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推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工作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结合部门职能,我局扎实做好了相关工作,现就我市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空间发展的相关问题汇报如下。
一、武汉潜江同城化制约因素
一是潜江市因虹吸效应而资源外流。武汉城市圈是“双刃剑”,不仅带来辐射效应,也产生了虹吸效应。武汉较潜江而言,集聚效应更加明显,一定程度上导致潜江的人口与资源外流,例如江汉油田(四大公司)迁往武汉。虽然特殊的省管县体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脱离传统腹地后,被边缘化的情况较为严重。根据最新的七普数据,武汉城市圈中仅武汉、黄石、鄂州、咸宁较六普有所增长,可见城市圈发展尚不均衡。
二是潜江与武汉的综合交通协同亟需加强。潜江与武汉之间的铁路只有时速200KM/小时的汉宜高速铁路。潜江—武汉城际铁路尚未启动,江汉平原货运铁路线仅建设到潜江高新区,未与荆州连通。从整体轨道网络来看,武汉城市圈的货运铁路、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的融合仍待加强,与“轨道上的都市圈”仍有一定距离。
三是潜江与武汉的产业发展协同仍待提升。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协同处于初步阶段,技术、人才、资本要素等流动较弱。虽然潜江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与武汉关系密切,但是潜江高新区与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等重大平台之间尚无成熟的科创平台合作机制,潜江与武汉之间的服务业联系也有待加强。
二、主要做法
一是优化规划同编内容。就职能分工、空间格局、人地关系、三大空间、魅力文化空间、综合交通、先导地区等内容与武汉城市圈编制工作组进行深度对接和研究讨论,合理提出我市国土空间规划发展需求和落实武汉城市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重点包括合理协调战略分工强化武汉城市圈潜江市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职能定位。
二是统筹划定我市“三区三线”成果。按照武汉城市圈发展格局,结合我市国土空间规划成果,抢抓政策机遇,加强与相关市直部门沟通协调,安排专人常驻武汉积极争取省厅支持,先后3次完成我市“三区三线”划定方案的优化工作。目前,划定成果经市委、市政府审定报省自然资源厅,划定方案合理调出永久基本农田23.93万亩和优化了城镇开发边界,保障了中心城区和3个园区空间发展需求以及重点交通、水利、能源项目用地需求。
三是畅通设施要素。将潜江至荆州机场一级公路、汉宜高速扩建等项目纳入城市圈交通体系,合理调出永久基本农田,保障落地实施。
三、相关建议
一是加强与武汉城市圈交通协同。积极争取潜江市域铁路融入都市圈城际铁路网,融入1小时通勤圈。积极争取武汉潜江城际、汉仙潜快速通道、江汉平原货运铁路潜江支线西延等重大项目等尚未纳入城市圈规划的近期实施项目。
二是加强与武汉城市圈产业协同。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抓手,对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争取与武汉、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十四五”规划建设工业互联网,加强与国家顶级结点(武汉)对接,搭建潜江市工业互联网云平台。
2022年9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