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自然资源工作要点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5-10237 主题分类: 土地;政务公开 发布机构: 潜江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发文日期: 2024年05月14日 10:50:00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4年05月14日 10:50:14 名  称: 2024年自然资源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4-05-14 10:50 来源:潜江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省加快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等有关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和省自然资源厅工作部署,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打好自然资源“九大战役”,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奋力推进潜江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做出更大的自然资源贡献。

一、全力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一)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加快推进“一个规划体系”“一个管控平台”建设,完成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查报批,配合做好市级战略规划编制,指导做好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实施,持续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有序开展城镇开发边界局部优化调整,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空间。规范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细化生态保护红线内允许有限人为活动类型,探索完善一般生态空间差别化用途管制机制。开展年度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

(二)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持续优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选址审批,探索“批供合一”改革,确保项目用地快报、快批、快建。统筹新增计划、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等指标,保障重大项目和乡村振兴用地需求,全年完成新增、储备、供地三个“5000亩”目标。鼓励产业用地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方式灵活供应。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用地。推行社会投资类项目“用地清单制”。

(三)打造高效服务品牌。深入打造“两上四服务”金字招牌,认真落实《服务全市工业项目用地工作方案》《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服务实施方案》等文件,对省市重点项目、工业项目实行“专班服务”。积极对接发改、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和相关企业,建立重大项目用地保障联动高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做好用地审批权承接实施工作。

(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深入推进“亩产论英雄”政策实施,持续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建立工业企业高效用地评估机制。持续打好“盘活存量攻坚战”,加大闲置土地专项治理力度,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完善用地监管、退出约束机制。全力做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存量地消化处置考核评价工作。

(五)开展找矿挖潜行动。持续完善矿产资源管理,深入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完成运粮湖矿泉水勘探工作,启动周潭盐岩矿勘探。全面推进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不断探索绿色矿山建设机制。

(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积极争取3个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健全“多规合一”“多测合一”等业务协同平台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建设,深入推进“五证同发”。全面推行“一码管地”,开展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规范高效、便民利企的土地管理新模式。全面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不动产登记服务,全力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二、全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治理

(七)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进一步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全面完成年度耕地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任务,迎接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年度考核。加大违法占用耕地查处和督办力度,加强土地卫片违法图斑整改工作。强化耕地保护宣传,营造耕地保护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做好年度变更调查地类认定工作,统筹推进耕地流失整改、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补充耕地指标储备等重点任务,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将各类对耕地的占用纳入统一管理。

(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积极迎接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抓好第二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着力推进长江大保护十大专项行动。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攻坚提升行动、矿山生态修复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争取和实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实施后湖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完成高石碑、龙湾、熊口项目,确保按期验收。

(九)发挥林长制引领作用。强化各级林长履职尽责,推动林长制工作提质增效。扎实开展森林督查行动。完成中央省级湿地保护修复、野生动植物保护建设项目。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国家标准化林业站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森林保险、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联席机制建设。加强森林防火巡护宣传、火源管控、隐患排查,确保全年森林火灾成灾率控制在0.9‰以内。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监测预警、检疫执法、科学防治,严控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确保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9‰以内。

(十)推动国土绿化提档升级。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质量提升行动、森林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行动,扎实开展中央财政造林补助项目建设,完成造林6100亩。持续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森林乡村2个。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深入推进种苗溯源监管。按照《湖北省现代国有林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2024-2026年)》文件要求,推进国有林场现代化建设。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抓好林下经济、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等产业发展,提升林业产值。积极申报中央贴息等相关扶持政策,培育林业龙头企业,壮大市场主体。

三、全力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水平

(十一)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开展2023年国土变更调查,统筹推进2024年日常变更、国土变更调查工作。配合省级开展水资源基础调查、林地二级地类认定、2024年度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2024年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及“三区三线”等重要控制线监测工作。积极探索取水权不动产登记改革。持续推行“交房即交证”“带押过户”等便民利企政策,提升不动产登记数据质量。全面完成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成果汇交,持续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清理。

(十二)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水平。启动新型基础测绘联动更新工作,加快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多测合一”全过程测绘成果质量管理工作。加强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地图管理和测量标志管理,持续开展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工作。持续做好辅助决策用图和公共地图服务保障工作,提高应急测绘保障能力。

(十三)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提升防汛抗旱力度,扎实做好地震、地质灾害防治。不断提升防汛抗旱力度,深化“四位一体”网格化动态管理,用好“巡、测、整、让”四字诀,严格执行雨季、汛期“三查”制度,做好巡查排查、会商研判、监测预警、演练培训、抢险救灾等日常防范工作。

(十四)推进“法治自然”建设。持续创新普法方式,充分利用各类法定宣传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规范行政权力事项运行流程。健全自然资源领域行业信用监管,依托告知承诺制和事中事后监管机制,进一步提升服务监管水平。加强执法人员教育管理,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认真做好依申请公开、行政复议和应诉等工作。

(十五)严格自然资源督察执法。做好2024年度例行督察、日常督察、专项督察相关疑似问题举证工作和实地核查工作。推进2022年耕地保护和矿产资源督察、2023年例行督察、历年督察整改遗留问题、日常督察、专项督察等问题整改。健全市级自然资源督察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自然资源督察工作。利用季度卫片监测成果开展日常执法巡查和日常监督。严肃规范查处违法案件,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协作配合,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协同推进行政非诉执行监督和行政公益诉讼监督。

四、全力加强自然资源系统建设

(十六)落实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关于自然资源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潜江自然资源工作实际,一丝不苟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关于自然资源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地见效。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深入开展“素质提升年”活动。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实施支部标准化建设。抓实抓好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统筹做好统战领域防风险、护稳定、保安全工作。扎实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等双拥创建工作。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就近下沉社区。统筹工、青、妇工作,落实文明城市创建服务工作。

(十七)开展清廉机关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接受市委第三巡察组专项巡察,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加强对用地、用矿审批、执法等重点领域的类案分析,以案促改促治,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和不担当不作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严肃查处违规吃喝、“快递送礼”、公款旅游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弘扬新风正气。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等党规党纪,开展纪律教育月活动,打造特色廉洁文化品牌。

(十八)进一步推进机关管理。开展行政效能管理和目标责任制管理,建立效能评价体系。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出台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加强系统财务管理,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强化资金使用效益。贯彻落实国家安全领导责任制,做好机要保密、档案管理及后勤保障工作。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推进自然资源系统信访积案化解和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落实领导接访下访和包案制度。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强化平安建设,开展平安创建,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十九)强化自然资源队伍建设。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完善干部考核奖惩机制,探索平时考核与绩效管理相融合,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持续深化“干部档案提升年”活动,夯实干部人事工作基础。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育,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提升事业单位服务支撑能力。用心用情做好老干工作。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