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200号提案的答复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4-29939 主题分类: 林业 发布机构: 潜江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发文日期: 2024年08月05日 16:23:41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4年08月05日 16:23:41 名  称: 关于对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20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8-05 16:23 来源:潜江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王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返湾湖湿地生态修复力度,建设水乡园林生态发展示范区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返湾湖国家重要湿地属于典型的江汉平原浅水湖泊湿地,总面积为776.50公顷。返湾湖国家重要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具有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功能。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位推动,切实做好返湾湖高质量发展保障

1.强化组织保障。2011年12月,返湾湖湿地公园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始试点建设,2017年通过验收,省编办明确湖北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为省林业局所属事业单位,委托潜江市人民政府管理,潜江市编办核定管理处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6名。2019年,返湾湖被湖北省林业局列为“省级重要湿地”名录;2020年3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成为国家重要湿地网络体系中的一员;2023年11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为《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候鸟重要栖息地。

2.强化规划引领。2011年6月,遵循“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编制《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2-2019)》。2024年4月,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措施为辅”的生态修复理念,充分利用现状自然资源与条件,编制《湖北省潜江市返湾湖国家重要湿地修复方案》,统筹推进返湾湖生态保护修复与利用。

3.强化品牌效益。为充分发挥返湾湖“云梦缩影 候鸟天堂”的美誉,我市先后赴广州、成都、南京、青岛等地进行重点推介,发布水乡园林主题线路,返湾湖入选国家体育总局、文化部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并成功举办三届返湾湖湿地马拉松赛事,有效地提升了返湾湖景区人气和知名度。

(二)多措并举,大力推进返湾湖生态修复与治理

1.争取项目支撑,巩固生态安全。争取中央林业改革发展、省级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资金1800万元,实施返湾湖湿地水系的提升、生物多样性的改善、周边环境的整治,返湾湖湿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全省年度越冬水鸟同步调查通报结果,返湾湖水鸟种群数量达到62095只,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列,水鸟栖息密度连续3年位居全省首位。

2.开展流域治理,提升水安全保障。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和湖泊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编制万福河幸福水网提升和统筹发展规划,纳入全市2024年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共同推进万福河小流域治理,增强返湾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3.联手科研院校,突出宣传引导。先后与世界自然基金会、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基金会和湖北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湿地共建活动,打造“湖北省未成年人生态教育研学基地”“湖北省自然生态教育科普基地”“潜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平台,普及湿地生态科学知识,提升全民湿地保护意识。

(三)联动协作,合力共建返湾湖保护长效机制

1.建立湿地保护联席制度。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经市政府领导同意,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市检察院等7部门,印发潜江市湿地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我市湿地保护工作,分析解决我市湿地保护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持续开展湿地保护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动植物资源监测机制,设立森林公园、返湾湖、高石碑3个监测样线,坚守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制度,规范完整建立了本地数据库。扎实开展“清风行动”“春风”等联合专项行动,坚持全覆盖、零容忍、严整改、重实效的要求,依法查处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案件3起,拆除违法设施5处,清退非法围垦6户,并媒体曝光2人,给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犯罪分子极大震慑。

3.纵深推进“林长+”联合机制。近年来,市法院、市检察院用司法之力为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保驾护航,通过在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设立生态资源案件审理巡回法庭,建立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依法审理了我市多起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案件,庭审现场令违法行为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让旁观群众对湿地保护有了全新的认识,形成了强大的警示作用。

二、下阶段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和相关职能部门关于流域治理、湿地保护、环境提升、水质改善等项目的支持力度,统筹发挥项目资金的综合治理效应,共同维护返湾湖生态效能。

(二)进一步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发挥返湾湖国家重要湿地、国家候鸟重要栖息地和湖北省鸟类迁徙通道重点区域的特色优势,借助流域治理的综合效益,运用返湾湖马拉松赛事的成功经验,推动返湾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围绕返湾湖生物多样性保护,种群稳定、植被恢复、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等方面,加大与科院院校、社会团体和志愿者保护的多边深度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返湾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促进高新技术在返湾湖保护与修复的应用,形成更为丰富的合作成果。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4年6月5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