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六个“坚持”,全市水污染防治见实效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5-12840 主题分类: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发布机构: 潜江市生态环境局 发文日期: 2025年04月21日 17:17:31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21日 17:17:31 名  称: 潜江市:六个“坚持”,全市水污染防治见实效

发布日期:2025-04-21 17:17 来源:潜江市生态环境局

潜江市坚持以保护和改善区域内水环境质量为目标,紧盯突出问题,抓好溯源、减污、截污、治污,守牢水生态环境保护安全底线,生态环境保护屏障得到有力筑牢。

一、坚持截污控源,全力改善重点水域水质。统筹推进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四水”共治,持续开展四湖总干渠、东荆河、汉南河等重点流域水质改善提升行动,加强日常监测监管。强化水质监测预警和调度处置,每日随时密切关注水质自动站水质变化情况与趋势,实施预警预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污染影响。2025年第一季度,主要河流中汉江潜江段、东荆河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标准,田关河、西荆河、百里长渠、兴隆河等基本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标准。

二、坚持规范化整治,守好群众用水“安全关”。切实加强汉江泽口、红旗等2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常态化巡查管护,推进乡镇级以及“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排查整治。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推进地下水型水源地水源替代和保护区撤销。加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管理,保障城乡供水安全。2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持续保持在Ⅱ类标准,达标率均为100%。

三、坚持分类施治,强化入河、入湖排污口整治。深入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重点加强入河入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已完成113个长江入河排污口的溯源、分类、命名及编码工作,累计完成111个排污口的整治任务,推进剩余2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持续推进通顺河、总干渠和主要湖泊入河入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制订了总干渠51个、通顺河25个入河排污口以及16个湖泊入湖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目前完成了66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启动实施洪湖流域总干渠主要支渠入河排污口排查,为下一步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四、坚持“管护”同步,巩固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成效。定期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指导各相关区镇街道通过冬工水利、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推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逐步完善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护机制。大力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加强已建成设施运行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17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25条国家清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全市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3.96%。

五、坚持精准施策,加快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强化领导部署和统筹调度,印发《潜江市2025年洪湖流域综合治理任务清单》,明确部门和地方主体责任,协同推进四湖总干渠潜江段综合治理。截至3月底,我市22项年度重点任务均按序时推进。同步序时推进部省专家组指导、反馈问题整改。2025年1-3月四湖总干渠新河村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六、坚持联防联控,深化跨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积极与荆州、荆门、天门、仙桃等地沟通联系,推进落实流域水生态环境横向补偿协议及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实现信息共享、问题共查、污染共治、效果共保,推动两岸多地联动治污,确保跨界断面水质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督促各区镇街道落实通顺河、总干渠沿线涵闸泵站科学调度管控办法,对涵闸泵站实施科学调度、精细管控,协同加强污染治理、生态调水和应急调度。严格落实市域内区镇跨界断面考核机制,每月开展全市跨界断面水质监测和水质分析,切实加强市内区镇水污染治理联动。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