生活用水的节水潜力。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渠系输水效率,实现推广喷滴灌等先进技术,达到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实施工业节水措施,推广节水型生产工艺节水;通过改造供水管网和推广安装节水器具来降低漏失率,实现城镇生活节水。

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土地整治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及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重点推进兴隆灌区与泽口灌区(潜江部分)的建设,打造农作物高产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先进节水型农业灌区。

发展循环经济,推广节水型新工艺,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减少城市供水管网的漏失率。加大节水器具推广力度,完善节水器具技术标准,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大幅提高。

3)防洪排涝与供水安全

加强外江防洪工程达标建设,按1964年最高洪水线加高加固汉江、东荆河堤防,开展险段整治、穿堤建筑物整治以及堤顶道路整治等工程。坚持防洪减灾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原则,继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快老新泵站、老新二站及杨市泵站等大中型泵站建设,构筑“引得进,排得出”的内垸防洪排涝体系。

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工作,按照“水量保证、水质达标、监控到位、应急保障”的要求,保障水源地安全供水。进一步完善供水管网建设,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升级增效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4)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率、污水处理能力;开展农村水环境整治工程,治理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生活污染及面源污染,改善农村水环境,提高水环境质量;实施区域水系连通,增加水环境容量;开展河道疏浚、清淤及护岸工程,提升河道水质,修复滨水生态。

  5)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区

通过水资源修复工程、水生态恢复工程、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对潜江白鹭湖、返湾湖、郑家湖及借粮湖进行保护与修复,并开展湖泊生态监测工程;实施防护林体系建设,开展湿地和自然保护小区的保护与恢复示范工程建设,以达到涵养水源,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目的;对汉江(潜江段)四大家鱼进行保护,恢复水生生物资源,增加生物多样性;依托莱克公司、华山公司,在浩口、熊口等乡镇推广“虾稻共作”生态养殖,建设高标准连片示范区。

6)水景观与水文化建设

深入挖掘潜江特色水文化,将水文化内涵、元素与水景观工程相结合,以景观体现文化,以文化提升景观;开展水文化宣传教育,增强公众水生态文明意识,推进水文化遗产保护。

通过“五轴四心”的景观工程建设,打造田关河、东干渠、兴隆河、东荆河、百里长渠为主要景观轴的生态景观河渠,形成独具特色的滨水绿化渗透带;通过兴隆水利工程文化景区、借粮湖沿湖景区、返湾湖景区、郑家湖龙湾文化景区四个景观点,使潜江湖泊的“水乡神韵”,楚文化的“浪漫迷离”得以展示和传承,真正体现潜江“水乡园林”的景观特色。

“十三五”期间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程投资298200万元。

6.2.5.7兴隆枢纽水利风景区建设项目

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汉运河沿线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历史文化、乡村休闲、水利景观兼而有之,兴隆水利枢纽与船闸、江汉运河一道构成独具特色的平原水利景观。

兴隆枢纽水利风景区建设依托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引江济汉工程,建设江汉运河景观林带及观景平台;水生态科技展示馆,展示水上史、水科技、水生态和水化;结合江汉运河农耕文化的古代水利设施,打造包括水车、水磨等水利景观工程的乡村风光园及湿地公园。

“十三五”期间兴隆枢纽水利风景区建设项目工程投资49600万元。

6.2.6水行业能力建设

6.2.6.1 智慧水利

我局水利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机到现在的局域网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防汛抗旱、用水调度、农村供水、水资源管理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建设内容不全、覆盖面不广、技术落后等问题。目前潜江市水利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级建设阶段,与水利现代化要求差距较大。因此,试点期内,应加快全市水利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化通信技术、监测技术等在水资源管理、水量监测、险工险段视频监视等方面的应用,以水利信息化引领和推动水利现代化,构建智慧水利基本框架。

“十三五”期间为了适应我市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构建功能齐全、高度共享的水利信息综合采集体系,建设基础工情数据库、基础空间数据库,实现重点水利工程的视频监控和移动视频会商系统;扩展骨干网信息传输能力;建成并完善防汛调度;全面推进防洪抗旱、水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水土保持监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农村水利管理、农村水电及电气化管理、水政与安全监察信息管理、水文业务信息服务等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建设水利信息化项目管理审批系统,开展水利业务系统APP开发;建立可靠的网络安全防护系数、高效的系统。现将我市十三五规划期间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具体规划如下:

(一)建立水利信息化基础平台

1、建立数据库

水雨工情、防汛抗旱、历史文档、人事、财务、水资源、工程设计、农田基本建设等信息储存软件开发。

2、建立水利电子政务办公系统

网上办公、文件签阅、信息查询、公文处理、签到管理、电子签名、电子报表、申请申报、信息发布等功能。

(二)建立水雨工情信息采集站

建立市管涵闸、泵站水雨工情遥测站,确保水、雨情及时监测和数据入库。

(三)建立水土保持、水资源监测系统

对于市管涵闸、泵站取水、排水,自来水厂取水、地下水位等监测和数据入库。

(四)建立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系统

对防汛抗灾,涵闸、泵站的水位及运行进行现场视频监控和调度。

(五)建立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

对全市水利工程规划、施工图纸、渠堤、险工险段、人员等信息实施管理。

(六)建设水利信息化项目管理审批系统

对全市水利工程项目审批提供高效、快捷的审批。

)建立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监测农田墒情,优化调度方案,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第一手数据支撑。

(八)水利业务系统APP开发

根据水利信息化建设具体内容,按照分片分步实施的原则,先建设信息基础平台、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系统等内容,在规划期内要基本完成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

十三五规划期间水利信息化估算总投资34940.00万元,其中:防汛抗旱调度信息化建设18840.00万元,灌区监控信息化建设14500.00万元,其它信息化建设1600.00万元

6.2.6.2 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1水利应急能力建设

努力构建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旱灾应急管理体制,并通过立法程序上升到法律层面,形成科学严密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规划、投资及投资监督机制、建设组织形式、运行管理模式、考核激励机制、以及早灾应急管理体制、旱涝灾害政府财政补偿机制,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旱灾应急管理领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十三五规划期间要完善潜江市抗旱服务抢险队的建设,为应付突发事件,要求储备一定的应急抢险物资,并对已有设备、物资进行维修,还要对西门的物资储备仓库进行整修;对晴通雨阻和不具备通车条件的重要堤段、闸站及重点中小河流防汛公路进行硬化;建立市级灾情评估中心和灾后重建规划中心;建立培训与演练体系。十三五期间,水利应急能力建设规划投资7430.00万元。

2水利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要发展,科技要先行。十三五期间我市将重点推广实行水利现代化、水利工程自动化控制、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要按照打造生态水利、城市水利、数字水利的新要求,有步骤的开展水利科技创新工作,提高水利建设的科技含量。

十三五期间水利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建设:一是要建立健全科技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保证科技兴水的战略决策落到实处。二是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每年要召开与水利建设密切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并对我市水利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要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组,进行充分研究与论证,确保每年出一期高质量的潜江水利科技论文集。三是要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要不定期组织建设、规划、设计、管理、施工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到水利发展较为超前的地区,认真学习水利发展新理念、新技术,来补充和完善我市水利科技创新的不足之处。十三五期间利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00万元。

3水行政执法能力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提高我市行政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装备水平,提高对各类违法水事活动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打击能力,提高水法的普及面,提升水法制工作水平,是十三五期间我市水行政执法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总体目标。

水政监察执法装备,是指为保障水政监察与执法工作正常开展,适当配备的交通、通讯、调查取证、信息处理、听证与复议、执法人员防护等装备与用具。执法队伍的装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执法队伍的执法能力,反映出执法行为的规范性、科学性和严谨性,一支优良的执法队伍,必定有规范的执法装备。

我市水行政执法队伍为潜江市水政执法支队,下辖四湖水政执法大队,按照水利部安全监督司《水政监察队伍能力建设研究》制定的水政监察执法装备基本配置表,我市需配备交通工具、通讯设施、调查取证工具、信息处理设备、听证复议设备防护设备等装备。共需配备水政监察船2艘,录音电话4部,摄像机4台,数码像机4部,数码录音笔4支,望远镜4部,笔记本电脑6台,便携式打印机2台,GPS定位仪4个,便携式流量仪2台,激光测距仪2台,勘察专用箱2个,台式计算机20台,复印机2台,传真机2部,打印机6台,扫描仪2台,扩音设备2套,放像设备2套,投影仪2台,防护设备35套。十三五期间水行政执法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80.00万元。

4单位基础设施建设

十三五规划期间完成10流域水利管理站的站容站貌改造任务,完成6市管涵闸的管护设施建设。此项投资由兴隆灌区、泽口灌区(潜江部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投资解决。在办公环境初步得到了改善后,从提高工作效率入手,对流域水利管理站及市管涵闸、泵站有序的改善办公设施,配备电脑、打印机、投影仪、传真机等办公用品。十三五期间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00.00万元。

十三五规划期间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总投资10010.00万元,其中:水利应急能力建设规划投资7430.00万元利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00——水行政执法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估算投资880.00万元单位基础设施建设估算投资1200.00万元

6.3水管理和改革主要任务

6.3.1水管理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概括来说就是确定“三条红线”、实施“四项制度”,即: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健全河湖管理与水工程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体系,加强城区河道管理。2014市委市政府联合制发了《关于建立河(湖)长制 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市级、镇级、村级重点河渠,分级确定河长,建立了各级政府主导、水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河渠良性管护机制,做到管理范围、职责、内容、资金、监管全覆盖明确和落实水域管理责任制度,加强水域、岸线和滩地的管理;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和规范水利工程管理;继续推进水管体制改革,改革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加强基层水利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村水利管理水平。

完善法规及规划体系。完善法规体系,强化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完善规划体系,科学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

6.3.1.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潜江市水资源管理工作将紧密围绕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和保护力度,严格落实“三条红线”、“四项制度”,以水资源优化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健康发展为目标,通过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1)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

一是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加强计划用水管理,按照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结合本区域年度用水总量控制计划,制定各取水单位年度用水计划。严格新增取水许可审批,建立取水许可管理信息化系统,严格控制取用水单位的用水量和区域用水总量;二是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编制和完善水资源保护、非常规水源利用等水利专项规划,加强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全面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三是严格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实行地下水总量控制与水位控制“双控”制度。逐步削减农业、工业建设项目和服务业地下水取用水量,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四是严格水资源统一调度。制订完善全市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实行水资源统一调度,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

2)实施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一是建立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全省年均值)。到本规划期末,我市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8.2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8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二是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实行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开展“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灌区”、“节水型学校”、“节水型机关”、“节水型社区”等创建活动;三是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建立取用水单位重点监控名录,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用水单位和其他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用水管理制度;四是加强节水技术改造。严格执行节水强制性标准,加大农业和工业节水改造力度,按照规定建立节水器具和节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开展城市自来水管网改造,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

3)实施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一是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完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和纳污总量控制评价体系,加强水功能区动态监测和科学管理,完善水功能区监测预警机制,并每月对所有监测区域进行监测情况汇总和评价。修编我市水功能区划报告,新增汉江、东荆河二个水质监测断面,确保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二是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组织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私设排污口,深入开展“三少”活动,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防治面源污染,保护水土资源;三是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以河湖水质达标为目标,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控,有效控制工业、农业和生活的点源及面源污染,推进白鹭湖、返湾湖等湖泊水生态修复,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

4)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制度

一是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责任考核制度。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负总责,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市人民政府执政能力及发展实绩的重要依据。对突破“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市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用水户有关责任人进行约谈和问责。

二是成立潜江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发改委、经信、住建、财政、规划、水务、农业、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领导小组。

6.3.1.2健全河湖管理与水利管理体系

1)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体系,加强城区河道管理。建立健全河湖管理机构,实行“河湖蓝线”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河流管理“河湖长制”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制定“河湖长制”考核办法,规范河流管理行为,量化“河湖长制”管理绩效。做好河湖确权划界工作,为河湖管理奠定基础。②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取水口管理。落实湖泊管理办法和水域的占用补偿制度。按照《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制定流域开发和保护的控制性指标,合理确定汉江、东荆河、东干渠、西荆河、总干渠等主要河流以及白鹭湖、返湾湖、郑家湖等湖泊的生态用水标准,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影响评估论证,保持河流合理流量。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严禁围垦、挤占水域和河道。

2)河道采砂管理。①划定采砂区,建立采砂管理责任体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的总体要求,划定潜江市采砂禁采区、可采区和控制区,确定年度采挖总量、作业方式、行政审批、监督管理等。加强汉江、东荆河及四湖水域采砂管理,按照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河道采砂管理责任制体系,落实工作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取缔非法采砂,有效规范河道采砂。②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执法到位。采取日常管理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对市境内的采砂河道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巡查。对不按规定要求采砂的,依法予以处理;对偷采滥挖砂石资源、毁坏水利工程设施行为的,坚持做到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对接报和巡查中发现的矛盾纠纷采取耐心讲解和调处,使双方都自觉让步,心服口服,做到依法调处,适用条款,处置得当,记录清楚。③加强采砂户安全防范措施检查。市水务局每年与采砂户签定《河道采砂责任书》,要求各采砂户必须在划定河段、采砂坑旁设立安全警示牌,在划定的范围内开采和汛期前进行砂坑的回填以及机械的安全操作、撤离等,明确采砂户的职责,确保河道的行洪安全和河势的稳定。④加强汛期管理,确保河道度汛安全。每年汛期前,潜江市水务局组织成立汛前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奔赴采砂河段开展实地检查,发出《限期除障通知书》,要求所有砂场自行清除各自采砂段内堆放的砂石、废料以及行洪障碍物,平整河床,无条件拆除侵占河道挡墙和拦砂坝,清淤疏通河道,并停止采砂行为,采砂设备全部上岸。⑤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市水务局与市公安局共同制定《潜江市严厉打击河道采砂违法犯罪活动工作方案》,从严从重处理盗采砂石资源的违法犯罪分子,形成打击非法采砂的高压态势。成立市水务局为牵头,联合市执法局、派出所等执法单位,进行巡查,以达到震慑非法采砂人员的目的。

6.3.1.3防汛防旱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十三五期间,加快应急体制机制建设,还要从应急机构、应急队伍、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平台建设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整合各类应急资源,加快建立和健全指挥统一、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1)物资储备和管理。逐年加大防汛抢险物资储备力度,适时引进新材料、新工艺,物资储备数量逐步达到国家定额标准;优化防汛物资储备布局,保证应急抢险需要。对已有设备、物资进行维修,试点期完成对西门的物资储备仓库的整修工作。(2)专业队伍建设。依托基础较好的水管单位,建立潜江市防汛抢险专业队伍;依托流域水利管理站,建立防汛抗旱重点乡镇防汛抗旱专业队伍;定期对防汛抗旱抢险专业队伍进行培训演练,不断提高应急抢险能力。

6.3.1.4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管理

十三五期间,要全面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水利建设市场。水利工程建设要完善项目法人制、项目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廉政责任制等水利工程建设五制,并强化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加强政府对建设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能力。

下面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参建单位(项目法人、设计、监理、质量监督)的管理、水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1项目建设法人:目前我市组建的项目建设法人主要有兴隆灌区管理局、谢湾灌区管理局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等,其责任明确,制度齐全,较好地履行了管理职责。在十三五期间,我局将在此基础上,根据工程项目的需要,实行项目建设法人制,加强项目建设法人的管理。

2监理公司:潜江市科禹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为水利工程建设监级资质,现注册有监理工程师25人,其中:总监10人,已于2005年初开始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业务。十三五期间,科禹监理公司将从人员数量、业务能力、人材结构、办公条件等自身建设方面不断努力,在市场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3设计单位:潜江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成立于1981年,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灌溉与排涝专业乙级资质,现有总员工44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20人,初级职称10人。已实行无纸化办公,有GPS、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勘测仪器,具备相当水平的勘测设计能力。十三五期间,潜江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将不断地从大学中引进人材,加强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灌输新的活力,不断强化各专业配备,提升自我,争取升级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全行业乙级资质。

4质量监督:潜江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成立于1997十三五期间,我局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改革和完善,争取将质量监督费来源纳入财政预算,对全市范围内的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实行监督,监管面达到100%

6.3.2深化水利改革

6.3.2.1进一步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

潜江市是一个人口和经济都比较密集的区域,也是用水和排水高度集中的区域。长期以来,在水资源管理上却是多龙管水、政出多门的局面。管水源的不管供水,供水的不管排水,排水的不管治污,治污的不管回用。工作交叉,责任不清,管水部门之间缺乏有机配合与协调,政事不分,政企不分。这种管理体制导致管理职能减弱,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水环境的改善,不适应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期间,我市在现有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政府职能等方面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为使全市水资源在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利用、依法保护、科学配水、节约用水、污水治理等方面能协调开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

完善潜江市水资源管理体制,初步建立现代化的水务综合保障体系,形成统筹涉水事务的工作理念和部门协作机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健全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因地制宜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城市排水、供水、污水处理以及水源地保护、水生态修复等水务工程建设。加快制定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等政策措施,加强行业指导和管理。

6.3.2.2农田水利发展新机制

十三五规划期间要建立适合潜江市农田水利建设与发展的新机制,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以加强组织动员为纽带,以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始终遵循政府支持、民办公助,民主决策、群众自愿,规划先行、注重实效,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的原则,把加大政府投入与增加农民劳动积累结合起来,严格区分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界限,坚持把规划作为乡村两级组织农民出资出劳的必要条件和国家安排补助投资的重要依据,逐步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和小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形成良性运行机制,调动广大农民投资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的核心是政府支持、民办公助。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是新阶段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需要,是适应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和机械施工增加的需要,也是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和择业自由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继续利用农闲季节,组织和引导农民尽可能地多搞劳动积累,是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途径。因此,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主力军的作用,把加大各级政府投入支持与农民的劳动积累紧密结合起来,走民办公助的路子,是今后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的根本出路。

建立和完善新机制新办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要重点做好以下项工作:

第一,在稳定现有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投入上,重点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财政、发展改革、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支持。已经安排的各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要加强统筹协调,适当整合,避免重复安排,着力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上下功夫。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责任,把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纳入投资和财政预算,逐步形成适度规模。

第二,规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要明确资金投向,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重点用于补助粮食主产区;要明确项目实施主体,可以是农户、村集体组织,也可以是农民联合体或其它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要完善补助方式,财政资金主要用于补助项目建设的材料费、设备费及机械作业费,具体方式可采取项目管理或以奖代补的办法;要制订补助标准,根据工程性质、农民在限额内筹资筹劳情况制定不同的补助标准,坚持筹补结合、多筹多补;要健全申报程序,对需要农民筹资筹劳的项目,应经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查。

第三,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对政府给予补助资金重点支持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村级为基础进行一事一议,按照乡镇协调、分村议事、联合申报、统一施工、分村管理资金和劳务、分村落实建设任务的程序和办法实施。 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限额标准由省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根据受益主体和筹资筹劳主体相对应的原则,在不影响村整体利益和长远规划的前提下,可按受益群体议事。要加强资金和劳务监管,严禁强行以资代劳,不准变相加重农民负担。

第四,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引导工作。明确市、镇两级政府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职责,并把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第五,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制度改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在不修建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其产权归个人所有,出资人即为产权人;受益户共同改变水利工程所占土地权属前提下,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个人投资出资兴建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其产权归受益户共同所有,由受益户协商推选产权人代表;以国家投资为主、受益户参与兴建的不跨行政区划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其产权归区镇处集体所有;以国家投资为主、跨行政区划或流域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其产权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产权人由跨界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确定。

各地要广泛筹集资金,用于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管护。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专项资金的管理,确保把有限的资金合理用在工程设施的管护上,充分发挥管护资金的效益。各区镇处、村委会要建立工程管护资金专账,做到专款专用。水利、财政等部门要对管护资金的使用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补助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直接补助给管护主体。各区镇处申报项目完成后进行自验,自验合格后申请市财政、水务局进行市级验收。市财政、水务局按照相应比例进行抽查,抽查情况即视为实际完成情况并据此进行市级财政报账。属于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应当按照政府采购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各区镇处负责对管护补助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督促进度、质量及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反规定的严肃处理。市财政、水务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各区镇处的资金使用和工程进行检查。

6.3.2.3水价改革

2015119日,潜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全市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的专题会议纪要》([2015]29号文),为切实改善民生,减轻群众负担,会议明确取消今后年度对农民征收的农业水费,由市财政对收费金额审核后,将其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合理调整城镇自来水水价,全面落实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综合推进工业及其他行业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阶梯式水价制度,形成“超用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的水价机制。

6.3.2.4水管体制改革

我市水利设施运行管理机构主要分为三类,即市管渠道、涵闸由市水务局主管,干渠及干渠上建筑物由市水务局负责维修,维修费从水费中列支;支渠及支渠以下工程由各流域水利管理站、农场水管单位管理。各流域水利管理站、农场水管单位负责流域范围内的渠道维护,支渠分水闸调度、运行、维护管理;斗渠及其以下渠道、渠系建筑物的管理、维护和使用由受益村组、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运行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一是自建自管模式,对农民自建自管自用的小型水利工程,村组与出资人签订管护协议书,并负责对管护责任、安全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二是用水户协会管护模式,由各区镇处或市水务局与相应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签订管护协议书,并负责对管护责任、安全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三是水利管理站(水电科)管护模式,由区镇处或市水务局与水利管理站(水电科)签订管护协议书,并负责对管护责任、安全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四是市场化管护模式,鼓励运用市场机制搞活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经营与管护。

实施管养分离、推进内部改革,落实农村集体组织管理的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和养护经费。首先是在水管单位内部实行管理和维修养护机构、人员、经费养护实行内部合同管理,企业化运作;其次是将养护部门转为企业,与水管单位分离,但仍以承担原单位的维修养护任务为主;最后是将维修养护业务从所属水管单位彻底剥离出来。进一步完善全市农村农民用水户协会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功能,逐步推广“产权明晰,自主管理,自己受益”的全市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

6.3.3水法制建设

6.3.3.1逐步完善水资源管理的政策水法规体系

近年来,我市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已制定了一些有关的规章及管理办法,对强化水资源的管理直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与之有关的各部门出自管理职责制定的缺乏全局性的规章,在工作中产生了矛盾,把有限的水资源人为地分割开来,给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为实现水资源规划目标,必须完善水资源管理的政策与法规体系,按照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要求和有关规定,理顺目前水资源权限分割所造成的政策法规之间不协调和相互抵触的部分,修订、完善并制定新的政策法规,使水资源法规体系趋于完善。例如要制定出《潜江市供水水源地保护办法》、《潜江市取水许可制度管理办法》、《潜江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潜江市污水处理及排放管理办法》、《潜江市供水管理办法》、《潜江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潜江市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办法》、《潜江市水质监测管理办法》、《潜江市水事纠纷调处办法》、《潜江市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及使用办法》、《潜江市农业、工业、生活水费征收、管理及使用办法》、《潜江市排污费征收、管理及使用办法》等水资源管理方面的规定,确保水资源管理有法可依。

6.3.3.2健全水行政执法体系

水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在完善法规政策体系的同时,加强和发送水行政执法工作,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滥用职权以及为谋取部门和地区利益而违反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政策的现象,确保法律、法规、政策的正确执行。

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壮大水政监察队伍,建立一支高效、廉洁、公正的水行政专职执法队伍,依照行政执法程序,依法行使水资源的管理权和违法处置权。

6.3.3.3完善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

成立潜江市水事纠纷调解委员会,潜江市水事纠纷裁决委员会和潜江市水行政复议委员会,依照行政司法程序,进行水事纠纷的调解,水事纠纷的裁决和行政复议。

6.3.3.4完善水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是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制,统一管理水资源。统筹协调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对水资源的需求,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二是严格在渠堤施工的审批制度,加强水利工程的统一管理。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工程临时建设单位在水利工程保护范围内施工,必须按要求办理审批手续,完工后恢复原状,保证水工工程发挥效益。

6.3.3.5加强水法制宣传教育

一是要加大宣传普及水法规力度,提高全市公民的水患意识、防洪意识、水资源短缺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二是要加强对水资源管理人员、收费人员、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加大对基层管理人员、执法人员的指导、监督、检查与管理的力度。

6.3.3.6强化水利规费征收

推进自来水供水阶梯式水价,实行取水计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加大水资源费、砂石资源费、工程管理费等水利规费的收缴力度。

6.3.4行业能力提升

6.3.4.1 基层水利单位建设

流域水利管理站作为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具体承担乡镇防汛抗旱、水利建设、工程管理、区域水资源规划、水资源配置、水环境建设与保护、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农村水利建设组织和水行政执法等繁重的任务。我市通过水管体制改革,撤消了原镇水利站,新成立了10个流域水利管理站6个工作站,全面实现了三定,一是单位定性,一类是纯公益性单位,另一类是准公益性单位。二是人员定编,根据国家有关定岗定员标准,结合我市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做到因事设岗、以工作量定员、一人多岗、精简效能、从严控制。三是经费定源,目前市政府从2006年起,将水管单位人员经费纳入市财政统一负担。

期间我们要重点优化基层水利服务队伍的结构,一是要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通过公开招考录用等有效措施,引进吸收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对口的大专毕业生。二是要加强对基层站所人员的教育培训。采取短训、委培、脱产等多种形式,帮助基层工作人员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人员培训。这项工作要形成制度,制定有效的培训规划,逐步实施。

目前我市基层水利单位办公环境已经初步得到了改善,期间要从改善办公设施、提高工作效率入手,配备电脑、打印机、投影仪、传真机等办公用品。

6.3.4.2人才队伍建设

依托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发展水利。实施人才强水战略,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重视水利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基层水利队伍的稳定和素质提高,使工作人员服务社会应对复杂水事危机的能力明显提高。加强先进水利科学技术的运用,依托先进的科技发展水利。经过多年人才教育的实施,全市水利技术人员达195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99人,初级职称82,已成为水利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因此,期间,必须充分发挥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同时通过引进一批、培训一批、培养一批、选拔一批、造就一大批各类高质量人才。

规划培训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在岗职工100人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高在职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科技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每年至少要举办农田水利知识、防汛抢险知识、机电操作管理、水法规知识讲座等一次

期间,要通过实施新时期科技人才工程,培养50名专业文化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水利科技人才。使水利系统的业务素质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在45岁以下的干部职工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达到80%。通过一系列措施,逐步建立起一支以中、高级工为主体,工种岗位配套、技术过硬、具有较高政治文化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

6.3.4.3 科技创新

研究制定水利科技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水利科技创新。水利建设与管理中的科研或科技推广的投入水平要与水利发展水平相一致。建立完善市一级水利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完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机制,企事业单位是创新主体,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开发科技市场,同时加强多方联合与合作,壮大本市水利科技创新实力。加大水利教育投入,开展水利人才教育和培训,建立一支适应水利建设和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7  投资估算与实施计划

7.1投资

7.1.1 编制依据

1)本投资估算执行水利部水总[2014]429号关于试行《水利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的通知

2建筑工程执行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颁发的《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

3设备安装工程执行水利部水建管[1999]号文颁发的《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

4机械台时费执行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颁发的《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

5)近年来建成的类似工程估算投资和单位投资指标;

6工资标准水利部水总[2014]429号关于试行《水利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的通知,按费用构成计算人工工资工长为9.27/工时、高级工为8.57/工时、中级工为6.62/工时、初级工为4.64/工时。

7.1.2 投资估算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和《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潜江市农村水利综合规划工程建设投资估算采用综合指标估算法。农村水利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由各单项工程的建筑工程费、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费、临时工程费、独立费和预备费等部分组成。各类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可按如下方法进行: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由多个子项目构成,型式多样,规模不一,采用人均综合投资指标估算法。根据选出有代表性的典型工程,估算出人均投资约为600.00/人,据此估算出本规划总投资。

2)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算:参考下东干渠水利血防工程的投资,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单个项目不超过3000.00万元的原则,推算本地工程的投资。

3)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估算:依据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发布的《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以及湖北省水利厅《县(市)近期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申报材料编写提纲》中的限额投资和相关单价,估算出本地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投资,水土流失治理估算指标为350.00万元/km2

4)灌溉排水工程的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的投资估算:灌溉排水工程的骨干工程投资按照水利部的有关定额进行计算。田间工程投资费用按照水利工程有关定额、典型设计和近几年建设田间节水灌溉工程实际投入情况进行计算。

7.1.3 总投资估算

根据分类工程的建设任务和综合投资指标,计算出潜江市水利发展规划估算总投资为2613452.84万元,其中:防洪减灾工程945065.84万元;民生水利工程275468.00万元;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142877.00万元水资源节约保护工程392688.00万元;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工程812404.00万元;水务行业能力建设项目44950.00万元

主要项目及规划投资表,详见表7.1-1


潜江市水发展规划投资估算表

7.1-1

序号

工程类别

合计(万元)

中央投资(万元)

省级投资(万元)

地方配套(万元)


合计

2613452.84

1329806.82

256562.58

1027083.44

防洪减灾工程

945065.84

485613.52

94506.58

364945.74

1—1

汉江、东荆河堤防整险加固及岸线整治

98005.99

58803.59

9800.60

29401.80

1—2

泵站更新改造

32800

19680.00

3280.00

9840.00

1—3

城市防洪

25950

12975.00

2595.00

10380.00

1—4

农村河道整治项目

99230.85

49615.43

9923.09

39692.34

1—5

东荆河河口综合整治工程

159679

79839.50

15967.90

63871.60

1—6

四湖流域综合整治项目

299400

149700.00

29940.00

119760.00

1—7

田关河流域治理项目

200000

100000.00

20000.00

80000.00

1—8

汉南河流域综合治理

30000

15000.00

3000.00

12000.00

民生水利工程

275468.00

144660.80

27546.80

103260.40

2—1

农村安饮提质工程

36000

18000.00

3600.00

14400.00

2—2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已建)

34268

20560.80

3426.80

10280.40

2—3

潜江市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35000

21000.00

3500.00

10500.00

2—4

潜江市水利血防工程

50000

25000.00

5000.00

20000.00

2—5

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120200

60100.00

12020.00

48080.00

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142877.00

71438.50

14000.00

57438.50

3—1

水资源综合利用建设项目

2877

1438.50


1438.50

3—2

水资源综合配置工程

140000

70000.00

14000.00

56000.00

水资源节约保护工程

392688.00

196344.00

39268.80

157075.20

4—1

潜江市节水型社会建设

276688

138344.00

27668.80

110675.20

4—2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

25000

12500.00

2500.00

10000.00

4—3

农村污水处理项目

69000

34500.00

6900.00

27600.00

4—4

入河排污口整治工程

22000

11000.00

2200.00

8800.00

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工程

812404.00

409275.00

81240.40

321888.60

5—1

水土保持建设项目

14924

7462.00

1492.40

5969.60

5—2

湖泊保护与修复工程

98690

49345.00

9869.00

39476.00

5—3

城市水网建设工程

190800

95400.00

19080.00

76320.00

5—4

兴隆河水域综合治理建设项目

129460

64730.00

12946.00

51784.00

5—5

南水北调生态补偿工程

30730

18438.00

3073.00

9219.00

5—6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298200

149100.00

29820.00

119280.00

5—7

兴隆枢纽水利风景区建设项目

49600

24800.00

4960.00

19840.00

水务行业能力建设项目

44950.00

22475.00

0.00

22475.00

6—1

智慧水利工程

34940

17470.00


17470.00

6—2

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10010

5005.00


5005.00


7.2资金筹措

潜江市水利发展规划估算总投资为2613452.84万元,其中:防洪减灾工程945065.84万元;民生水利工程275468.00万元;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142877.00万元水资源节约保护工程392688.00万元;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工程812404.00万元;水务行业能力建设项目44950.00万元

大江大河治理工程投资按中央投资60%,地方配套40%;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投资按中央投资60%,地方配套40%泵站更新改造工程中央投资60%,地方配套40%;其它项目投资按中央50%,地方配套50%计算。

通过上述投资比例,可以计算,规划资金国家投入1329806.82万元,省级投入256562.58万元,地方配套1027083.44万元。

7.3实施计划

年度建设按重点项目筛选原则,纳入全市性规划,乡镇重点工程规划的项目优先安排,维修、改造、加固、技术更新等项目靠前安排,新建项目排后安排。乡镇工程要服从市级重点工程优先原则,经筛选排序20162020年度投资规模见表7.31


潜江市水发展规划分年度投资表

7.31

序号

工程类别

合计(万元)

2016年(万元)

2017年(万元)

2018年(万元)

2019年(万元)

2020年(万元)


合计

2613452.84

413544.33

581435.58

591773.92

516751.25

509947.75

防洪减灾工程

945065.84

150798.17

208298.17

195323.17

195323.17

195323.17

1—1

汉江、东荆河堤防整险加固及岸线整治

98005.99

19601.20

19601.20

19601.20

19601.20

19601.20

1—2

泵站更新改造

32800

6560.00

6560.00

6560.00

6560.00

6560.00

1—3

城市防洪

25950

12975.00

12975.00



0.00

1—4

农村河道整治项目

99230.85

19846.17

19846.17

19846.17

19846.17

19846.17

1—5

东荆河河口综合整治工程

159679

31935.80

31935.80

31935.80

31935.80

31935.80

1—6

四湖流域综合整治项目

299400

59880.00

59880.00

59880.00

59880.00

59880.00

1—7

田关河流域治理项目

200000


50000.00

50000.00

50000.00

50000.00

1—8

汉南河流域综合治理

30000


7500.00

7500.00

7500.00

7500.00

民生水利工程

275468.00

52662.67

52662.67

64329.33

52906.67

52906.67

2—1

农村安饮提质工程

36000

7200.00

7200.00

7200.00

7200.00

7200.00

2—2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已建)

34268

11422.67

11422.67

11422.67


0.00

2—3

潜江市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35000



11666.67

11666.67

11666.67

2—4

潜江市水利血防工程

50000

10000.00

10000.00

10000.00

10000.00

10000.00

2—5

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120200

24040.00

24040.00

24040.00

24040.00

24040.00

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142877.00

0.00

35719.25

35719.25

35719.25

35719.25

3—1

水资源综合利用建设项目

2877


719.25

719.25

719.25

719.25

3—2

水资源综合配置工程

140000


35000.00

35000.00

35000.00

35000.00

水资源节约保护工程

392688.00

18800.00

93472.00

93472.00

93472.00

93472.00

4—1

潜江市节水型社会建设

276688


69172.00

69172.00

69172.00

69172.00

4—2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

25000

5000.00

5000.00

5000.00

5000.00

5000.00

4—3

农村污水处理项目

69000

13800.00

13800.00

13800.00

13800.00

13800.00

4—4

入河排污口整治工程

22000


5500.00

5500.00

5500.00

5500.00

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工程

812404.00

189281.50

189281.50

189281.50

125681.50

118878.00

5—1

水土保持建设项目

14924

1865.50

1865.50

1865.50

1865.50

7462.00

5—2

湖泊保护与修复工程

98690

19738.00

19738.00

19738.00

19738.00

19738.00

5—3

城市水网建设工程

190800

63600.00

63600.00

63600.00


0.00

5—4

兴隆河水域综合治理建设项目

129460

25892.00

25892.00

25892.00

25892.00

25892.00

5—5

南水北调生态补偿工程

30730

6146.00

6146.00

6146.00

6146.00

6146.00

5—6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298200

59640.00

59640.00

59640.00

59640.00

59640.00

5—7

兴隆枢纽水利风景区建设项目

49600

12400.00

12400.00

12400.00

12400.00

0.00

水务行业能力建设项目

44950.00

2002.00

2002.00

13648.67

13648.67

13648.67

6—1

智慧水利工程

34940



11646.67

11646.67

11646.67

6—2

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10010

2002.00

2002.00

2002.00

2002.00

2002.00


8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十三五”规划实施完成后,潜江市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大大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水生态文明建设得到有力推进,水利行业能力进一步加强,将为潜江的水利蓝图奠定重要基础,为依法治水,深化水利改革提供重要经验。

8.1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大大提高

“十三五”规划实施完成后,汉江将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防洪保护圈。中小河流基本得到整治,排涝能力基本达到规划标准。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得到保障,一般干旱年能够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十三五”防洪工程实施后,防汛抢险的强度和压力将大大减轻,用于防汛抢险耗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将大大减少。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发建设,将有效缓解防洪区内居民对洪江涝灾害的后顾之忧,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氛围和外部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尽可能不受损失,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稳定较快发展。

抗旱工程的实施,将保障居民干旱年份的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的生产,保障农作物不遭受严重损失,为保障居民身体健康、社会安定团结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社会影响十分巨大。

8.2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

“十三五”期间,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使涉及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饮水安全、灌区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利血防和大中型泵站等工程存在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全市水利基础设施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将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供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完成后,农民生活供水安全将进一步巩固提升。由于农村饮用水水质的提高,每年可减少医药费支出,节省大量劳动力。也将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水平,使农村面貌发生新的变化,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全方位推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重要的水利基础保障作用。同时还可以促使农民树立节水意识,增强节约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民展。

水利血防工程实施后,配合其他血防措施,可大幅度减轻血吸虫病疫情,缩小流行工范围,使流行区疫情得到控制,降低人畜感染率,有效保护疫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渠道硬化衬砌,减少钉螺的孳生面积,能有效的改善疫区生态环境,提高疫区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对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8.3水生态文明建设得到有力推进

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通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通过转变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绿色产业及高端产业发展,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效益。

通过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河湖水系空间优化等措施,改善水生态环境,可以降低水污染事件发生概率、水环境治理带来的资金损失和风险成本。通过产业布局调整、升级,水资源高效利用等措施,将减少单位产品水资源消耗,降低供水成本及污水处理费用。同时,通过河湖综合治理,实现水生态保护工程与城市建设规划相协调,充分发挥区域生态优势,提升区域形象,提高滨水区域相关产业附加值。

通过水生态修复与治理、水资源保护等措施,将建立起完备的供水水资源保障体系,有效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同时将营造集景观、生态和文化于一体,富有区域地理人文特色的滨水景观带和亲水空间,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生产、生活、娱乐、旅游的水环境空间,显著提升区域形象,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效提高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律意识,对建设有序的社会公共秩序和良好的道德氛围效益显著。

水生态文明建设将有效保护和修复水生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保护水环境和水景观的公共性和共享性,区域水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效益显著。

水资源保护等措施实施后,可有效抑制河湖滨水带的无序开发,修复河湖生境形态,确保水域面积保持稳定,逐步恢复河湖天然属性,维护河湖生境的总体规模和功能完整性,为水生生物多样性提供良好条件,对保障河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河湖水系连通等措施,可以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提高区域供水保障能力,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高环境承载能力,修复改善水质及水生态环境。

8.4水利行业服务于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十三五”期间,将建成基本完备的水利信息化体系,防汛物资储备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科研教育与人才队伍能力水平提高显著。

项目实施一是有利于落实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的要求,由于水文、水生态等监测设施的建设,重要河湖控制节点的水量、水质将得到有效监测,用水水量和排水水量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河湖生态环境将大幅改善,另外对区域水资源配置的科学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由于“三条红线” 的严格管理要求也将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实现区域经济良性发展;二是有利于提升防汛管理调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由于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水文预报和水雨情信息掌握更为准确,防汛管理调度更为科学,人民群众财产损失将大幅减小,应急措施的运用更为合理,另外由于防汛抗旱物质储备以及水行政执法装备的建设,将给防汛抗旱和水利管理提供重要基础,使人民群众遭受洪水的损失降到最低;三是有利于促进潜江水利的跨越式发展,由于水利行业能力的加强,水利管理更为科学高效,基础水利规划工作更为合理,水利管理工作支出成本大幅降低,人民群众受益程度逐步加大。

8.5水利改革为水利发展带来新动力

“十三五”期间将有效实施水利行业改革,建设依法治水,高效管水的新时期水利队伍,具体将建设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工程建管体制,形成良性的水价机制。

通过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完善,潜江市水资源利用率将大幅提高,单位水量产出效益将进一步加大;水利工程建管体制的完善,将促使水利工程服务年限的延长,水利工程效益产出的增大,基层水利行业人员服务水平的提高;良性水价机制的建立将进一步使人民群众增强节水意识,实现区域排水水量减小,入河污染物总量降低,促进全市水质改善。

通过水利改革,人民群众认识到水利工作的重要性,体验到水利部门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确立人民自主管理水利工程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全民参与水利建设行动的积极性。

9  保障措施

9.1加强组织领导

水利是一项关系改革、建设全局的重要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要把水利建设作为重要的职责纳入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水利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继续大力推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配合抓,干部职工具体抓的组织领导保障体系,严格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确保领导到位,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监督到位的工作机制,将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分解到岗,具体到人,明确完成任务的标准和时限,确保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9.2科学制定规划

做好水利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和协调,继续完善以水资源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为基础、流域规划和专业规划为支撑的水利规划体系,做好重点水利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明确水利规划的法律地位,提高规划在涉水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工程建设,必须有规划依据,有序进行。要注重对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资金筹措、环境影响、移民安置、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可行性论证,完善重大水利建设项目论证决策机制。要利用规划的调控与约束功能,加强分类指导,促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禁止布置高耗水、重污染的工业项目和盲目发展灌溉面积;在重点蓄滞洪区和洪泛区,合理控制人口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在重点水源保护区,严禁污染排放;在重点生态脆弱地区,防止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要实行关停并转,退减开发利用规模或实行封禁。

建立健全水利前期工作管理制度,强化水利规划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完善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体系建设;增加前期工作经费投入,抓好必要的项目储备,提升项目前期论证、决策工作质量。工作中要做到统筹规划、全面论证,突出重点。加强对我市水利发展重大问题和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研究,按水利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分期分批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做到储备一批、建设一批、见效一批。

9.3积极筹措资金

要把水利建设和管理作为财政预算安排的优先领域,加大投入的力度,保障政府职责的完成,各级政府预算内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要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增加,保持水利建设投资年度规模的基本稳定。要优化水利建设的投资结构,注重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宏观调控与引导作用,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中央投资主要安排关系全市的防洪骨干工程、重要水资源调配工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等建设;地方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受益的水利建设项目投资,要加大对饮水安全、农村水利、节水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城镇供水要积极通过市场融资建设。要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管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审计稽查,确保资金安全,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果和提高投资效益。

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建设任务,投资需求量大,必须坚持多渠道增加投入的原则,研究增加水利投入的新渠道,广辟资金来源。要从水利公益性强这一特征出发,切实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投入,建立政府水利投资稳定增长机制。同时,要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在水利建设中的事权与职能,明确各类水利工程的投资主体,按照分级负担、分类筹措的原则,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水利投入保障机制。要大力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财政贴息、投资补助、水价改革、水资源开发许可等多种方式,保障投资者利益,广泛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确保各项水利建设任务的顺利有序实施。

中央水利投资重点安排农村饮水安全等农业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四湖流域综合整治项目和水资源配置工程、治汉骨干工程等重要防洪工程以及其他关系全局的重要水利工程。我市抓住这一机遇,进一步加大水利投入力度,对群众急需的、效益好的小(微)型水利工程、粮食主产区水利工程等,要建立健全长效投入机制。严格建设程序,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管理监督,确保资金安全和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实现水利发展目标

9.4加强监督管理

水利建设项目多、投资大、任务重,各级各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各级水部门要严格项目管理,加强技术指导,规范项目资金使用,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各级行政监察部门要加大督促力度,全程参与,形成长效监督机制,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各地要组成项目建设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深入项目建设现场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