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5-10394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布机构: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发文日期: 2024年12月03日 18:00:00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04日 09:10:00 名  称: 潜江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12-04 09:10 来源: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2024年,在潜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数据局的关心指导下,潜江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省、市改革部署,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改革,以实施数化湖北潜江行动和建设智慧城市为主线,持续推动潜江数字化转型。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实施数化湖北潜江行动计划

1.推进“数公基”建设。实现了城市数字公共基础平台在政务外网和公安网的双网部署,完成中心城区50平方公里建筑物构筑物、城市道路、“一标三实”数据的上图,完成全域1993平方公里基础地理数据、行政区划数据、水域河流数据、地形地貌数据治理上图。有序开展“市镇一体化”扩面,开展扩面培训和培训指导工作。推进应用体系化标准化建设,建立了全市应用“一本账”,梳理全市已建、在建、拟建信息系统75个,改造应用系统3个,对接系统28个。统筹运营运维,实现“管、运”分离,由本地平台公司城运科技有限公司承担运营运维,加强与武汉云的合作。

2.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千兆城市建设,全市新增5G基站561座。完成政务外网升级IPv6升级改造,建成全市一张网。依托大数据能力平台,加强数据汇聚共享。建成全市政务服务“一朵云”,实现13个局用户、28个系统上云。

3.完善数据资源体系。编制数据标准,归集519个数据资源目录、7261个数据项,开放29个部门757个数据集,电子证照库归集43.5万多条数据,完成884条惠民惠农线索核查。

4.提升数字政务水平。升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证照材料“码”上调用、超时事项默认办理、事项全流程动态监督、精细化管理等服务。部署29台自助终端设备,接入967项高频事项和76项特色服务事项。升级“潜力办”平台功能,拓展特色专区服务和便民服务,掌上办事项达1509项。

(二)聚力“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

1.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2024年第一批15个重点事项已在潜江落地见效,办件量达8271件,动态调整254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86个省定标+2个地方特色事项“集成办”。优化升级“一业一证”办理流程,10个高频事项办事指南上线“潜力办”移动端,核发2226张行业综合许可证,1128个事项实现电子证照免提交,承诺时限压减91.7%

2.创新政务服务工作机制。推行“延时错时预约服务”、“市长坐窗指导”和“局长坐窗帮办”,8位市政府领导坐窗指导,协调解决21个具体问题。141位局长开展“坐窗口、走流程、优服务”活动,具体办理(协调)解决48件事项。

3.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承接省试点改革项目,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在政策服务、项目服务、人才服务、税费服务、法律服务、科创服务等六大领域服务共梳理出高频涉企“一类事”217个事项,为企业提供“闭环式”服务取得初步成效。构建惠企便民新生态,打造“云综窗”专区,聘任“政务服务体验官”,推行工业项目中介服务“零收费”,为企业节约服务费1060万元。

4.强化“互联网+监管”。在旅游业、游泳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三大领域推行“跨部门综合监管”改革,搭建上线潜江市“互联网+监管”平台。截至11月底,共上报监管行为数据191.5万条,覆盖监管事项810项,覆盖率达77.44%,报送了513条监管动态和126条监管曝光。

5.深化开展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20239个问题“回头看”,今年排查收集了5个问题(含2条问题线索)移交市纪委监委处理,暗访巡查发现24个问题并通报整改,函告相关部门整改政务服务领域问题。

(四)助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1.建立工作机制。根据国家统计局第33号令、省人民政府第427号令和省、市工作要求,初步建立了以市政府办、市政数局、市统计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等单位为成员的数字经济工作协调专班,组织召开多次专题会议,工作协同推进格局初步形成。

2.理清核心数据。全面启动数字经济现状调查及企业入库纳统工作,对潜江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进行摸排梳理,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要包括以光纤、电子元器件为代表的数字产品制造业,小龙虾、服装为主要的数据产业链、数字商贸行业,和以三大运营商为核心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应用行业。截至9月底,我市共有数字产品制造业企业12家、数字产品服务业7家、数字技术应用业9家、数字要素驱动业25家,营业收入达46.63亿元。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深入开展数字潜江转型升级

1.深入推进数据资源体系建设。结合潜江实际,逐步建立健全数据资产管理制度及机制、常态化数据资源盘点和更新机制,建成并用好“一账一表”,加强数据资产汇聚共享和开发开放,有序推动数据资源确认、确权、确值、资产入表等工作。制定本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工作方案及措施,跑通数据产权登记、资产入表、开发利用、流通交易全流程。在潜江小龙虾特色领域建立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打造一批特色场景和落地方案。

2.推进数化湖北潜江行动计划落地。以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为抓手,通过项目化、清单化的形式推动数化湖北潜江行动走深走实。进一步完善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市镇一体化扩面,加快推动应用系统对接改造,加强与武汉云的合作,开展常态化运营运维。完善数据服务中枢、数字孪生中枢建设,加快推进物联感知中枢、公共支撑中枢、人工智能中枢建设,进一步支撑全市应用。围绕数字政务、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生态文明五大领域,充分利用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成果,设计应用场景。

3.进一步强化数字政府底座支撑。强化信息化统筹管理,依托信息化项目一本账管理系统,实时跟踪各部门信息化项目推进情况,规范好全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推进部门系统“上云用数赋智”,构建一体化的“云、网、数、安”体系,完善政务云管理机制,加快推动政府领域信息系统上云。完善政务外网管理办法,做好常态化政务外网运维工作。依托大数据能力平台,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强化数据汇聚共享开发利用。积极推进网络安全建设,建立常态化网络安全管理机制。推广应用政务大模型、政务机器人、政策计算器,进一步支撑政务服务高效化、便捷化。

4.加快建设城运中心强化指挥调度。推动城运中心机构组建,进一步强化城运中心标准化建设,优化指挥体系、理顺运行机制,提升基层主动发现问题、及时精准处置的能力。着眼城运中心平台枢纽作用,以数据为驱动,推动“平、急、专”等各类指挥体系的无缝衔接和有效互转,进一步强化城运平台“观、管、防、联、处”功能,全面建设城运视觉中枢、指挥调度中枢。

(二)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

1.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持续做好国家及省级安排部署的“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推广工作,确保重点事项在潜江高效办理,同时结合潜江实际,通过流程再造、环节精简、时限压缩等措施梳理形成6个潜江市特色重点事项并推进落实落地。

2.推进异地事项跨域办。深化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全省通办”工作,与更多省市建立政务服务合作机制,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区域办理。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完善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受理、无差别办理”,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跨域服务。

3.推进容缺事项承诺办。承接好省级梳理的承诺办事项,在窗口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模式。完善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制度,明确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的事项范围、适用条件、办理流程、监管措施等内容。建立健全承诺办事项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加强对申请人承诺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等多种监管方式,加强对承诺办事项的全过程监管。

4.深化政务服务免申办。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潜江市惠企直通车平台,实现更多服务事项的电子证照自动调用,减少群众和企业办事时的材料提交。针对部分高频事项,如公积金提取、税务申报等,探索实施“无感申办”,通过大数据分析,主动识别群众需求,推送服务,实现“群众未开口,服务已到家”。

5.开展政务服务智能办。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智能客服、智能审批等应用场景,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24小时在线办理、自助办理。开发智能引导、智能问答等功能,为群众提供精准、便捷的办事指引,提升服务体验。

(三)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便利化规范化

1.线下办事“只进一门”。一是对照潜江市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均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继续完善“综合受理窗口”功能,通过“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模式,确保群众和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实现统一受理和一站式办理。二是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升级硬件设施,探索引入智能化导服,设置清晰的指引标识和自助服务区,配备自助服务终端等辅助设备,提供业务咨询、资料预审、表单打印等自助服务,减少群众等待时间,提升办事效率。

2.推进窗口服务效能提升。一是持续开展“市长坐窗指导”和“局长坐窗帮办”活动,通过直接听取办事群众的诉求,掌握窗口运行情况,发现和解决窗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局长坐窗帮办”过程中,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立足于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在现场体验本部门流程,感受群众体验,关注问题促整改,零距离能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二是优化错时延时预约服务工作机制,聚焦解决“工作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未办完还要再次跑”难题,最大程度满足企业群众服务需求。三是开展政务服务体验官,实地体验窗口办事流程,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广泛征求听取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收集问题线索。

3.实施窗口标准化管理和运用云端服务新模式。建立基于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的窗口工作人员绩效考评机制,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对窗口工作人员工作效能进行评价,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服务行为,强化中心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提升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基层的能力夯实制度基础。

4.建立完善惠企工作机制。建立惠企免申即享拨付工作机制,全量归集政策,全量资金汇总,加强工作调动及资金拨付;建立惠企联动工作机制,对于涉及的相关单位,动态管理相关政策,对惠企政策涉及的调整、到期等进行及时更新;建立惠企诉求反馈机制,联合12345市长热线办,对企业在平台以及热线反映的问题,及时协调处理,逐条跟踪,快速响应。注重数字赋能双驱动,继续创新“云综窗”政务服务模式,为企业群众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云综窗”服务,以“小切口”撬动便民服务“大提升”。

(四)发挥数字经济创新优势

1.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市领导牵头、部门协同、平台公司支撑的工作推进机制,围绕数字化转型全周期,组织协同相关部门出台配套政策制度。加强政府投资数字化转型全流程管理,从立项审查、设计方案评审、项目验收审查、项目应用评估四个方面加强管理,引导和支持企业数字化项目,全流程提供服务。

2.开展数字经济(全域数字化转型)规划编制。以目标、问题、需求、效果为导向,统筹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推进系列规划编制,为数字经济发展指明方向、明确路径、提供遵循。

3.组织协调重大项目谋划。加快谋划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实融合发展等有利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基础性项目,充分运用2025年国家和省级相关政策,积极向上争取数字基础设施、重大基础项目和资金。

4.加快推进平台公司组建。加快平台公司组建,为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运维、运营;第三方等保、监理、评测、评估;数据资源确权、估值、入表、交易;数据资本运作;数字经济产业园生态圈构建等方面提供支撑。

5.组织开展宣贯培训。加强数字经济相关工作的宣贯培训,将政策宣贯与业务培训结合到具体工作中,加强对数字化转型工作的认识。



2024123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