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140号提案的答复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4-39974 主题分类: 卫生 发布机构: 潜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文日期: 2024年06月06日 15:58:00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4年06月06日 15:58:00 名  称: 关于对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14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6-06 15:58 来源:潜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杨云、樊友峰等两位委员:

两位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基层医疗服务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首先感谢对我市卫生健康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的提案,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紧紧围绕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大局,以提升医疗卫生队伍整体素质为关键点,不断开拓工作思维,着力解决卫生健康人才招引难、留住难、培养难等突出问题,积极稳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织密织牢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共有乡镇卫生院12家、管理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领导班子共106人,其中具备医学类专业背景97人,本科学历共81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班子整体具有较强的医学专业能力和较高的学历层次。市卫健委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班子建设,班子配备前,综合考虑各单位需求,在一定范围内充分酝酿,按照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公示、任职的程序进行按照懂业务、善管理、敢担当、作风正的标准,选优配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班子成员。严格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和基本要求,不断提高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水平注重优化领导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能力结构着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重使用后备干部,确保各年龄段的干部有效衔接

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充分考虑到当前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缺乏现状,积极争取市委编办、市人社局政策支持,比照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专项招聘条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岗位,学历放宽到大专,年龄从专科起点25岁、本科起点30岁,分别放宽到30岁和35岁,对个别单位紧缺岗位年龄甚至放宽到40岁和45岁,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招引人才、留住人才。近三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招聘204人,其中临床类83人、中医临床类8人、护理类74人、药学类8人、医技类19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2人,有效优化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缓解了人才紧缺压力。同时,市卫健委也采取多种形式提升人才队伍能力。一是强化全科医生培养,截至目前我市共培养全科医生357名,已达到每万城乡居民拥有3.5名全科医生的阶段性目标任务。二是强化专科医生培训,2023年度共举办省级继教项目20项、市级继教项目24项,共8549人次参与,涵盖妇产科学、儿科学、医院感染学、医学伦理等多学科内容。三是鼓励各医疗机构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学习。近三年,全市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市直单位进修62人,派出38人外出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荐40人报名参加省级营养能力提升培训。四是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20234月,依托市中医院成立了潜江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举行了第一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共计402人参加了培训。五是强化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利用市卫生学校办学资源持续开展乡村医生培训,提升乡村医生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共开展乡村医生培训7期,培训559人。

三、落实人才激励政策

2012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开始推行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工作,坚持按编设岗、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的原则,规范开展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对于临聘人员,实行签订聘用合同、兑现工资待遇两个全覆盖,与其它工作人员同工同绩效。适当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高、中级岗位比例,将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高级岗位比例提高至10%。加快增量绩效的审批,鼓励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有序提高增量绩效总量,坚持引导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业务水平、业务量等方面加强绩效管理,增加医疗卫生人员待遇,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通过加大人才招引力度、着力培养全科人才、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加强人才激励保障等各方面优化人才政策。同时在高级职称评审工作中突出分级分类评价,适当向基层一线倾斜,放宽基层卫生技术高级职务申报条件,对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论文、科研等只作为高级职称评审的参考条件,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不作为申报职称的必要条件,近三年评审通过基层卫生技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18人。科学合理控制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向市直医疗单位流动,对基层医疗机构新招聘人员设置最低服务年限(一般为不少于5年),控制市直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机构过度招引人才。

四、加大医共体支持力度

积极推进医共体建设,由医共体牵头医院联合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室组建紧密型医共体,按照“1+1+1+N”的模式(即一个医院领导、一个职能科室负责人、一个临床科室对一家基层卫生院进行全方位帮扶),重点在医共体成员单位推行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院感染管理、药品管理等同质化管理,取得显著效果。8个基层卫生院获基层胸痛单元认证,2个基层卫生院获基层卒中单元认证,8个基层卫生院获基层心律失常单元认证;熊口卫生院获国家级荣誉基层医疗机构呼吸疾病规范化防诊治体系与能力建设达标单位,高石碑卫生院眼科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百强特色科室建设省级验收,园林卫生院口腔科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百强特色科室项目建设,基层国医堂建设全部达标。医共体将基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站建设与急危重症管理结合起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抢救室建设和管理,畅通所有救治通道,完成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网络医院溶栓药品投放,形成市域心电一张网和远程影像及院前急救无缝衔接模式。解决基层医疗机构有检查设备,没有专科医生诊断问题,实现基层检查,中心诊断,远程会诊零距离模式,每年基层心电会诊8000余人次,放射影像会诊50000余人次,CT影像报告会诊20000余人次。

感谢两位委员提出的建议,希望今后继续关心卫生健康工作、支持卫生健康工作,为潜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此复。

202466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